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行情不好,但是朋友收益不错,于是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他一本正经地说,“炒股这种事,最高兴的不是自己赚钱,而是看见别人亏钱的时候自己没亏,这才是炒股最美妙的体会。”
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情,让我想起培根写过的一句话。他在自己的随笔集第九篇《论嫉妒》里面写道:
嫉妒者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说起嫉妒,东野圭吾曾经以这种情绪为线索写了一本小说。故事中,“嫉妒”作为一条暗线,浮于故事表面的是主角之间虚假的情谊。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阴谋和恶意。
东野圭吾给这本书命名为《恶意》,初读者可能无法体会这个名字和故事之间的关联。但是如果你听过约瑟夫·爱波斯坦的这句话,你就很好理解了。
美国作者约瑟夫说过,“嫉妒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恶意,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恶意》:一部东野圭吾寄予厚望的作品
本书作者东野圭吾,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天王”。东野圭吾虽然以著名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眼前,但其实他出身理工科系,大学专业学的是电气工学,之后还担任过生产技术工程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他比起其他科班出身的作家更擅长挖掘探索不同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从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
他最大的成就,是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一名。这一成就使他成为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在东野圭吾创作的众多小说里面,《恶意》这本书并没有为东野圭吾取得任何奖项,但是媒体和读者却把它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日本报纸《读卖新闻》甚至直言这本书是东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
实际上,1996年,东野圭吾创作了5本小说,《恶意》、《名侦探的守则》、《谁杀了她》、《毒笑小说》、《名侦探的诅咒》。东野吾圭本人认为《恶意》是当年最有把握冲击某奖项的作品,但最后入围的却是《名侦探的诅咒》。
不过,虽然《恶意》没有拿到奖项,但是它在豆瓣的评分,却是上述同年5部作品中最高的一部作品,豆瓣评分8.4。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本书确实受到读者的喜爱和高评价。
一个处处露马脚的蹩脚罪犯
故事的剧情很简单,围绕一起命案展开,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被杀害,其妻子和好友野野口修最先发现,警官加贺恭一郎负责调查这起命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并非采用普通的记叙文体裁,而是用了“手记体”的形式。“手记”是指最原始的用纸笔随手记录的内容,在这里包括但不局限于侦探查案与犯人之间的对话记录,还有与案件相关的日记、书信、笔记,等等。
小说最开始从野野口修的视觉展开,野野口修为了记录好友发生命案的体验,特意把案发之前跟死者的接触,以及后续跟进事宜,都写在手记里。
讽刺的是,这本手记虽然语气真诚,却漏洞百出。也正因为这本手记,警官加贺推断出野野口修就是凶手。
按理说,一个推理故事,从找到凶手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失去了魅力。但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知道凶手是谁,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杀人。
野野口修隐藏了他的作案动机,却一步步指引警官加贺以及读者走向他布下的阴谋之中。野野口修和加贺的对峙、两个立场相反的人、还有截然不同的视觉,使读者陷入选择的两难之中,也让读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修正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处心积虑的背后是深藏的恶意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是中学同学。野野口修一度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而日高是唯一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并保护他的人。之后野野口修投奔校霸,成为小混混的手下,协助欺凌他人,也包括日高。
日高虽然被严重欺凌,但是从来没有向恶势力低头。野野口修在阳光正直的日高面前,显得如此卑鄙和阴暗。早在那时候,嫉妒的种子就已经深藏在野野口修的内心。他不断跟校霸讲日高的坏话,让校霸更加疯狂地欺凌日高。
多年以后重逢,日高成为作者,而自己却困宥于一所学校做自己不喜欢的教师职业。日高拥有自己渴望的人生!野野口修内心那颗嫉妒的种子开始破土而出,发芽成长。野野口修利用日高的帮助走上作者的道路,内心却一直没有放下对日高的恶意。
之后,日高以当年那个校霸为原型写了一本畅销书,因为塑造的形象不好,被校霸的家人纠缠,甚至准备对簿公堂。野野口修害怕当初协助欺凌的事情暴露,适逢他癌症复发,命不久矣,而日高却能跟新婚妻子移居国外,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嫉妒的萌芽在充满恶意的土壤里快速成长,最终占据了野野口修的整个心灵。
于是野野口修设计了这场命案。然而,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杀害日高,这是他计划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摧毁日高的形象。为此,他处心积虑布下一盘大局。
他设计了整场表演,完善了每一个细节。他所讲的每一句台词,都是精心设计后的产物,只是为了误导警官和读者。
他把日高设计成一个残酷无情的形象。野野口修让所有人都误以为:日高盗窃野野口修的作品成为畅销书作者,并且残忍杀害爱慕野野口修的前妻。
野野口修不愧为一名作家,在他的纸笔上,一个惨遭日高欺凌的形象跃然纸上,经过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以后,遭到全国的关注。不断有人写信给日高的亲人,辱骂他,要求他归还以前的文学奖,甚至要求他们给予野野口修金钱赔偿。
当真相公布于世的那一刻,你会感到毛骨悚然,这种深藏背后的恶意,比起赤裸裸的欺凌,更让人害怕。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与人为善”,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你的善良和真诚反而会成为一个跟你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人杀害你的理由。
嫉妒是人性的本色吗?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忌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
我们的一生都活在嫉妒和被嫉妒之中。即使我们的人生不像野野口修和日高这样波澜曲折,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不乏妒忌他人的时刻。
有人吐槽“塑料姐妹花”之间的情谊——“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种病态的祝福不也是嫉妒的一种表现形式吗?
曾经火爆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刘世美作为女主千伊颂的闺蜜,却因为嫉妒,一直在背后耍小手段,放冷箭。这种不耻的行为跟野野口修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千伊颂没有盲目包容,而是划清界限。
生而为人,注定我们拥有七情六欲,拥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天主教教义指出人性的七宗罪:暴食、 贪婪、 懒惰、嫉妒、 骄傲、 淫欲、 愤怒。其中,“嫉妒”位列第四。
但如果以“人性使然”作为借口,屈服于“嫉妒”的奴役而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最后肯定也会遭受它的反噬。
别人的不幸也许能为你带来短暂的慰藉,但是能支撑你愉快而幸福的人生,只能来自你充实而饱满的心灵。一个活在嫉妒的阴暗世界里的人,他的快乐注定是畸形而虚假的。即使像野野口修这般千算万算,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东野圭吾通过这本书,把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尽显读者面前,虽然通篇没有字句批判嫉妒的行为,但是读者看完以后,也会在一片唏嘘声中,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引用千伊颂面对嫉妒所说的一番话,“听说人心就是如此,看到什么都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着我也要去那里,而是你也来我这泥潭里吧。下来吧下来吧!但是,不好意思,我是不会下去的,你生活的那片泥泞,怨恨某人、嫉妒某人,如地狱般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