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核潜艇为何都愿意钻北极冰层?因为北极核潜艇的天然屏障

2019-07-26   皇家橡树1972

浑身积雪的“台风级核潜艇”,它服役的时候就在待在“北德文斯克”军港的码头和洞窟内,执行任务时出巴伦支海就到了北极圈。

我们地理课启蒙的时候都知道地球的两极由于离赤道最远,阳光照射距离远所以常年极度深寒,两极的“极点”冬季最低温度都超过了摄氏–70°!这样极度深寒的气温必然会形成大面积的“冰盖”,而北极是以“北冰洋”这样海洋形式存在,虽然有大面积冰盖、冰山…但是,下面仍然是海水,不似南极那样“永久冻土”。

美军“海狼级”核潜艇在北极参加“北极优势”演习时破冰而出的场面,美军核潜艇对北极也是情有独钟的,但是以攻击核潜艇居多,主要目的就是跟踪在北极冰层下的俄罗斯战略核潜艇。

参加“北极优势”演习的美军“洛杉矶级核潜艇”和“海浪级核潜艇”。

美/苏(俄)核潜艇之所以选择北极做隐蔽场所,首先就是厚冰的原因,一般来说北极的冰常年厚度在0.8–5米厚,上面图片上“海狼级”指挥塔上面那块冰至少在2米以上的厚度,有这种厚度的冰层阻隔,反潜舰、反潜机(北极大部分海域不适宜舰船活动,反潜机是主要反潜手段)的 磁力探测仪效率和灵敏度会严重降低60%以上(等同于失效)、主,被声呐探测距离也会缩短50%…并且,普遍部署在水下的固定“声呐基阵”根据冰层厚度探测灵敏度会衰减程度不一!所以,利用冰层使“水声对抗”设备的灵敏度下降,发现不了核潜艇的踪迹,是美/俄利用北极的最主要目的。

俄军战略核潜艇在北极破冰而出后,北极熊居然跑过来找吃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军港地理位置恶劣,潜艇出港以后,经常被“北约”核潜艇跟踪、遍布大西洋、太平洋的美军水下声呐基阵也会捕捉到踪迹,核潜艇被跟踪在战时是非常危险!而俄罗斯主要是战略核潜艇基地就是位于“北极边缘”的“北德文斯克”军港,这里靠近北极,苏/战略核潜艇出港以后就是北极冰区,北约的舰机很难在这里再对潜艇进行跟踪,并且俄核潜艇在北极发射导弹缩短了飞行距离,压缩“北美防空系统”的预警时间,基于这些好处,俄军在北极活动的基本都是“战略核潜艇”。

1957年美军“鹦鹉螺号核潜艇”首航北极后制作的纪念表。

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利用北极冰层做掩护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派出攻击核潜艇去北极活动也是在遏制俄罗斯的企图。但是,目前美国在北极冰层下追踪到俄罗斯核潜艇的概率极低,主要原因不是美军潜艇的技术水平的问题,仍然是前面所说冰层的问题,这个事情属暂时“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所以不论美军现在的“水声对抗设备”怎样先进,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美/苏、俄核潜艇在北极冰层下活动都享有了冰层带了的好处,同时也为彼此都带来了麻烦!美国的“水声对抗设备”效率变坏,反过来俄罗斯的也是一样,但俄罗斯核潜艇利用冰层掩护自己,并且还达到了发射导弹的突然性,可以说“享受的好处”要多于美国。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发射核导弹,理论上来说只需20分钟后就能摧毁北美各大城市,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拦截。

还有一点就是美/俄核潜艇为了破冰,在制造方面必须强化艇体…都下了血本 普遍采用了HY–100等级的高强度钢,甚至俄罗斯采用了HY–130等级的钢材,这些高强度钢强度要比HY–80钢提高15–30%左右,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潜艇的造价,使双方都不堪重负!

总之,核潜艇在北极活动获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北极冰层下也是危机四伏,由于冰层经常融化和冻结,水下航道也就经常变化 ,水文资料、水下海图也要经常更换,这无形当中又增加了核潜艇的使用成本!所以,有利就有弊!但是俄罗斯在目前整体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状态下,战略核潜艇还会继续北极活动,而美国肯定也不会让俄罗斯这样从容!北极冰层下的“猫捉老鼠”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