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个地方,“厨余垃圾”变成抢手货!怎么回事?

2019-10-28   文明宁波

点击标题下“文明宁波”可快速关注

垃圾分类正在宁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鄞州东吴,有一个地方,

他们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让垃圾成为了抢手的“明星肥料”!

跟着小文去一探究竟吧~

“我们现在每天收集4吨多厨余垃圾,在预分拣基础上经过脱水、破碎、搅拌、生物发酵等一系列机械化处理环节,形成了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不出镇”就地消纳厨余垃圾,还促进了资源的就地循环利用。”东吴镇总工会主席徐荣说。

走进东吴镇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的“根据地”生姜村,只见路面干净整洁,毫无垃圾的踪影。小白村的种粮大户胡敏珊正把一袋50斤左右重的肥料往车上搬。“早点来拉走,这个比较抢手,比普通化肥还管用呢。”

在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的有机肥料堆放区,还摆放着好几袋已经装好的肥料。褐色颗粒状的肥料闻不到垃圾的臭味,而是透着一阵草料味。

“这就是我们镇上的‘明星肥料’。比起普通化肥来,营养成分高,还很蓬松,可以直接渗透进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农作物吸收得好,而且全天然,不会造成土地污染。”谈起肥料,徐荣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东吴是个半山区乡镇,有大量的农田,这种肥料适合种植瓜果、蔬菜、粮食等,用它种出来的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好。

这些“明星肥料”是怎么来的?

答案就在

东吴镇厨余垃圾处理中心

在一台长9.4米、宽4.7米、高3米的巨大“金属柜”前,操作工林师傅正忙着把一桶桶的厨余垃圾送进这个巨无霸的“嘴巴”里,待巨无霸“吃”饱后,又来到一块像电脑显示屏一样的触控屏前,手摁指示按钮进行操作,经过脱水、破碎、搅拌、生物发酵等一个完整的处理流程后,有机肥就被这个巨无霸“生”出来了,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华丽转变。

“我们是全市较早引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乡镇,小镇有这样的高科技设备在当时还是很‘时髦’的!”徐荣说,东吴镇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2017年8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确定三塘村、西村村和勤勇村为试点村,2018年4月启动垃圾分类全域化推进工作。

2018年3月东吴镇在生姜村打造了镇级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并委托市场化保洁公司对全镇厨余垃圾实行专线专车收运,集中消纳处理,这台巨无霸就是当时引进的“黑科技”。

目前,这台巨无霸承担了全镇12个村、7个居民小区和13个企事业单位的厨余垃圾处理工作,日收厨余垃圾4到5吨,生成有机肥料约0.8吨,垃圾减量20%左右,无害化处理率100%,每年可节约处理成本30到40万元。

在东吴镇,有了这台被村民们称为“神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后,村民们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愈发提高了。

为更好开展垃圾分类和消纳工作,东吴镇还开辟了“厨余垃圾专线”:全镇范围内发放到户二类桶2万余个,设置集中投放点位400余处,新配厨余专用车2辆,小型分类收集车3辆;安排保洁公司专人专运,并组建60余人的监督员队伍,专职指导监督群众做好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分离。

如今走进东吴,每一个村庄内环境清爽整洁,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浓厚。在每户村民家里都摆放着村里统一发放的分类垃圾桶,打开垃圾桶,里面设有绿色和黑色两个小桶,分别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童一村村民陈静玉说,以前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混装在一起,现在逐渐习惯了,不同类垃圾分得一清二楚,各归各位。

来源:最美鄞州

编辑:苏叶子 责任编辑:妙朵儿

微信号:wmwolai

传播文明 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