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本不相识的人,在同一个声音下,聚到了一起,这些“战疫里”逆行者就是云浮市外语服务志愿者。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行各业,战时却能因同一个理由聚到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简单的话语和行动彰显着他们的担当,他们的凡人微光,照亮生活,温暖你我。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云浮市委外办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迅速向全市各界招募外语服务志愿者,短短几天,30外语志愿者拥踊跃报名,他们有公务员、老师、企事业单位人员、在云浮的留学生、个体经营户等,涵盖英、日、韩等语种。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汽车站、高铁站、社区,为国内疫情防控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员选择入境中国,志愿者们的战“疫”工作继续前移,3月11日开始,外语服务志愿者分批前往广州、深圳、珠海,进驻口岸防疫一线,守护“入关”第一道门。
战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疫情迫在眉睫,战场就在眼前,紧张的培训工作从自身防护开始,一遍遍防护服、隔离衣的穿脱演练与实践,一遍遍“七步洗手法”操练,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心里。
“在外语方面,虽然我的专业是英语,但平时很少用,看到群里发了一些防疫常用的口语,文章和视频就恶补了一下,希望不会真的丢了本专业。在防护方面,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穿上医学实用性很强的防护服,以前总感觉这些东西离自己很遥远,也不会接触到。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练习穿脱防护服,这比用上多年不用干瘪蹩脚的英语难得多了,每一步都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温家泳说,她是新兴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科的一名科员。
战中,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最美的
进入机场必须穿戴整齐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发帽、鞋套、手套等等,一个班次是8个小时,在这8个小时里,为防止浪费医疗物资,他们不喝水、不进食、不上洗手间。最辛苦的莫过于晚上12点到次日早上8点的值班,通宵之后身体是相当疲惫。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流调、温馨提示、政策解答、情况汇总报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大家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没有一句怨言。
“个别滞留在机场的旅客会有比较激动不安的情绪,如何安抚他们成为整个值守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比如用餐问题,绝不能掺杂个人情绪,哪怕内心会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枉顾自身安危出国旅游的行为而愤怒。虽着实体验了一把‘服务行业’的辛酸,但也能遇上温暖的旅客,配合我们的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坐过的位置不留下任何垃圾,会在上车前跟我们说‘谢谢,辛苦你们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可以治愈辛劳的身心。很希望在从教的生涯中,亦能多培养出这般温暖的学生。”李翠玲说,她是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的一名日语老师,负责驻守广州白云机场专班的信息采集、翻译、表格文书撰写等工作。
战后,希望人间再无疫情
待疫情结束后,大家都会平静的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有的继续求学、有的继续教书育人、有的继续为人民服务……但他们会记得曾经他们是一起“战疫”的战友,曾经并肩作战过,曾经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过。拨开云雾见青天,世间充满爱,望人间再无疫情。
以下是其中两位外语服务志愿者的随记与日志:
奉檄披甲逆行去,功成拂衣凯旋归
--李翠玲机场志愿活动随记
肩负责任 不辱使命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不曾想过哪天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曾想过我除了教书育人还能干嘛。儿时励志做一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做到。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的成功,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为有效预防云浮地区的境外疫情的输入,根据省、市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做到无缝对接、闭环运作。身为云浮人,我有幸成为云浮驻守广州白云机场工作专班中的一员,肩负起云浮地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的责任。
做好自身防护方能服务好大家
3月12日晚,我正在备课,准备着第二天的教学内容,突然接到校领导的电话,征求是否愿意参加云浮市委外办关于参加驻守入境口岸接送入境云浮旅客的志愿活动。当听到能够为防控疫情做贡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匆匆收拾了下行李、理了下心绪,准备投入“战疫”。上岗前简单的领到了工作任务,我是负责入境人员的信息采集、翻译、表格文书撰写等工作。简单的分工后,接下来就是专业的防护及外事服务培训,还记得教员的第一句话,你们现在是在和病毒在作斗争,取得胜利的前提是先保护好自己,希望你们都能“0”感染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一遍遍防护服、隔离衣的穿脱演练与实践,一遍遍“七步洗手法”操练,一遍遍外事工作要点讲解,让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面对困难我们毫不退缩
进入机场必须穿戴整齐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发帽、鞋套、手套等等,一个班次是8个小时,在这8个小时里,为防止浪费医疗物资,我们不喝水、不进食,不上洗手间。最辛苦的莫过于晚上12点到次日早上8点的值班,通宵之后身体是相当疲惫。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流调、温馨提示、政策解答、情况汇总报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大家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没有一句怨言。
记得第一次穿上厚重密实的防护服,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加上近视眼镜再佩戴护目镜,鼻梁不堪重负,稍微呼吸急促一些,护目镜立马起雾,视线就受阻。8个小时后取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鼻梁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吃多了酒店提供的快餐,肠胃不适。肚子的屡次疼痛让我恨自己没有个强大的体魄,所幸吃了几次药后,没有影响值班工作的开展。食欲日渐下降,每顿只吃几口饭,也分辨不出饱腹和饥饿。刚开始不太适应24小时轮班的工作强度,熬夜时的心跳加快和头疼,让我想起了那些几天不眠不休的医生累倒的新闻。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每当看到身边的战友、想到身后的祖国,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归来后,你定是最美的老师
今天的值班工作结束了,脱下防护服走出机场去停车场的路上,昏黄的路灯,无情的雨水,让我鼻头一酸,任由泪水和雨水混为一体。虽然这一天我的抗“疫”工作是结束了,可是还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奋战于国内外的最前线。这场战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希望全世界都能快点迎来明媚的日子!
待疫情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会对我的学生讲我此“战疫”的点点滴滴,会自豪地对他们说,我参加过“新冠肺炎战疫”,直面过病毒。希望我的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曾海亦的战“疫”日志
3月13日,星期五,晴
今天是我开始机场防疫的第一天。驻守大队长对我们各地市的志愿者进行了一次培训,主要是教会我们如何穿戴防护服做好防护、安排工作任务、交待在机场24小时值班制度等事项。
我负责的是机场下飞机入境云浮人员的接送任务。按照各地级市分组后,大组长分好各个小队,然后排好值班表。对于下机的入境人员先由医务人员对其采集鼻咽拭子,然后由我们防疫志愿者对其进行信息登记核对,再由我们安排专车接送他们回各自地市进行隔离,实行从机场到社区的一站式“闭环”管理防控。我们志愿团队里有着不同的角色,有司机,有医护人员,有翻译等,大家分工不同但配合默契。
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感觉很特别很难忘。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一个都不能少,穿上后切身体会到了前线医护人员的不容易,防护服很紧,穿在身上不一会就能捂出一身汗,口罩则勒得耳朵生疼,呼吸时产生的水雾经常让护目镜糊了眼。刚开始,好多志愿者队员不太适应24小时轮班这样的工作强度,但既然选择了来前线,我们就得适应,所以大家都学着调整心态,做好高强度工作的准备,奋战在严防疫情境外输入一线。
云浮融媒中心
通讯员: 章浪
编辑:潘伟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