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提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人工作有效率,指的是什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词即使非常常用,如果不把含义清晰地澄清一下,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谈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效率”。
【1】合理按质完成工作;
【2】比平均值高;
【3】远远比平均值高
那么到底什么是“效率”?
在项目管理里面,有一个说法——项目管理三角形。指的是成本,质量和进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项目能不能同时满足成本最低,质量最优,进度最快?
学过项目管理的朋友会知道:在这三个维度里面,我们最多两个维度最优,而不能全部最优。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确保一件事质量非常高,一般都会带来成本增加、进度延长,这才是符合我们工作经验的。而如果你想一件事快点赶完,往往会带来质量隐患。
所以我们谈效率,其实是指:
在一定质量和成本预期下,达到合理的水平,就是有效率。
正因为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才会对“效率”有错误的理解。
什么是平均值?——不谈质量和成本的平均值,等于是瞎攀比。
什么是远高于平均值?高于30%?——只比时间进度,不比质量和成本是不行的。
2
来做一个思考题。
一个新人,做微信公号,花了七天时间,写了一篇10万+爆款文。
一个老人,做微信公号,花了六天时间,写了一篇10万+爆款文。
谁效率高?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部分,你应该得到了正确答案:因为新人成本低,所以都是10万+的情况下,新人效率高。
我猜大家过去谈效率,是不是简单比某件时间完成的速度?
如果简单比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会制造不必要的焦虑。
效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的同等质量产出多少,而不是简单统计做完某件事情谁更快。
某些事情做得快,和最终结果好不好,不一样。
所以很多人看到别人英语学习快,但是没有看到这里面很多人也学得浅,考试还是不如只会笨笨背单词的人。
小孩子才比快慢,成年人只比收益。
3
还是刚才的案例,继续思考。
一个新人,一周一篇10万+爆款文,有时候带货,有时候完全不带货。
一个老人,一周一篇8万+爆款文,篇篇都稳定带货。
谁效率高?
这次的答案又可能是老人了。
假设你是老板,在文章转化率一样的情况下。你们是不是会优先录取篇篇8万+的老人,而不是不稳定的10万+新人?
当然大家又开始计算新人的潜力,新人的工资成本......也许将来新人成本更低呢,他会成长啊。
大家看到这里,也应该开始有点多维度意识了。但是你们过去是这样思考效率的吗?
工作效率偶尔很高不重要,稳定发挥比发挥最高状态更重要,因为可以预期的工作效率才能被管理。
而我们思考效率,太被时间快慢束缚了。
4
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我们一起击破了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
有人说,我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清单的方式一个一个列在纸上,做完一件事情就划掉一个,但是每天还是做不完,效率比较低,应该如何改正呢?
大家觉得,这样的人一定是工作效率低吗?
其实他可能是他们公司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只不过能者多劳,被过多工作压垮了。
所以作为老板,我一般不认为工作做不完就是效率低,很可能是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自我预期过高。比如我们公司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人,好像是我。
所以我一般很少谈谈效率,而更多和大家聊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甚至日程管理。时间管理和很多软技能不一样,需要提升认知才能改变。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效率低,我建议去看看你的同事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产出,是不是比你高,高再说效率的问题。
5
如果我找不到对标呢,或者身边没有对标,该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按前面的分析,我会把自己的工作效率分解为——
投入时间,完成质量,花费成本,产出稳定性,增长潜力,专业口碑....是不是可以一个一个环节去思考如何优化,争取达到更好的水平?
理解了吗?和运动员一样,把工作动作分解成一系列指标,要么局部迭代,要么整体优化,把运动水平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
举个例子:如果我告诉各位我日更30分钟就写完了,效率高不高?
要是没读这篇文章,你们会怎么看?——大神,秋叶老师果然是大神,我一天能写一篇就不错了。
读了这篇文章,你再来看,就不会以时间这一个标准来看——一般而言30分钟写的质量肯定不高,其实效率很低;而认真写的阅读量高,转化率高,写得虽然费时,但效率更高。
现在你理解如何对标了吧?
【1】即便是不如你的人,也许也会有某个指标比你好,你还可以优化。
【2】如果身边没有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分解自己的因素,自己优化。
【3】再就是走出去,去高手那里学习围观,近距离看别人的工作效率。
6
给你10个点,试着养成习惯看看
一.保证充足睡眠
首当其冲当然是睡眠质量了。
睡眠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至少占了一天1/3的时间,可见睡眠是不能应付的。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恢复当天体力,更能为第二天提供充沛的精力,为高效工作提供了精神保障。
只有身体、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学会劳逸结合
接着就是不能一味的埋头工作。
就像老牛拉犁一样,人的体能是有限的,大脑也需要休息。超负荷的工作只会降低工作效率,产生事倍功半的反效果。 工作时要为自己保留弹性工作时间,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当中。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要学会适当的放松下。
工作期间要适当抽空站起来活动个15分钟,喝杯水,听听音乐,看看窗外,让紧绷的身心放松下来再继续冲刺。
三.提前做好计划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个好的计划,能够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每日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指定一个工作计划,做一个工作列表。将一天内要完成的工作罗列出来,并具体到完成的时间,使自己有一定的压迫感,尽快地完成工作。
除了日计划外,还要学会延伸推广,相应地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使自己的工作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然而然工作效率就上来了。
四.懂得分清缓急
制定计划后还要学会将工作分轻重先后来进行。
工作中不是所有的事都必须立即着手,但一定有事是不做不行的,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一一办理。不要乱了次序,不分主次,该做的事做不好,不应急做的事做了也是闲置。 把每日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先处理紧急的工作,再处理重要的工作,最后处理简单、缓慢的日常工作。
另外,可以将相似的工作排在一起,便于思维。
五.高效处理邮件
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那些繁多又重要的工作邮件了。
某些电子邮件在打开附件时需要花很长时间,这给邮件使用者带来时间的浪费。
六.避免外界干扰
此外,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状况,怎样继续保持很重要,一定要记住“清理好现场”。
不要在办公桌上摆着与工作无关的东西,例如零食,广告海报,或者是桌面的休闲小游戏和购物网站;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休息就会形成拖延;将吸引自己眼球的音乐软件,视频软件,聊天软件都统统关闭起来!
七.经常补充能量
除了律己之后,还有学会自我增值,要抽空多学习知识,尤其是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事物,才能更有效的应对日新月异的职场问题,处理高难度的工作难题,才能提高工作的应对能力,才能比别人更优秀,比别人更有效率。
八.寻找最佳状态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己的生物钟。
找到自己在一天内最佳状态的时间段,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完成重要或需要创意的工作。最好还要将自己设定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外在条件加上自身状态,真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甚至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当然还有自己好好调整下状态。
感觉自己的状态很好时,工作的积极性就很高,要抓紧视角多做些工作;状态不是很好时,例如精神很萎靡或者没睡好,就让自己适当休息一会,等状态好了再进行工作。
九.合理发泄情绪
俗话说得好,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所以无论当你在生活或是工作上有了不良的情绪,请及时发泄出来,别伤了身心又耽误了工作。
1.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学会适度的放松自己,深呼吸无疑是放松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深呼吸可以很好的放松情绪,减轻压力。
2.K歌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起到情绪发泄的作用。当心情不开心时可以约三五好友找个KTV尽情的去放松自己,释放出自己心里的压力。
3.心情不好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爬爬山,打打球,跑跑步等,通过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精气神,也可以很好发泄情绪。
十.及时回顾总结
总结能力不错的人会总结工作经验,简化工作步骤,得到一套简洁有效的方案,从而达到快捷高效的结果。相比埋头实干,巧干的优秀的总结者当然更胜一筹。每天下班前,回想下自己当天的计划,看自己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哪些工作没有完成、为什么没完成、是否需要每天继续努力完成。
有所思、有所想的人才称得上是有思想的人,不善于总结,就没有机会认识自己,就无法查漏补缺,让自己进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