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美最震撼的事物都讲给你听

2019-07-29   另维

博物馆。

Museum。是我最喜欢的英语单词之一。

它是什么意思呢?

muse缪斯是希腊神话里的灵感九女神 -um是表示地点的名词后缀。

museum连起来,意思是放置了许多灵感的地方。

【欧洲,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

我旅行有个习惯,无论去哪里都先找博物馆。在博物馆里花上一两天,细细读文字。

后来我渐渐发现,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完善的博物馆,精细的留存和展示着自己的历史。比如太平洋诸岛,它们明明景色优美,有隔绝在整个人类文明之外的独特文化。可惜我乘船连走11个国家,都没有见到一个像样的国家博物馆

你知道我在哪里看到了这些遥远小岛国的历史与文明吗?

大英博物馆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说:如果你足够幸运,在年轻时到过巴黎。巴黎会一直跟着你。

而跟着我的,是大英博物馆。

我在大英博物馆里待了一整天,后来我上世界历史课,拉丁和希腊文化课,甚至去亚洲非洲和赤道,都能不断回忆起:哦,他们说的那个,我好像在大英博物馆见过。

大英博物馆里集聚的珍宝,梳理了整个人类文明

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家,古希腊人在这里供奉她。世界各国的历史追溯到最初,总和神话脱不了干系,帕特农神庙便是西方历史与神话交合的地方。

不仅如此,因为雅典娜女神十分受人喜爱,她神庙里的浮雕和雕像都是古希腊人最高艺术成就的结晶。

现在,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是个空架子,最享誉世界的雕塑和浮雕们,一半在战争和掠夺中遗失在了海底,一半陈列在大英博物馆。

埃及的罗塞塔石碑

热爱语言学的另小维,亲眼看到这块石碑,简直要当场掉下眼泪!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目前国际学界公认的西方文字起源。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之后,被腓尼基人学去,腓尼基人最先把象形文字改成了字母文字(每一个字代表一个读音),以此发明了字母。字母一路传播,渐渐又演化出了拉丁文字和希腊文字。拉丁和希腊文字是如今欧美各国语言的爸爸妈妈。

在文字一路西行一路改动的历史长河里,古埃及文字失传了。失传了很多很多年,直到1799年,拿破仑得到了这块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字,内容是公元前196年埃及拖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道昭令。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一段话刻了三种语言——失传的古埃及文字,和没有失传的希腊文字和世俗体(当时埃及人使用的文字)。

失落的文明就这样

全世界的如获至宝。大批语言学家参与到了对照解读古埃及文字的工作中,一时间,罗塞塔石碑上的每一次发现都轰动世界。

这块石头是拿破仑兵败的时候,连同他在埃及缴获的所有宝贝一起上交给英国的,1802年到今天,一直属于大英博物馆。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一块失落的西方文字起源的复活石,搁在哪里都是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拥有700多万件来自全世界的文物珍宝,能被单拎出来建馆的国家不多。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瓷在大英博物馆里,论规模,轮数量,论精美,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西方人迷恋中国瓷,从古到今,历史漫长。大英博物馆里陈列了1700件中国瓷,皇家瓷。从3世纪到20世纪。这些宝物都由Sir Percival David捐赠。居然基本上是一个人捐赠的。

中国瓷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瓷。中国馆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之一。

我知道大英博物馆这么多中国瓷,在许多人眼中是国耻。然而当我在世界的另一端看到它们,看到那么多可能一辈子没机会看见中国、了解中国的人,趴在中国馆的玻璃上啧啧称奇。我的想法改变了。

我发现,我们的中国瓷,并不会因为被放在了英国,就被认为属于英国。相反,它们无论放在哪,都是在展示中国。

它是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智慧。谁拿走这件东西,都改变不了它的这个本质。

我去看中国馆之前,刚巧看了一部叫《瓷路》的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拍摄,内容、信息量和制作水准,无一不是国家级手笔。好像有六集,详细介绍了中国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代欧洲人觊觎中国瓷的漫长历史。

于是我借花献佛,在中国馆里给外国人解释瓷:从9世纪到19世纪各个朝代的瓷变化,中国人怎么一不小心烧出了光滑发亮的白瓷,欧洲人怎么几百年都以为那是因为里头掺了玻璃,却其实是一种中国某些地区特有的土。外国人怎么复制都复制不出来,于是有人决定漂洋过海跑到景德镇偷学……

我这个中国人,站在中国馆旁,一会儿就被围了起来。他们饶有兴致的听啊问啊,各个都现场掏出手机搜英文版《瓷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是,他们是在英国的博物馆里看到的瓷,但他们看到的都是中国。

大英博物馆不是英国博物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宝盒。

我去看过很多大英博物馆的攻略,大家都说,千万不要只待两个小时,这里需要待上一整天。

我待了一整天,感想是,一天不够,这是一个可以待一个星期的地方。

而且别的国家看的是本国历史,大英博物馆看完了,我心里顿时多出100个想去的国家。

埃及排在最前面。

大英博物馆有超过700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来路和归途。

文物比人的命长,比政治长,比国家长。任谁把文物攥在手里,也只是代保管,文物有他自己的声音。

卢浮宫

卢浮宫,一个去过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没有看太懂的地方。

卢浮宫威名不用我介绍,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塞纳河北岸,800多年历史。建筑本身就是文物艺术品。

去卢浮宫之前,我只知道《断臂的维纳斯》,镇馆之宝,也是世界的瑰宝,去了之后才知道,卢浮宫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像还有很多很多。各种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希腊罗马时期神像,神态各异地定格在卢浮宫里的各种地方。你不需要去专门找,就能看到。

你甚至不需要进到博物馆里面。卢浮宫的雕像之多之精美,站在门外抬头看墙壁,都看不完,看不够。





我去卢浮宫时相对早,看照片全是HDR就知道了。这是我当时的可怕审美。

我那时不仅审美可怕,还走哪都先想怎么省钱。

曾经有一个租汉语语音解说的机会在我面前,我觉得贵放弃了。进去之后,我震惊的发现里面居然一句英文也没有。于是全程我基本不知道自己在看啥。

当然我还是火速认出了《蒙娜丽莎》。

不过不是因为看见了《蒙娜丽莎》那副画,而是所有人都挤在那里,挤得像脑残粉军团在爱给偶像接机。大家争先恐后举起手机一阵狂拍。

画500多岁了,隔离区留得不小,画本身也出乎意料的小(维纳斯女神的雕像又出乎意料的大)。再加上我视力本身不咋样,爱美没戴眼镜,感到自己看得不是很清楚。

不过,我毕竟从那一刻起就是亲眼看过《蒙娜丽莎》真品的人了!我触摸到了达芬奇!I am part of history now!

我拍的!!!

不过好像《蒙娜丽莎》最近挪地方了,不过是为了保护她。这幅画距今500多年,保护得再好也已经很脆弱了,还是得尽早看。

巴黎奥赛美术馆

法国还有一个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博物馆被卢浮宫掩盖了。

巴黎奥赛美术馆就在卢浮宫斜对面,塞纳湖的左岸,互相可以看到对方。

其实在欧美国家的旅行攻略网上,这间博物馆排名全球第一。

1939年之前,巴黎奥赛是一座火车站。进入巴黎的铁路取消之后,这间火车站关闭,关了半个世纪,把自己关成了文物保护建筑,于是它一夜之间摇身变成卢浮宫第二,卢浮宫里的好一些宝物都挪到了这里。

车站的大钟。我非常喜欢的一幕。

巴黎奥赛美术馆有4700多件藏品,顾名思义都是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手工、摄影……

里头有梵高,高更,莫奈,罗丹,塞尚,达利……

这是我在法国最喜爱的博物馆。从留存的照片数量就能看出来。




建议

1先学英语。

英语的解释比中文内容多,用词也更有美感一些。中文翻译得有点硬。

2先听/看完世界历史,希腊神话。

《世界历史5000年》《世界历史》现在很多听书软件都有,我就是平时上课路上听完的,不需要额外花时间。这两本书都以时间线花了很大篇幅讲各个国家文化的镇国之宝。听完之后你会发现,你听了半天故事的,各个人类文明重要的瑰宝和证明,在大英博物馆能看到好多。比如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希腊神话”推荐《王以欣解密希腊神话》,我听过好多版本,这个最声情并茂。

3 如果不懂法语,去卢浮宫千万记得租自己听得懂的语言的语音介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