谁会忘记饥肠辘辘的加班后,
一碗炒面恢复的元气;
谁又会忘记在烧烤摊款款而谈,
洗脱一身的疲惫和负担......
“城市走鬼”,这个陌生却实实在在围绕着我们的群体,然已在不知不觉中拨动心弦,让漂泊在厦门的孩子们,对这座城平添了几分亲切和希冀。
你若踏入这殿前夜市,便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些走鬼全然与城市融为一体,不可或缺。
“走鬼”一词源自几十年前的香港。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小摊贩。
他们靠着手艺闯荡在这座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无论是在清晨的路口,还是凌晨一点的街边,那氤氲的烟火气都为这座城市带来活力。
在殿前夜市这个方圆之地,这些城市走鬼靠一技之长行走在街巷,为我们提供便利,或者还有更多生计以外的情怀。
他们盘踞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地盘,尽管大多数都没文化,但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
食物总是能第一时间抓住你的胃你的心,无论你在哪里,就是那一口熟悉的味道,都能将你带回家乡。
最懂得他乡游子心的人,便是这些行走在城市间的“走鬼”们。不经意间的一句家乡话,就拉近了距离。不由掰掰手指头,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吧...
烧烤大排档是很接地气的“老乡聚集地”,几根肉串、一杯啤酒下肚,仿佛就在这里找到共鸣。
老板一边麻利地烤着肉,一边不断吆喝揽客,眼神里总闪烁着一股干劲,期待着下一位客人的到来。
西安、武汉、重庆、四川、江西、湖南...各个城市的美食,在夜幕中一一登场。在众多小吃摊、大排档中,总少不了长沙臭豆腐的存在,光闻着那味儿,就足以让部分人趋之,部分人远之。
一份臭豆腐也就六元十元,解馋足矣。这些“走鬼”更像是美食文化的传播者,让本地人足不出户也能吃到各地经典。
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叨叨着听不懂的方言,穿梭在这夜市之中,停靠在心仪的小摊之前。
这里很市井,也很自由,你可以畅快淋漓地品尝食物,填满空虚的胃。空气中熟悉的香味,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一二线城市往往聚集着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驻扎在城中村或是隐蔽的街巷里,就比如这个殿前夜市。
他们趁天还没暗时就赶到自己的“地盘”,为新的一天的生计开始忙碌。就像是约定俗成好的样子,几乎每个小贩都有自己固定的摊位,不争不抢,还会打打招呼,相互帮衬。
在厦门可能最早接触的就是这些卖生蚝的小摊了。大叔守着这个小摊,不停捣鼓着上面的生蚝。
“卖完就回家啦~”
“今晚早点回家喝酒啦,多送你们半打,下次再来啊!”
“最近这鬼天气,人也少了很多,生意不好做啊...”
字里行间便能轻松地感受到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如果运气好,遇到那个说“剩下全给我”的人,就能幸福地结束一天的忙碌。
我看到了一家酱饼摊,程亮程亮的酱饼能勾人魂儿。不记得是从哪年开始土家香酱饼风靡大街小巷,但还记得小时候吃饼时的心满意足。当年就连每天晨练的爷爷奶奶,也会顺道捎个饼回去做早餐啊。
有很多东西,在记忆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无论什么时候再吃到这个味道,都是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有些生意好,名声响亮的小摊贩,已经在厦门租了个店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攒够钱就回老家开店”则是更多的小摊贩的共同目标。
殿前夜市,是这些“城市走鬼”的江湖,而他们也在填充着这个夜市的故事。每一个小摊前的他们都值得尊重,为了生计奔走在城市里,与我们相遇。
他们有人执守着自己的小铺,一过就是三五年。而更多的有些人,早就来来去去,一拨又一拨。他们去找新的容身所了吗?还是攒够钱回老家了?我们不得而知。
就像你不知道楼下何时多出了一个煎饼摊,你也不会知道,何时他们就会突然又消失于这片区域。
*该图片来自live厦门
“饿了么,来碗面吧?”
不得不承认,离开了这些路边摊,这些“城市走鬼”太可惜了,
至少劳累的一天结束后,还有他们的声音在抚慰你。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将逃离这里,但是现在,正因这些城市走鬼的存在,我们开始真实地感受着,厦门就是第二个家。
今日话题
#在厦门,你最常去的小摊是哪个?#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大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