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逢倭寇,九重城阙尽烟尘。河畔亡魂三十万,金粉繁华不复存。
今天是2019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八十二周年,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国家的纪念。
透过历史纷乱的烟尘,遥望1937年的南京。
那年天空灰暗,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夕阳用余晖为死去的人们举行葬礼,没有什么可带进坟墓,唯有自由永远不灭。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三十万死难同胞。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
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回到1937年,30万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经历最黑暗的六周
六周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
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期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无数财物被掠夺。
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
“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在期间犯下。30万这个数字,仅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不包括受伤的人。
78人
1987年,南京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认定的大屠杀幸存者有1756人,而这一数字逐年递减。12月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去世,至此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人数仅剩78人。
“历史不再震颤,但万古湖山会在血色的回忆里永世地凛然安坐。”
尽管这场民族苦难里的见证者、追寻者、受难者都会离去,但历史永远不会凋零。
回到2019年,关于国家公祭日,孩子应该知道这些事
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从1994年开始,南京乃至整个江苏省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为了祭奠谁
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定名,但是祭奠对象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还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
2014年国家公祭网上线,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城内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走出了充满苦难的战场,迈入了岁月静好的和平时代。
如今,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洪流滚滚,锐不可当!
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牢记历史,在心中长鸣警钟。不只记住这民族的伤痛,更要记住那不屈的抗争。
我们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现在的中国,无论如何,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