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门多,桥也多。
跨河而过,架起的一座座大桥小桥,竟遍地洒在了雨花台的土地上。
铁心桥、赛虹桥、西善桥、板桥……小小的雨花台区,仿佛是以桥为界圈出的版块。
铁心桥就是这众多桥里略显特殊的一个。
北通秦淮,南抵江宁,一座修了十载,偏爱堵车的铁心桥,被人们亲切的称作雨花台“堵神”。
铁心桥,南京市的遗珠,雨花台的明珠。
桥里藏着数不尽的故事
城里的大小故事都藏在南京老太的嘴里。
随便找个铁心桥的老太一问,立马给你说出铁心桥名字来源的两个故事。
一说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建康府通判杨邦义,剖心抗金事迹而建。
另一种说法是,一宋将为救宋高宗赵构“吃了秤砣铁了心”,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两个故事都是为着一颗“铁心”,像极了南京人的“暴脾气”。
除了名字的来源,铁心桥的故事里,久负盛名的,离不开一个“堵”字。
一条桥,修来修去,修了那么多年。
修的时候堵,修完了也堵。
每天开车来往这里的人们,也只能骂着脏话一点点往前挪。
“ho史尼玛,修完了还是这个死样子,一路堵到天隆寺,头都带你堵昏得咯!”
在铁心桥练过的司机出去都有炫耀的资本,毕竟在这里,油门稍微一慢,就会有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和一句“外马会不会开车”的灵魂拷问。
过不了铁心桥,就上不了班。
再往南去,从谷里远道而来的人们,也只有过了铁心桥,才算进得了市区。
如此,一道铁心桥,日日夜夜都弥漫着人烟。
有朋友说过:经历过铁心桥,才知道什么叫堵车。
也正是这“堵”,养成了铁心桥人特有的本领——挤公交。
经过铁心桥的公交车线路,两只手也数不过来,可一旦错过一辆,便是迟到与不迟到的天壤之别。
于是前门可以挤一挤,后门也得挤一挤。
往往一辆车,除了司机能坐的宽敞,其他人都是背贴背的熬过一站又一站。
铁心桥的公交车司机嗓门都大,这是日夜练出来的。
“后头都空到干么四?带我坐的波?”
司机致命一问,让挤在中间的乘客一溜烟躲进了后面的空隙里。
记得2017年的那场大雪,绵延千米的堵车长龙压在铁心桥大道上。
三公里的路,竟是乘客下车徒步走到地铁站的。
铁心桥的居民也随了铁心桥的性子,办起事来总带着故事里传奇人物的果断。
四通八达之地,是一片勃勃生机。
在老南京人眼里,铁心桥是城南菜农和安置房的盘踞之地。
在年轻人眼里,铁心桥是租房圣地。
时光倒回20年,铁心桥还是一个不被“城里人”认可的菜园。
毕竟在那个以鼓楼区和秦淮区为傲的时代里,就连河西都只是一片乡下菜园。
那时候城里人若是来铁心桥,除了去牛首山踏青,也都只是挤在清明前后去往普觉寺的墓园里上柱香。
谁也不曾想过,这片南部的小洼地能翻出什么样的花来。
后来,“软件谷”的落户,使得铁心桥整条大道“翻身农奴把歌唱”。
铁心桥的租房文化便是从这时开始的。
以安德门地铁站为中心,方圆十里写字楼里的外地白领们,谁不渴望租在铁心桥周围这个价格低位置好的宝地呢?
人气来了,开发商也来了。
这片曾经被誉为拆迁安置房的汇集地,也成功吸引了万科、莱蒙等开发商的注意。
铁心桥也从房客的心头好,变成了刚需们的眼中宝。
许多新南京人都将房子定在了铁心桥这片算不得郊区又挤不进市内的地方。
“你可别瞧不起铁心桥!”
这是铁心桥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快被老南京人遗忘的地方,铁心桥的四通八达是住在这片区域里人们引以为傲的所在。
家门口便是绕城,十分钟抵达南站。
驱车新街口,不堵车的情况下,从铁心桥往北走也不出半小时。
南京人爱散步,信步向南,能赏得牛首山的一片大好风景。
如果一路向南,穿过大定坊,再往前开个十分钟,便到了江宁的地界。
尤其在s3号地铁线通车后,铁心桥坐拥双地铁,成了能让丈母娘拍手叫好的地方。
若是晚间时分瞧上一眼铁心桥,桥下的广场上是一片热闹。
从春江新城到景明佳园,一路散步而来的人们摇摇晃晃,看着广场上跳舞的阿姨,溜娃的父母,也能把白日里的匆忙化成安乐的融融景象。
图片@曙龙搬家
铁心桥的生机除了居民还有商圈。
雨花客厅和世贸的强势加盟,拯救了曾经孤立无援的楚翘城。
铁心桥上也不再只有渣土车呼啸而过的泥沙,多了几分扬眉吐气后的骄傲。
这里没有南京人
生活在铁心桥的人多,小区也多。
北边有春江新城、春江佳园、凤翔山庄,南边有银杏山庄、翠岭银河、莱蒙水榭和韩府山庄。
个个名字都是一顶一的雅致。
住在这的老南京人,一嘴一个“山庄”、“银河”,听起来都自带武侠小说的感觉。
南京的安徽人多,住在铁心桥的就占了一大批。
顺着铁心桥向下,穿过谷里,便可到安徽的马鞍山。
所以在铁心桥随便拉上一个人,不是南京的,十有八九是安徽的。
安徽人热情,南京人更热情。
随便进入哪个小区走上一遭,都能看到操着安徽口音的居民在和讲着南京话的邻居侃侃而谈。
随便进去哪个小店问上一问,也跑不了来南京谋生的安徽老板。
就连买菜时讨价还价的大妈都会跟老板套近乎:咱们俩祖辈或许是老乡呢?
于是在铁心桥,没有南京人,也没有安徽人,这里是铁心桥人的天下。
桥畔之下的深夜食堂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铁心桥是个与美食搭不上边的地方。
可是自从一家“月亮馍”火遍了抖音之后,人们才知道,铁心桥下有个“深夜食堂”。
凡是去过三江学院四号门的人,都会遗憾自己只长了一个胃。
天空刚擦上夜色,三江学院美食街的各个摊位上便飘起了袅袅薄烟。
商户们一个挨着一个,美食更是多到眼花缭乱。
人们在网上看到这个地方,争先恐后的涌了过来。
殊不知本地人瞥上一眼,笑着他们没见过世面。
三江学院的美食顶多算得上铁心桥的后花园,真正近在眼前的美味才值得铁心桥人日日前去拜访。
在铁心桥下,有一家黄家馄饨,如同扫地僧般在这里惊艳了许多年。
南京人不讲“吃馄饨”,都说“喝馄饨”。
黄家馄饨却偏偏不走入乡随俗的套路,坚持用福建的大馄饨征服了南京人的胃。
图片@小李同学
馄饨量多便宜,无论男女老少,十块钱上下都能吃得饱饱回家。
所以如果你到铁心桥纠结吃什么,随便问个人都会给你指指黄家馄饨。
离黄家馄饨不远,仅一路之隔的南湖胖子砂锅也拯救了铁心桥人麻木的味蕾。
南湖胖子砂锅刚开不久,人气却意外火爆。
图片@姚大乖
不管什么时候路过铁心桥,店里都少不了进进出出的客人。
铁心桥大道和春江路,算得上铁心桥人真正的大食堂。
夜幕刚落,食客便零星地落在这两条街大大小小的店面里。
人们可以操着天南地北的方言,就着桌上的美味谢幕忙碌的一天。
铁心桥躲过了南京逢“桥”之地发展都不行的魔咒。
如今的铁心桥,晚上总免不了渣土车穿梭往来的声音。
房子不断在建,道路一直在修,铁心桥就像个长身体的孩子,每一天都会是新的样子。
在铁心桥住久了的人,大多不愿意离开。
如果说一边批评又一边维护,那便是铁心桥人最真实的样子。
铁心桥少了一丝华丽,也去一分浮躁,安静的落在这里,成了南京独一无二的风景。
-END-
素材图片来源丨大众点评、房天下、西祠胡同等网络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俊杰律师
联系方式:13770763636
据说点了”在看”的人会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