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无奈的女科学家,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却一次当选美国院士

2019-10-18     小小罗说教育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科学家来说,能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一种莫大的光荣,毕竟这是中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种终身荣誉。自从1955年第一批中科院院士产生至2018年9月,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科学家总共才790人,其中还有外籍院士91人。可见,想要获得这个荣誉称号,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在落选的院士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实力不足,但还有一部分明明取得了世界成就,却还是落选。他们在国内选不上,去了国外却是“香饽饽”。小编今天要聊得李爱珍女士,就是这样一位落选的科学家,她在国内评院士数次落选,去美国当即被聘为院士。

李爱珍,1936年5月出生于福建石狮。1958年,她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等职务。自从1982年开始,李爱珍参与创建中国众多科研实验室,包括: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和器件实验室、固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室、气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室等等,在这些实验室中,她取得了辉煌的科研成就。

李爱珍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主要领域是信息科学领域的“半导体量子纳米结构和器件”方向。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就: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在国防、环保、医疗、经济等领域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曾对中国禁运这种设备的背景下,李爱珍带领研究团队做出中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迫使西方国家取消禁运,这一成就可以说对整个中国意义非凡。

此外,李爱珍还带领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的艰苦攻关,研制出中国首批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在这个领域,中国人起步比美国人晚了20年,但因为李爱珍的存在,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除美国欧洲之外能研制此类高质量激光器的极少数国家。世界量子级联激光器领域的领头者——美国贝尔实验室画有一张世界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出国际上谁有量子级联激光器,除了美国和欧洲外,地图上只有中国是红笔标注的,这其中的首功当属李爱珍。

有如此成就,李爱珍获得奖项多的数不过来:先后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奖16项;获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论文26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还曾斩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工程科学奖等等。

这样一位顶级科学家,至少有四次申请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均未成功。据说李爱珍每次申请,都是第一批被刷下来的。但在2007年5月,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样的差距,让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我们落选的院士,在美国一选就能选上,有如此成就,不给通过的原因又是什么?或许我们的评选标准也应该做出改变,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q1m3W0BMH2_cNUg_j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