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前后有什么区别?股市的水到底有多深!唯独这篇说透了

2019-11-21   股市交易员思维

炒股的人前后有什么区别?多么痛的领悟


股市交易员成长的五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其不可

由于耳闻了众多百万资本大亨的发家史,你知道“交易”是一个能赚大钱的买卖,而且感觉交易很容易,无非就是敲敲键盘,挥手万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幸的是,这就像是你准备学开车,“多容易呀,不就是踩踩油门,转转方向盘么?再踩刹车”,但一旦你开始就知道开车不容易。价格不是上就是下,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内幕吗?“我来破解它吧!”

不幸的是,就像你第一次坐在方向盘前,你很快就发现你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启动车,去拐弯?开起来老拐来拐区,走S路,容易撞到障碍物,更别说倒入车库了。

刚开始做交易,以为赚大钱是很容易的,像头牛一样猛冲猛干。你开始不停地交易、不停地承担着众多的风险,发现交易不容易,有时你一进场,市场就反向运行,于是你又反手做单。“怎么又反向了”,你再反手...再反手...再反手...、、、

我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因为钱少,在单位上班,靠工资嘛,钱少,而且上班挣钱挺辛苦的,所以会比较谨慎,也就是比较抠,但即便如此,开仓频率也高,有时一天开了十几次,砍仓倒很坚决,刚有了点盈利,很快就亏损,不断地亏损,曲线不断下滑,我记得好像就一个月的时间,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我就亏了50%,那个心疼啊,那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不过因为人穷钱少,所以很谨慎,很快就知道自己不行,需要学习,不能再这样盲干,就很快步入了第二阶段。

刚开始交易,就遇到挫折,是好事,许多人一开始如果遇到好的行情,很快赚了大钱,反而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的,自己简直就是诸葛亮,已经轻松地掌握了圣杯,告诉自己:“交易太简单了”,然后你开始“随心所欲”了,重仓来回杀,一旦行情的走势出现了变化,有单边转为震荡,或由震荡转为单边,重仓来回啥,出现亏损时,会尝试加倍去做,就像输了一块下次,就赌两块,有时,你侥幸地赢了回来,但更多的时间却是损手烂脚,当钱亏完了,就再注入资金,或借钱,等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交易的新手。

这一阶段我感觉难点是在于亏的疼痛,明白自己是一个傻子,克制住自己的赌性,拿少量资金学习。亏的肉痛不难,难的是静下心真正开始学习,很多人亏的肉痛,远离了交易,这未尝不是好事,还有很多人始终抱着发大财的愿望,静不下心学习,最后沦为失败的赌徒,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第二阶段:知其不可

在这个阶段,你意识到你还是一个不合格的交易员,“我还缺少真正可以盈利的技术。”

于是你开始在图表里设置各种“交易系统”,读了一堆电子书,到处浏览网页,这时,你开始探索一套自己的“必杀技”,天天、周周地从这个方法到那个方法地试,不过,你却从未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检验这个系统是否真正可行,每次你得到一个新的指标你就会欣喜若狂,“这个指标完全不同呀!”

你玩“均线”、什么“菲波纳奇线”、什么“支撑阻力线”、MACD、KDJ、布林带...弄了几百种指标,梦想着你的“魔法系统”今天就可以诞生,你成了一个“抄底摸顶”的“大师”,用你的指标去找市场反转的精确点位。尽管你发现你还在输钱,但你还是坚持不懈地“找找找”,因为你坚信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这一阶段我认为应该是最最痛苦的阶段,有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同龄人比较的压力,但最大痛苦来源于在希望、失望、绝望、再希望中轮回。每次悟到一点东西,以为找到了规律,然后接下去在实战中被吊打。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除了探索的乐趣外,其实是自己无路可走。

不甘于平庸,但除了交易,没有其他行业职位能激发热情。这个阶段的资金曲线是震荡下跌。这一阶段的难点,我认为是在于领悟各种交易方法的缺陷,领悟到他们为何不能盈利的原因,应该做什么样的改进,而且这些方法必须经过自己在历史行情中的验证,检验成功率和盈亏比,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实战,这样你就步入了第三个阶段了。

第三阶段:顿悟

当你尝试了许多方法后,仍然无法盈利,不断亏损,你会不断地去思考,中间会有许多的顿悟,但是不同的时间内,会有不同的顿悟,顿悟有很多的,不过在真顿悟出现前,会有很多次的假顿悟,导致你一直在希望----绝望---希望--绝望 之间徘徊,走不出怪圈,深陷泥潭。例如,当你用均线,发现经常不能盈利,在震荡中老亏损,于是你悟到“震荡中不能用均线,趋势中才能用均线”,这个道理是对的,并没有错,但如何判断下一步是震荡,还是趋势呢?你可能又会引入另一个工具,例如KDJ来判断行情是震荡,还是趋势,然后和均线结合用。

其实这个阶段,我认为我最大的顿悟,就是任何一个信号,不能只看成功的样本,这带有极大的欺骗性,也要看大量的失败样本,都必须有统计上的概率优势,即要统计历史上该信号的成功率,成功率要高,如果成功率不高,则盈亏比必要高,确保能够盈利,也就是考虑成功率和盈亏比两个因素,复盘历史上的行情,确保这个信号在历史上 是能够盈利的,而且是稳定盈利的,必须要先做一个历史上的统计,否则这个信号直接丢弃,扔掉,就是骗人的。

第四阶段:知其可为

你的交易系统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接受亏损就像你接受盈利一样,你现在会让你的盈利单放飞了,接受“亏损”和知道你的交易系统将会带来比损失更多的盈利,当出现亏损单时,你随手就平仓了,“这只不过是给我的帐户带来些微的阵痛而已”。

大多数时间,你处于盈亏平衡的拉锯状态,今天赢明天输,有时这个星期赢10%,然后下个星期输10%,通常你都是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而不会亏大钱,账户停滞不前。这时你知道你总的来说应该算还行。你仍然在继续研究和思考你的交易,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盈利已经持续地多于亏损。

在这个阶段,资金曲线经过几次来回震荡,回撤可控,然后过一段时间后,账户就又起来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账户又再次停滞不前,来回震荡,不过整体上是盈利的,此时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检验,你有了自信,你明白了,自己具备盈利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难点在于制定和完善适合自己性格的交易规则,在盈亏比、概率和交易次数上取得平衡,打磨出适合自己性格的交易系统。另外,这个阶段,当账户停滞不前,一直不前的时候,赚、亏、赚、亏,账户停滞不前,自己也会有所痛苦,虽然明白这是交易系统的必然阶段,但是还是会有痛苦,就会想,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去改善这种局面,能不能对系统做一下改善,不过明白,这种改善的方向并非是放弃系统,而是在系统的基础上,希望再加入一些元素,能够回避或减少这种停滞不前的局面,再让回撤小一些。

第二阶段是修炼内功,第三阶段是内功初成,第四阶段是内外兼修,内功、招式、人三者合一。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顶:“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这个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着“阻力最小”原则,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并未留意。

光与水的智慧光是节约时间的典范,它永远以最短路径行进。在真空中,光以30万千米/小时的速率沿直线传播;反射时,光所走过的路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例,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保持着特定关系。光的行为,取决于介质的根本结构,光在介质中始终以“阻力最小”的方式传播,任何一条其他路径都是“弯路”。

再来观察水。水的智慧,远非世间常人所能及。河道宽,则水流缓慢;河道窄,则水流湍急;水的行进路线也取决于河道结构,或直或弯。若水流遇到一块巨石拦路,它不会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绕道而行。

努力乃痛苦之源么先问个问题,你喜欢交易吗?你为交易努力过吗?现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竞争。宣传名人早年充当“拼命三郎”的报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这样吗?让孩子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钢琴,将来他就能成为莫扎特?比别人多画两个小时的画,就能成为达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没错。但不要小看那1%,它决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质。拥有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这1%,努力只能成为痛苦之源。

努力,即试图用强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约束,与环境和自身心境对抗。从这个意义来看,天才或许从来都没有“努力”或“勤奋”过,在常人眼里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顺应自己心灵的召唤而已。半夜12点,小莫扎特在练琴;凌晨1点,在父母棍棒驱使下的一个小男孩同样在练琴。外表相似的行为背后,是全然不同的结构。前者在享受整个音乐行云流水的过程,后者或许仅仅出于不愿挨打的目的。“顺心”根本无需努力,只有“违心”才需要努力。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如果您发现自己每天工作都不开心,都在努力克服许许多多的障碍,一切只为等待发薪日,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这件事的天才。

画家每画一笔,想着这一笔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他不会是一个好画家;不热爱足球,只希望借助踢球让自己拥有豪宅的球员,不会是一个天才球员;立志要得诺贝尔奖的人,一定得不了诺贝尔奖;不能享受投资和交易的过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获利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交易员。

更看重“享受过程”,还是更看重“享受结果”,或许正是少数成功者与多数失败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克服内心的挣扎,试图用“努力”来麻痹神经,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逆势。那些让您彻夜难眠的交易单,十有八九会以亏损收场,因为很明显,您已经不是在享受过程了,而是在被整个过程煎熬,不断地寄希望于这个过程早点结束,好让自己最后得到“煎熬的回报”。不幸的是,人的心灵往往是最准确的罗盘,逆势而为不仅让整个过程痛苦不堪,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改变结构,方能改变结果以努力作为手段的行为是治标;唯有改变结构方能治本。这犹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变河流的走向和强度,必须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让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宽一些;一味封堵可能决堤;而积极疏通反能引水灌溉农田。

对个人而言,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那么这时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继续努力”。换一份工作,换一个环境,从结构进行调整,要比运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搞清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做什么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们再怎样努力也难以获得现在的成功。一旦寻找到这份上帝安排的职业,就找到了心中的“势”,从而顺势而为,为过程而快乐,而非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委曲求全。

对交易者而言,必须认识自身结构——性格与心理;认识市场结构——趋势理论与波浪理论,做到知己知彼。市场是自然的函数。稳定获利的途径,也注定是一条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让人心力交瘁的战场。



短长结合的均线系统

首先,把k线图上的均线全部去除

只留下一条绿色的60日平均线

这就是股市的生命线

不对,放错图了..

应该是这张

k线站上60日平均线

大盘是活的,积极做多

不管

你统统可以忽略

K线在60日生命线下

大盘就死了,空仓等待

就算国家队救市,媒体大喊抄底

降印花税等等利好,你也只需要...

只要遵循这个规则

不用去预测大盘的顶和底在哪

这样做股票既不痛苦也不纠结

随便举几个栗子

2006-2007百年一遇的大牛市

从998点上涨到6214点

上证指数整整上涨了6倍多

80%股票上涨幅度超过5倍

那个时候,只要买入股票

持有3个月以上肯定赚钱

除非你追涨杀跌一样赚不到

那你也基本可以

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你可能有过千万次抄底的念头和行动

尤其是4月23日那次

印花税从千分之3降到了千分之1

降幅达70%,国家救市意图明确

股市也已经从6124点下跌到2990点

跌幅超过50%了,讲道理也该开始上涨了

23日上涨4%点多,24日大涨9%点多

大盘几乎涨停,也算是活久见了

所有股票都涨停,波澜壮阔吧!

一周时间上涨了20%

但大盘连触碰60日线的勇气都没有

直接调头大跌,一直跌到了1664点

如果从6124点开始算,大盘跌掉70%

很多股票已经跌掉了90%

进去抄底的人亏得

再看2009年的走势

前期大盘跌到了2008年11月份

经过了1个月的震荡反弹

大盘最终第一次站上了60日生命线

再经过2个月的震荡反复

大盘不再破60日生命线

真正的底部来了,毫不犹豫进场

直到2009年8月再一次跌破60日生命线出来

大盘涨幅70%,很多股票翻了几倍

接下来是2014年的大牛市

遵循这个规则,就能吃到大牛市的整段

而且从不纠结

2015年股灾和后面的几次反弹

也可以从容不迫地离场,损失非常小

尤其第一波反弹,你压根儿不会参与

因为日k线连60日均线碰都没有碰一下

最后,看看今年的大盘日k线

如果你在2018年2月7日就离场

那么几乎没有损失

我们再来说说

短长结合的均线系统

说人话就是

即可做短线

又可做长线

但不管短线还是长线

都是用5日、10日、60日均线来判断的

交易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

用5日和10日均线组成短线系统

用60日均线确认长线趋势

5日和10日均线

显示的都是股价短期趋势

但是它俩相爱相杀

经常会产生爱的交叉

但在大量的交叉中

只有个别的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才有意义

为了找到它们

就要用到变化缓慢

且完全不敏感的60日均线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

5日、10日均线的方向金叉向上

此时如果60日均线也能方向向上,则助涨

5日、10日均线的方向死叉向下

此时如果60日均线也能方向向下,则助跌

因为当5日、10日均线黄金交叉向上时

代表10日内平均买入的人已有盈利

这样可以吸引短线客入市

如果此时60日平均线在该黄金交叉之下

代表此时60日平均买入的人各有盈利

这样可以吸引中、长线客入市

吸引了这么多人

当然对股价有助涨作用

反之也一样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5日线、10日线他们俩

回档的时候一定要与60日线有一定空隙

因为此时60日线起到的是一股支撑的作用

跌破60日线也就往往下跌趋势的预兆

此外

只有每一个金叉都比前一个金叉位置高

才能让股价保持整体上涨的角度、速度不变

而一旦上涨速度变慢或不创新高创新低的话

那么就要考虑这辆车是不是到站了?

是否需要找机会下车了?

至于什么时机下车那方法可就多了去了

主要按你的交易方式来

比如

这个交易系统的好处是

兼容性强

你可以尽情的武装你的武器

比如:成交量线+MACD

这里点到为止

你们可以多研究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

当5日、10日均线金叉时

如果60日均线方向也向上,则助涨

举例中的三金叉尤其强势

回档幅度尽量要浅

回档时成交量越少越好

5日、10日和60日均线之间要有空隙

长线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

“三线顺上不做空”

尽情等发育就好

当5日、10日均线死叉时

如果60日均线也方向向下时,则助跌

三死叉的下跌空间更大

如果每一个5日、10日均线的死叉

都比前一个位置低的话

那下跌行情还将继续

三线顺下时往往是暴跌的开始

这个交易系统主干道宗旨在于

你可以在大趋势的保障下尽情秀短线操作

也可以每天只要盯一次盘

悠闲地玩佛系炒股


股市交易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下面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导图总纲、k线、均线基础、切线、指标分析、选股方法、板块轮动和股市各类骗局,希望能给大家来个股票知识大梳理,希望股友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想要学习的方法, 帮助大家建立清晰有效的交易系统。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统计分析

7、选股方法

8、板块轮动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注意:以上图片被压缩,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大图以及具体的操盘方法)


股票交易,盈利的密码是不要把赚钱当做目标

股票交易确实能够赚钱,但是如果你仅仅是把结果盈利赚钱当做交易的全部内容,那么很遗憾你将永远赚不到钱。

抛开偶然运气的因素之外,好的结果一定是一个好的过程决定的,而不仅仅是靠一个好的愿望支撑的,所以交易之前你要思考的是是否有一个好的赚钱方法,而不是仅仅有一个好的愿望,当然那些偶然的盈利一把也不足以让你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对交易者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愿望,交易的刺激,盈利都是诱人的,每个人都特别享受那种账户盈利直线奔跑的过程和感觉,只不过市场从来就没有直线奔跑过,愿望代表不了过程,学会在曲折的过程中怎么做对的事情才会让你的交易变成有意义的事,不管过程扯着嗓子高喊庄家赶快开奖的那是赌徒。

对于市场而言,本身的波动是内在的,而金钱是外在的,波动本身并不产生盈利,产生盈利的的是交易者恰好跟对了市场的波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盈利是交易者跟对了市场波动的奖赏,而亏损是交易者跟错了市场波动的惩罚,并且越是拒不认错收到的惩罚就越大。

所以,交易的内容应该是,怎么跟对市场的波动,至于盈利与否无需考虑的太多,只要你能坚持一直做对的事情,盈利只不过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交易实际上是痛苦的,这种痛苦的根源在于你必须控制自己发泄情绪的冲动,在交易规则之内,你必须收起对赚钱的渴望,如果你的眼睛里只盯着赚钱的结果,那么你一定会忽略怎么跟上市场的波动这个过程,而一个满脑子只想着赚钱的交易者一定不会轻易认亏,止损也一定会出现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交易是一个各个交易环节都适配的过程,厚此薄彼的结果是一定会出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样子的交易才算是更贴近交易本来的面目呢?

尽可能的摒弃所有的交易情绪和交易期望!在交易的过程中最容易导致交易波动的的行为就是"数钱”。

从心理学来说,与一直没有得到的相比,人会更重视得而复失的东西,当你还没有平仓就开始数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默认了这笔钱已经属于自己,一旦行情反转账面盈利变成账面亏损之后就很容易因为失落感而引起报复性的情绪交易,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个进场之后一直浮亏到一万的交易者不怎么暴躁,当然这并不是心态真的好而,是变成了鸵鸟心态;而一个进场之后先浮盈一万没有出场,既而变成浮亏一万的交易者气的恨不得把电脑给砸喽,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止损,一定要再回到浮盈一万的时候才会罢手,同样的结果,因为过程不一样给交易造成的情绪影响也是不一样。

优秀的交易者都不会一直着自己的建仓成本,而是在进场以后迅速选择淡忘,因为只要心里一直在盘算自己的建仓成本你就永远都不可能做到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甚至整个交易过程变成了一种市场必须走到自己建仓成本之上的执念,另外他们更不会在交易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开始盘算已经赚了多少钱以及用这些盈利可以去做点什么,他们只会关注市场的走势是否在某个形态框架内,交易系统给自己发出了怎样的信号,没有信号的时候就一直持仓或者持币等待。

这才是最美好的交易,不急不慢,张弛有度,它需要你时时刻刻准备着进场,但是不需要你时时刻刻在场,大部分的时光里总是在无聊的等待,直到出现一瞬间的开仓平仓信号,然后又迅速归于平静继续等待下一个信号。

只要你坚持在对的系统之内做事,不被过程中起起落落乱了心智,其实最终结果交易系统早就已经给你注定。

如果你想扎实股票投资方法,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L6900811(股票交易员) ,学会交易模式, 识别机会风险,研究热点题材、文章干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