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个道理,说长辈的话是不能违背的,比如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但是,有这样一个皇帝的做法却违背了这句话。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几个皇帝之一。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相当有个性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子立下的规矩都给改了。当初雍正爷在位的时候,对于结党营私的八旗子弟痛下狠手,该杀的就杀,该流放的就流放。
结果,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把这几个人都给放了,雍正若泉下有知也不知道会做何感想。雍正爷对自己的亲戚尚且下狠手,对于那些作奸犯科的大臣就更加不可能心软了,那些贪财的大臣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的。但是乾隆不一样,他前期算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了,后来心思就不放在朝政上了,在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出了一个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
关于乾隆还有一件争议特别大的事情。清朝时,有一个叫做曾静的人,算是中级知识分子吧,因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下回了家乡开补习班了。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曾静读到了一些关于反清复明的的书,一下子被洗脑了,准备照着书上说的来个反清复明。于是,他秘密约会了几个和他一样的早饭爱好者,酒喝到位之后几个人开始各种遐想,准备一起搞一波大事情,赶走满族人,匡扶汉人朝廷。
酒劲一上来,人就容易膨胀,这几个没钱没势的人甚至已经把自己的封号都想好了。但是酒劲一过,这几个人才发现自己没钱没势的事实,一穷二白怎么打天下。这个时候曾静说,我们去找一个人,只要把这个人拉到我们的队伍,我们就啥都有了。
这个人就是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他本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当年岳飞被秦桧害死,非常冤枉,而岳飞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恢复汉家江山,剿灭金朝,而清王朝实际上就是金朝的延续,按照曾静的想法,岳钟琪既然是岳飞的后代,一定和岳飞有着同样的想法,只是缺乏自己这样智勇双全的军师而已,于是他大义凛然的给岳钟琪写信,劝他倒戈一击,发动政变,信写的是慷慨激昂,感天动力,从岳钟琪祖爷爷那辈写起,诉说了岳家与金朝及后来的清王朝的不共戴天之仇,写完之后还给自己几个同谋看了看,大家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岳钟琪必反!
曾静口中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岳钟琪是武穆岳飞的后人。曾静说,岳飞当初曾许下宏愿,要抗击金人,匡扶大宋江山。既然他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那他肯定也和岳飞一样,是希望恢复汉人江山的。这么一分析,几个人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曾静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内容就是一起推翻清朝统治,一起大富大贵如何如何的。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出人意料。岳钟琪拿到这封信之后,看了一遍,很感动,然后就把信交给了雍正。雍正看了之后,龙颜大怒,下令逮捕曾静。曾静被抓之后,连大刑都没上呢,就一五一十地全部给招了,从接触不良书籍,到密谋造反都给招了。而这本书的作者也被捎带着一并处死。
下诏的时候,发现这个作者已经去世了。于是,雍正下令把这个作者的坟给刨了,拉出来尸体鞭尸。轮到曾静的时候,雍正突然告诉他,你不用死了。但是雍正并不是网开一面,他让曾静写了一份告示,检讨自己的错误,然后编成小册子全国发行,曾静成了清政府巩固思想统治的工具。后来,雍正也真的没杀曾静,到临死的时候也留下话说,不能为难曾静和他的家人。
结果,乾隆一上来就把曾静抓起来杀了,曾静到头来还是活成了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