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管理一视同仁、中外一致!不分你我守护开放的北京

2020-03-09     长安观察

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有许多外籍人士生活于斯、奋斗于斯。如何做好这一部分人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北京整个防疫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一环。日前,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辉表示,我们本着“一视同仁、中外一致”的原则,把在京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统一按照北京市的防疫要求,落实做好健康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这样的规定,不仅是全民防疫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阶段的务实之举。过去一段时间,广大市民进出小区时,需要登记测温;居家观察时,需要报告健康状况……实践证明,社区的这道防护墙是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如今,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严峻,北京外防输入的压力陡增。遵循“一视同仁、中外一致”的原则,将既有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举措适用范围扩大到在京外籍人士身上,无疑是对冲病毒输入性风险的合理方式。

严防境外输入疫情需要不讲特殊的严格姿态,但春风化雨的人性化举措同样不能缺席。尤其对于在京外籍人士来说,尽管他们可能比较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但突然让他们接受中国特色的防控措施,还是有一定难度。一方面,语言差异增加沟通成本,让基层人员条分缕析地为“老外”讲清楚种种要求,无疑是不小挑战;另一方面,中外文化有别,不同的价值观之下,他们看待“出门戴口罩”等行为的视角与国人会有区别甚至是误解。

对此,本市已经行动起来,先一步发出包括英、法、俄、德、西、日、韩、阿8个外语语种的《致在京外籍人士的公开信》,消除这一群体的顾虑和担忧。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0急救热线、首都机场热线等也提供多语种的语言服务。这些措施有力度、有温度,既体现了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处事姿态,也展现了这座城市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热情形象。随着把在京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势必还会衍生出一系列工作。如何继续做好贴心服务,尽可能将沟通成本降到最低,还需要相关部门未雨绸缪,拿出更完善的顶层设计。

古人云,“施仁义,治天下”。我们换位思考为外籍人士提供温情举措,同样也为“战疫”赢来更多力量。在北京,一些社区是外籍人士聚集地,如果能动员起这些力量参与防疫,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基层工作者的努力下,一些“老外”自愿当起了“疫情防控外籍志愿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合力守护北京城,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凝心聚力的信心。

说到底,开放与防控并不矛盾。只要发挥治理智慧,不断织密防控网络,开放的北京,文明的都市,一定能为国家守好健康国门、安全国门。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Qb7wHAB3uTiws8K6M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