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几乎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逐渐取代了那一幢幢带着岁月沧桑感的古房民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富有陕西味道的地方已经减少了很多,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声声叹息和无尽的回忆。其实在西安的闹市之中,一直隐藏着一个最有陕西味道的地方,然而很多游客都忽略了它的存在,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一下在这个地方的游玩体验吧。
一直听人说,繁华热闹的回民街上有一处很值得参观的古宅—高家大院,这座古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总占地4.2亩,总居住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虽然去了回民街很多次,却始终没有进去参观过,刚好前些天朋友来西安旅游,就和他一起去了高家大院。
沿着人潮汹涌的回民街往深处走,在途中就能看到一座挂着大红灯笼的古宅,大红灯笼上写着“高府”两个字,靠近古宅后,能看到墙壁上有精美的雕刻,古朴的大门上方,则挂着一块写有“榜眼及第”四个大字的朱红色牌匾。
走进大门后,一抬眼就能看到对面的精美砖雕,据说这种有巨大砖雕的墙壁被称为“照壁”“影壁”,是古时候人们用来挡鬼的,因为鬼都是走直路的,不会拐弯走,照壁可以断了鬼的道路,让鬼没办法进来。实际上,照壁是有科学作用的,可以保证古宅内生活的私密性,不会被人从门口看到。经过照壁,能看到看门人居住的门房,门房的门窗都很有岁月味道。
继续往内走,会看到挂着“迎紫”牌匾的房屋,这处房屋是主过厅,可以供客人小憩,里面还放着古香古色的屏风、椅子以及造型独特的灯笼,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影视剧中的场景。在迎紫厅的两旁,也有两处建筑风格差不多的房屋,这两处房屋是来客的就寝之所,如果来客当天不能回去的话,就可以住在这两处房屋之中。当然,这是古时候的房屋用途,现在想住在里面可是不行的哦。
参观完了迎紫厅,可以去看看凝瑞厅,凝瑞厅是当时高家女主人用来接待客人的,门上的雕花和迎紫厅是不同的,在灰色的屋檐下悬挂着“迎瑞”的牌匾。进入房门就会发现,里面的摆设倒是和迎紫厅差不多,充满历史古韵的屏风、朱红色桌凳以及悬挂在房梁上的灯笼,似乎都在诉说着这座古宅曾历经过的岁月沧桑一样。
迎瑞厅旁有两座对立的房屋,一侧是被称为“绣房”的南厢房,另一侧则是被称为“少爷楼”的北厢房,不过北厢房被没有对外开放,我们能参观的只有南厢房。南厢房是当时未婚女子居住的地方,房屋共分为两层,一楼是女子就寝的房间,里面有极具年代感的床铺、梳妆台、手提木箱、衣柜等。而二楼和一楼用木质楼梯相连接,走上楼梯来到二楼,看到的只是墙上的一些木质雕刻画,并没有其他东西,不过站在二楼看向外面,好像能体会到古代女子被困在深闺的幽怨。
西厢房的西面,是高家主人居住并待客的在中堂,里面的布局相当古典正规,给人以一种主人居所的威严感。在中堂之后,就能看到高家主人的书房—养正书塾,这是一处充满了书香墨气的房屋,让人不禁感叹大户人家的学识。此外,高家大院内的小花园、私塾、戏楼等建筑,都非常有历史意蕴,时间充裕的话一定要细细参观欣赏。
本来以为,回民街上的古宅可能也就那样吧,没想到进去后才发现,高家大院其实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虽然位于闹市,却一点不浮躁喧嚣,反而很古朴安静,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可谓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包含了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文化内涵。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这里取景的呢!
而朋友也表示,高家大院是最有陕西味道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有古宅,还有陕西传统的民俗表演、皮影戏、民间剪纸、秦腔表演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到这里参观一次吧。
【旅游攻略】
开放时间:8:30--22:30
门票价格:15元
景点地址:西安城内鼓楼口进去向北500米
交通路线:乘坐地铁2号线到钟楼站下车步行过去,或者可以乘坐公交车15路、32路、45路、43路、201路、205路、218路、221路、222路、251路、252路、286路、300路、604路、611路、612路、622 路到钟楼西站下车步行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