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我多少啊?
那种因为理想创造奇迹改变生活的故事,
我告诉你我早就不相信了。
你赶紧管理好你自己,少跟我这正能量。”
“我们知道,你一个人在北京不容易。”
“没事。”
“你突然给我涨两千?我肯定吃不消啊。”
“不行你就换个地儿住呗。”
“业绩这么差,你妈妈怎么办?”
“你这样真的开心吗?”
“我就是想赚钱。”
“人长大了以后真没劲!”
“北京不是家,老家也不是家,
就像人被搁在中间了。”
“我不知道怎么突然就,
活到了这个年纪,
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呢,父母就老了。”
在北京生活,吃饭、睡觉、呼吸,都得付出成本。
这么冷、这么土、还这么干,一个人太难。
“北京就像一个坏情人,平时都对你很坏,偶尔对你好一下嘛还挺感动…当你正想着全力离开他的时候,他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就离不开它了。”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北京故事。
白树瑾的人生,你不会陌生。
为了赚钱换了行业,没能如日中天,却被领导当面批评业绩不佳。
想甩手不干?哪能那么洒脱,家里还有生病的老母亲等着她攒医药费。
情人节发现男友出轨,等到的只有不负责地隔着网路说分手,连句抱歉都没有。
而过去曾坚持的文学梦想,已经成了书架上被搁置的蒙尘书稿。
电影里有句台词很戳我,那个看似刀枪不入的白树瑾终于崩溃,她说“那种因为理想创造奇迹,改变生活的故事,我早就不相信了。”
电影里就有这样一个20岁的女孩。
她初来乍到闯北京,也因为合租闯进了白树瑾的生活,虽然最初是为爱情而来,失恋后却不萎靡,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好好生活,哪怕处处碰壁,却依然坚强乐观。
因为在20岁的她的眼里,只要努力拼搏,只要坚持不认输,30岁就会尘埃落定,爱情甜蜜,成熟大方,事业有成,消费自由,有车有房,总之,30岁一定会应有尽有。
这个角色设定很妙,这个年轻的20岁女孩,像极了过去的我们,与其说白树瑾和小女孩之间的相处是跨代际的相互支撑和陪伴,不如说是,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奇妙的碰撞。
而这场碰撞,让20岁的女孩看清现实,让30岁的女人看清自己。
30岁的确没有应有尽有,就像电影预告片里白百何说的,30岁也许有的只是“更多烦恼、更少的发际线,更容易发胖”,所以20岁的时候更要努力,更要敢想敢做,不把幻想留在未来。
其实仔细回想,20岁的崩溃并不少,20岁栽的跟头也更多,但那时候我们却会拍掉身上的泥土,擦干脸上的泪水,对这个世界说,没事,放胆过来。
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糟,不敢放胆过来的是30岁的我们。
崩溃之后,不是只能萎靡,崩溃之后,不破不立。
电影中,白树瑾在一次次打击和崩溃后再次选择了回到北京,也拾起了当年的文学梦想,就算前途未必光明,但是当她犹豫和退缩的时候,她想起了20岁的合租女孩对她的加油和鼓励。
能一步步坚持到30岁,不正是因为20岁那个不服输的自己?能在困难面前不被击倒,不正是20岁那个敢拼敢想的自己留给我们的勇气?
看过这场电影,再回想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崩溃,竟觉得意外的轻松。
其实,每崩溃一次,就能看清自己一次,每崩溃一次,都是剥掉那些烦恼和恐惧的外衣,赤诚的面对自己的本真。
而电影尾声,30岁的白树瑾也对这个世界说“我没怂”。
是的,没在怕的,我们也没怂。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哪怕再难,我也敢来!
(转自咪咕影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