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山村,曾经梦中的鲜美味道

2019-09-12     丁明念响

多年以前,还在求学的时候,每次回家时走过公路,再走过绕山而行的山路,看着郁郁葱葱的小山村,回家的温暖总会填满心中,熟悉的房屋,还有那熟悉的味道,饭后再拿起土灶上的铁锅中烤好的锅巴,这是乡村的烟火味。

如今身已经纳入外乡的洪流中,不再是说回家,而是回老家了,但映入眼中的却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已经没有了果树林立,鸡鸭悠闲散步,还有几只中华田园犬好奇看着你的场景,曾经的农民们已经住进了小区,远离了曾经的山村,这是一个注定被此辈记起,却消失在下一代人记忆中的山村,山后的老鹰应该很开心,终于没有人再会打扰它自由的翱翔了。

山脚下的山村并不大,在全部搬迁之前,已经生活了几代人,从祖辈第一代只有一户人家开始,到搬迁前20多户200多号人为止,山村一直在缓慢的前进着,所以一个村庄的人几乎都是亲戚,每次回家光是叫人都得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表现。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这里的世界貌似停止了,随同一起停止的还有乡村不变特有的味道,若把这个味道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鲜。

春天没有体验到鲜味,但是从春天的尾巴开始到冬天,这种鲜味开始伴随着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古老的话永远是个真理,经过了一个春天的蛰伏,初夏未开始之时,大家就等盼着下雨了,每当一场春雨过后,再等上个三两天,山上的草地已经干透的时候,就可以进山找蘑菇了。

山里的孩子貌似天生都知道哪些蘑菇能采,哪些有毒的不能采,书本上并没有这些知识,这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结果还思维固化了点,所以曾经有一次同村的人同隔壁村偷艺回来让采另一种蘑菇时都不敢,而这种在邻近村庄可是很畅销的,才大胆的采摘一回,当然吃下去没事,有事也不会在这里唠叨了。

真正的味道并不在于味道本身,而在于寻找味道的过程中。

采蘑菇就是如此,村庄后面的小山就是我们的主战场,经常是隔一会就能遇到同村的人在采,大家打一下招呼,看一下各自的运气和战果之后,则拿着竹竿继续拨弄草丛开始自己的寻找过程,运气好时能够采上小半篮可以吃上个两顿,运气不好估计只能一顿的量了。

平日上学,多数是在周末进山采蘑菇,经常走着走着就和家人走散了,然后听着风从树梢呼呼的吹过,远处的鸟鸣一两声更显得山的幽静,偶尔一只迷路的野鸡扑腾腾的飞过,却是感觉到一丝孤寂和害怕,再大一点读到王籍的那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曾经的场景总会在脑海里浮起,却是心有戚戚,倍感温馨,却再难体会这句诗的幽静了。

山上自然生长的蘑菇,最大的特色就是鲜。这种鲜并不是味精的鲜,是自然成长的鲜味,基本上家家户户只有一种烧法,那就是蘑菇汤,再大方点的和鸡蛋一起烧制成更美味的蘑菇鸡蛋汤了。

在童年时期,在每个初夏时分,伴随着成长的就是这种采蘑菇和烧蘑菇汤的滋味中度过。

春末初夏时节,好像每场雨水之后蘑菇就会自然来到,总是采不尽,但盛夏来临时,再多的雨水也找不到它们的影子了,开始蛰伏到地下等着来年的光临了。

当然,夏天的炎热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游泳了。对于水永远有着莫大吸引力的孩子们来说,蘑菇被抛在脑后,也不再想为什么它们不见了,门口池塘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父母不在家时,奶奶总不允许下水,经常是站在岸边,羡慕嫉妒恨的看着在水中玩得不说乐乎的小朋友们,更多的场景就是跟在奶奶后面千求万求,有时还能求得下水玩一会,那就是最开心的时候。

若是夏季忙的时候,母亲在家干活,打声招呼母亲一般都允许下水了,当然下水游泳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摸螺蛳,连壳一起红烧螺蛳在我离开家乡前都没有过,果然一方风俗养育着一方人,直到后来外地上学之后,这种炒法也在家乡流行起来。

同样,味道总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充满着乐趣。

经常性的是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光着膀子赤着脚,然后每人拿着一个脸盘就浩浩荡荡的杀向池塘中,一边洗澡一边摸螺蛳,胆小不太会游泳的一般都靠近岸边浅水边,胆子大的会游泳的直接把脸盘飘浮在水面上,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面,深入水底,闭着眼在水底就能摸上来不少,运气好点还能找到河蚌之类。

在水中泡上个两三个小时,在各自大人们的呼唤声中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池塘,带着满满一盆的螺蛳回家了。

家乡的做法是直接把螺蛳用开水烧开,然后用针把螺蛳肉一个个的挑出来,或是配上韭菜或是配上辣椒小炒,美妙的鲜味就这样出来了,对于那时来说,猪肉并不是能天天吃上的,而代替肉食的螺蛳却是饭桌上的常备。

秋凉以后,想打着摸螺蛳的幌子下池塘游泳是不可能了,倒是让我和几个小伙伴发现了另一种好东西:地衣。

不知道为什么,山上一块平坦的坡地上是黑土,好像是以前有人想挖煤遗留下来的战果,曾经的矿洞早就被淹没在山体中,不过这片黑色的土地却是永久遗留了下来,这里长不成蘑菇却长出了地衣。

夏天也许有,不过从来没想到过,当秋天没事干的时候一般就想起这块神奇的土地了,在相对干旱的夏天,根本看不见它们的影子,但是当秋雨绵绵的时候,这些家伙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既然是这片土地给的,按我们的说法,不吃实在对不起它们,所以每当秋雨过后,都要过来扫荡一次,然后再等下一次雨水的到来。

由于长砂土上,洗干净是有些费事,但配上葱花或是蒜小炒一下,一样的鲜到舌尖。

在乡村中,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平时都是靠季节和天来收成,从春天到秋天,菜园中的菜品翻新个不停止,青椒、冬瓜、南瓜、丝瓜、西红柿、茄子、小青菜等等,这些绿色无污染的食材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到了冬天却是发现能吃的菜品太少了,不过没关系,早在秋天的时候,乡村里的人都开始晒野菜了。

每次看着母亲操作野菜的手法都不明白为什么那样做,野菜并没有人来刻意种,却总是在菜园里的多处不请自来,平时也不除掉等着秋天长得肥头大耳的时候就可以采摘了。

那时从来没有吃过新鲜的野菜,农村的做法是拿着平时烧灶时的锅灰然后和采摘回来的野菜一起揉,等到把野菜揉蔫了之后,放在阳光下慢慢晒制,直到晒成野菜干,到了冬天要吃时,提前洗干净用水泡发,最好吃的当然是配上五花肉红烧,野菜吸足了油,吃起来特别鲜美。

如今山村已经淹没在树林中,村庄后的小山已经上不去了,有一年试着上去时发现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想爬上曾经躺过无数头那块山头的草地时已经不能够了。池塘也已经荒废,水有多深更不知晓,也过了曾经摸螺蛳的年龄。

如今,想要吃什么都可以在菜市场买到,却买不到的曾经童年滋养在食尖的鲜味和回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rPnOG0BJleJMoPMrM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