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2019-07-30   行摄视界

一年到头,时光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走远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徒增烦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也希望爱人幸福。可能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的幸福,定义也不同。有争名夺利,有清心寡欲,有以梦为马,有对酒当歌……诗酒趁年华,执剑走天涯。

幸福是需求获得满足之后的喜悦。快乐是自己的,内心的喜悦,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比如:快乐喜悦,幸福美满,平安如意。总感觉,苦难太多,不散。出生要哭,活着要笑,生命无常,怎能不珍惜!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好好活着尚且嫌短,怎能不珍惜每一天,来世太虚渺,也不可信。

长命百岁也好,开心快乐也妙,期盼地久天长,不如内心安详。也可以这样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广度。谨小慎微也是一生,逍遥快活也是一生,与其用保健健身延长生命的长度,不如用阅读和阅历增加生命的广度,用修行修心完善生命的高度。

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养出宽容来。时间没有尽头,生命有其长短。在无限的时光隧道里,计较太多就是对有限的生命的一种亵渎。因为计较,我们缺失了宽容,从而错过了幸福。人生都是为幸福而来,却有太多人含恨而终。修行,于苦难中回味甘甜,于泪光中瞥见最美的笑容。

生活,就似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生活,生生不息,节流不如开源。生活,一张一弛谓心,一阴一阳谓道。无病呻吟了这么多,自哀自叹了这么久,也该明白了。我,有病,心里的病,早已生根发芽。有病多读书,读万卷书;无病多走路,行万里路。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思想是痛苦的根源!也就是说,没有脑子才可以快乐。幸福,镜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及。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就如我,匆匆忙忙,低头赶路,一生,如长征。走过来,走过去。我的根据地在哪里?生活,就像《西游记》如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我的灵山在哪里?

做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物品要能被实用,才是贵重之物。给人利用才有价值。我们不必斤斤计较谁利用谁,因为世间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缘起,而愿与众人一齐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发挥利用的最高价值了。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个平静的心。我们的心态不安静的时候,外在的东西,营养、卫生搞得再好,对身体也有伤害。我的心态平静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而然就好。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内心里没有那么多邪知邪见,也没有那么多妄想执着。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话也不对,难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每一个个体都有意义,也有存在的价值。需要每个人发光发热,又怎么可能呢!每个种子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放在合适的地方就会发光。

人有时真会六神无主,甚至生不如死,也就是看不到希望,四周茫茫黑夜,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也就不难理解,傅雷夫妇自杀时的绝望,老舍投湖时的死心。我一直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苦难深重,欲望膨胀,又找不到出口退路,不能觉醒,人就会绝望疯狂。

哥白尼伽利略坚持的日心说,不被支持接受。也可以说大多数人缺乏科学技术的无知。要是现在还有人坚持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我就不能说你无知了。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个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来寻求的是快乐的果,但所做所行却都是产生痛苦的因。

我们都是

随波逐流的植物

也想紧紧地抓住

泥土

也想依靠

温暖有力的

庇护

可是

心里的禁锢

何处

安放内心的

虚无

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次

远行

一叶知秋

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

生老病死

花谢花开

残荷

等雨来

她也

等你爱

别哭

亲爱的

姑娘

会有人爱上你

跟你有关系

一出生就在相互等待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苦乐其实缘于自心。若能认识自心的话,则无论怎样的外境皆可成为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顺缘、助缘。这样的话,人世间的所有沟沟坎坎,在一个以佛法调伏了内心的人看来,又何尝不是平坦大道呢?明白了这一点后,而在心中泛起的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恐惧感便消失殆尽了。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能够不断寻求解决之道,就会有所觉悟,有了觉悟就会有受用,此即“迷中不执着,悟中有受用。”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关键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样对人对事。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这便是内心的财富。这个才是真财富,因为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了,身价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夜之间,减少一半,这种例子有的是。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拿不走。

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调服自心才是修行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佛门中的一则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常常被一个“争”字所纷扰,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剩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其实在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得失看轻一些;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哪怕只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你会发现,人心会一下子变宽,世界会一下子变大。不争,人生至境!

拥有一副好肚量,则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明辨周围是是非非,以一个平常心面对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何为好修养呢?即好肚量与善宽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宽厚、学会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这才是人生最好的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肚量,谋事易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最坚强的坚强是什么都不在乎。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颠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不如一切随心,一切随缘。

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所谓定力,就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谨言慎行,不随波逐流,不放纵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常不被情绪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宁静做自我,从容过生活。淡了,静了,你的生活才会听你的安排。

我们的心要常常保持清净无杂,以一颗真诚、慈悲、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永远不跟众生对立,化解矛盾,这叫佛法。常存一颗爱心,关心一切人,爱护一切物,爱世人,做社会大众的表率,别人对我们不善忘记掉,不放在心里,转变观念,把不善的事转成最善的事。

修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 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宽容。容 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来!”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有人说,忙是福气,忙的日子比较好过。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义,有些人太为自己忙,不知道为别人忙;也有一些人,好为别人忙,却忘记为自己忙。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看得太轻,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可是,要知道,万事来去总有因,万物得失常在缘。因此,学会随缘,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何必在无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此时此刻,便是最美的时刻。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现实也就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努力创造的人,才是可以走出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所谓的人生捷径,就是少走一些弯路,就会少一些失败。最好的方法:一是借鉴历史;二是借鉴他人;三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