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炮台关爷宫史话

2020-02-23     大潮汕湾视点

炮台关爷宫史话


揭阳空港经济区炮台镇昔称“铺前”,早在宋明两代这里就开始有零星村落,至明代天启二年(1622),为防盗寇入侵,在“铺前”设西营,设把总一员,兵八十三名,既御盗寇,又辖民事,至此,“铺前”始有建置。清顺治十三年(1656),驻揭阳清兵为防止郑成功和海寇侵犯揭阳,于是年农历五月初七在榕江“铺前”段建炮台,城墙上列大炮数十于上下,拨五六百兵守之。由于“铺前”地势险要,水陆交通便利,人流日多,遂逐步发展成墟市,作为地名称谓,“炮台”之名称逐渐取代“铺前”,炮台镇名称之由来即缘于此。

炮台镇关爷宫(即关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位于该镇老市中心,宫前有一空旷埕(当地人称“关爷宫前”),镇区有十八条商业街(即鱼鲜街、番薯街、竹篾打铁街、布街、东街、庙前街、大发街、大兴街、内直街、桥仔头街、拔布场街、城仔前街、宪关前街、五铺后街、海坪街、灰窑头街、新街、宫巷街)可通达这里,故有“炮台十八个关爷宫”之说。昔日炮台镇区商贸形成以“关爷宫前”为核心区向周围街区辐射网络格局,商品贸易以品种划行归类,镇区内经营商贸项目主要有:米行、盐行、鱼行、青果行、干果行、布匹棉苎行、抽纱百货行、金银首饰行、糖烟酒行、服装鞋帽行、猪肉牛肉店、麦豆饼圈行、酱油行、茶行、陶瓷行、中西药行、竹木杉行、打铁铺行、灯笼纸铺行、文具书店行、餐饮客栈行、照相影楼行、钟表行、裁缝洗染行、钱庄典当行等。本地周边农民来炮台镇区上市出售柴草燃料、米谷豆类、番薯、苎麻、蔬菜、水果、猪、三鸟、蛋品类等农副产品。镇区设有五个门类交易市场,即灰窑头下的猪仔场;后溪墘街的三鸟场;城仔脚的番薯柴草场;鱼鲜街的鱼鲜菜场;关爷宫前的米场。

昔时,炮台镇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开埠纪念日和农历五月十三关爷诞日,都在关爷宫前举办庙会,有彩街、赶集、游艺、做大戏等民俗活动。“关爷宫前米市”辐射毗邻潮阳、揭阳、潮安三县(揭阳为当时潮汕地区稻米主产区,素有“米县”之称),大米日上市交易量约千余担,经营大米者有“宫前四大米行”(即恒利仁记米行、恒利直记米行、恒利五记米行、大和米行),15个斗脚(每斗13市斤,每市斤16市两),20多家小米店。1943年潮汕发生米荒,关爷宫前米市交易正常,时人称“若炮台关爷宫前无米,则榕江双溪嘴无水”,由此可见关爷宫前米市的繁荣活跃,关爷宫前成为炮台镇一处人流密集商贸繁华核心区。

商贸的繁华也带动了关爷宫前餐饮业的发展,关爷宫前附近街区分布着“醉珍”“醉西”“和珍”“进合”“东盛”“德泰”“乾兴”等10多家餐饮店(俗称“桌铺”)和多家名小食摊档,经营蚝烙、尖米丸汤、韭菜粿、猪肠胀糯米、粿汁、沙锅粥等。其中以关爷宫前名小食蚝烙和尖米丸汤最为著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evzcHABgx9BqZZIVk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