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生未婚,捡破烂办学校,以学校为家,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既当校长又当妈,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一座精神丰碑。
她叫刘美贤,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一名乡村教师。
1984年,刘美贤被聘为白大路民办小学教师。而在那个年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状况都不太好,而白大路民办小学更差,只有三间土坯房,一间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其余的两间便是教室。在当时的教育条件下,刘美贤坚持教学,常常熬夜、批改作业、备课,以及自学,困了就在办公室凳子上支块木板睡一会儿。
1991年,刘美贤成为白大路民办小学的校长,只是她这个校长没有现今一些校长的风光。不仅没有,而且还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麻烦;学校原来的三间土房透风漏雨,但是当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为了节约资金,她自己冒着暑热脱土坯、砌墙、抹灰,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学习环境。
“当时,她一个月工资40多块钱,按说生活有保障,可她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修教室和资助学生身上了,她自己省吃俭用,天天吃土豆、杂粮充饥,衣服破了补补接着穿,日子过得像苦行僧。”
刘美贤的生前好友邬丽,回忆着说道。然而,事实上比这个还要苦,在修教室、助学上,刘美贤把工资花光了,就在周末去收酒瓶、破烂挣钱,谁能想到,她会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但是她的确是,她没有任何架子。
而刘美贤身为老师,从来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差生”,几乎每天都为成绩差的学生补课,辅导作业。哪怕天黑,她会提着马灯,翻越山岭送孩子回家。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她也会把离家远的孩子留在学校住。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那个年代,卫生条件差,孩子们身上有虱子,她就为他们洗衣服,甚至做饭。作为老师,她所做的一切,想得最多的不是会承担什么责任,而是如何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好。
“她待学生,就像亲妈一样!”白大路村村民回忆说道。
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这位在乡村教师岗位坚守一辈子的老教师,却因为患肝癌早早去世,年仅54岁。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人生似乎太短暂,但是她却活出了质量和深度。
去世前一周,刘美贤还拿出仅剩的1万元积蓄,捐给了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纳章街道竹园小学的贫困学生,而且她还亲自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成为准格尔旗第一位捐献遗体的人,希望能留作医学研究,造福后来的人。
刘美贤早早地离开人世是遗憾,但是她的精神却感染了很多人,虽然终生未婚,但是资助了12岁的郭艳丽到高中毕业。后来,将她认作干女儿,她的精神一代代传了下去。
“姥姥是我最敬佩的人,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平凡,但是非常伟大。”
2019年底,15岁的郭新星是郭艳丽的女儿,她主动报名去云南曲靖市的贫困地区支教,她受到“姥姥”的言传身教,也热爱公益,梦想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