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硬笔字的学习过程道阻且长,临帖作为硬笔创作的基础,自然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
临帖是我们学习硬笔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像极了一个人学习走路的样子。刚开始可能需要一个“学步车”才能走好路,而我们在学习硬笔时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临帖则起到了同样的辅助作用。作为学习硬笔的重要组成环节,无论你是硬笔入门阶段的初学者,还是小有成就亦或是有建树的书家,都离不开临帖,离不开对传统的遵循和继承。但实际硬笔临帖的过程中,书友们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 只看大概,动手不动脑。很多人不认真读帖,根本没有看清帖中范字的特征,提笔就写,看似临帖实则抄帖。
(2) 笔画欠佳,全靠涂鸦。很多人在临帖时,一笔不到位又加以描补,最终形成来回涂描的坏习惯。(3) 笔画独立,光临不背。很多人不熟悉字帖内容,看一笔写一笔,写的字结构松散,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
(4) 临完即结束,不与原帖对照。在临帖时,很多人常常临完一遍马上就开始临第二遍,不与字帖对照比较,造成技法原地踏步。
在硬笔实践中,临摹与创作互为彼此,创作有境界的高下,临摹也有功底的深浅,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是提升书法技艺的根本所在。如果临帖的功夫不到位,你创造出的作品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难获得质的提升。
(姜浩老师作品)
既然临帖对于学习硬笔这么重要,为了避免广大书友在学习硬笔的过程中走弯路。墨池学院特地邀请《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书法报•硬笔书法》特聘研究员姜浩老师。姜老师凭借多年硬笔教育经验,开设了《硬笔规范字的学习与过渡·写好中国字的关键点》这门课程。姜老师通过对规范字细节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偏旁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法和变化,提炼出规范字向古帖过渡的方式。
导师简介:
姜浩
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系列》硬笔字帖书写者
《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
《书法报•硬笔书法》特聘研究员
多次担任全国硬笔书法赛事评委
作品获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展一等奖
学术成果多次在专业报刊连载刊登
出版硬笔书法字帖三百余种
多次荣登《中国传媒报》畅销书排行榜
姜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用笔、结体、章法等技巧的体察、感悟和应用都要经过临帖,然后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对于临帖过程中出现容易犯的错误,姜老师给出了4条对策:
(1)问题一对策:临帖时最重要的环节是“读贴”,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
(2)问题二对策:笔画第一遍临的不像,第二遍加以改进,不要涂描,要不断分析、改进,力求字如帖,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一步到位,不再涂描。
(3)问题三对策:楷书笔画虽各自独立,但笔画间是有联系的,对字帖上不熟悉的字,要读帖读仔细,并且记忆,然后再动笔,也可以先看两笔或三笔,连续写两笔或三笔,直到过渡到一次就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4)问题四对策:每临写一遍,都要与字帖对照,找出笔画、结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下一遍临写时注意缩小差距,长此以往,进步会更大。
(姜浩老师硬笔临古帖作品)
解决完以上的问题,有些较真的学员又会追问这样的问题“靠正确的临帖方式,我写出的硬笔字就能达到巅峰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姜浩老师打了个比方“对于一个人而言他不可能一辈子都靠学步车走路,硬笔学习也是如此,临帖是基础,创作才是目的”。我们临帖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反复临帖,然后积累足够的经验,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从而完成独立的、自主的创作。
临帖与创作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即,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对传统的掌控和把握;在临帖过程中,有主体意识的浸透和潺入,具体做法是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应地展开临摹与创作。王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所索”,深刻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姜浩老师硬笔临古帖作品)
为什么要开设《硬笔规范字的学习与过渡·写好中国字的关键点》这门课呢?
姜老师说我们在进行硬笔学习的时候,首先是通过掌握一个个笔画开始的。但是笔画的学习终究只是硬笔学习中的一部分,犹如我们要做饭,已经备好了食材,接下来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将这些“食材(笔画)”通过一定的“方法(结构)”进行烹调。如果追求最后的“造型(章法)”,那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布局。因此,无论是从字间细小的差异分析,还是解读字的整体形态变化,对于帮助书友多视角学习硬笔都很有意义。
(姜浩老师作品)
再者,对于学习硬笔的人来讲,临帖和师法古人几乎是公认的或应该是书法学习的不二途径和方法。姜浩老师本人也非常注重对古帖的临习,同时他搞创作的时候,始终注意让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与古典之间的交流。借此课程也想把规范字向古帖过渡的方式与心得分享给各位书友。
课程提纲
第一课时 关于规范字中容易写“错”的字
上课时间:2019.11.13 19:00
1、笔画必须相交的字vs笔画不能相交的字
2、必须写成左点和右点的字vs必须写成撇和捺的字
3、必须写成长点的字vs必须写成捺画的字
4、笔画必须带钩的字vs笔画不能带钩的字
5、横出头的字vs竖出头的字
6、笔画不能粘连的字vs汉字“双胞胎”
第二课时 规范字中,偏旁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法及形态变化
上课时间:2019.11.20 19:00
1、“口”和“田”
2、“日”和“白”
3、“子”和“女”
4、“土”和“火”
5、“木”和“衣”
6、“马”和“鸟”
7、“八”和“人”
8、各种点的组合及用法
第三课时 关于规范字向古帖过渡的方式
上课时间:2019.11.27 19:00
1、什么样的硬笔书写工具才能写出明显的轻重变化
2、哪几种古帖适合硬笔书写
3、用硬笔临写古帖需注意的几个重点
4、创作中,如何把握规范字和古体字的不变与变化
5、创作中,用什么样的创作形式才能让作品更具“古意”
想要了解更多详情内容,欢迎私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