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马魂,永在心!我军军马场辉煌史

2019-08-24     新世纪体育报

据新华社报道,8月20日下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考察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实地了解马场改革发展和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

甘肃张掖,山丹马场实景。

作为昔日中国最重要的军马场之一,山丹马场是中国军马场辉煌历史的一个剪影,尤其是新中国建政前后,过百万军马事业开拓者们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边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虽有骑兵,但规模较小,及至解放战争,对善于拉炮运输和冲锋陷阵的军马的需求大增,我军的第一个军马场,在广袤富饶的黑龙江大地应运而生。

1947年初,毛泽东主席批准东北民主联军建立军马养殖基地。东北民主联军下令在牡丹江创建军马场,我军军马养殖由此肇始。值得一提的是,懂得相马、调训军马的部分日军战俘参加了军马场建设。

随后,扎兰屯军马场、肇东军马场等一批军马场在北方隆隆炮火中诞生。

1949年,我野战军接收了甘肃省岷县种马牧场、永登军牧场、马衔山军牧场,并坚决完成了毛泽东主席“要完整无缺地将山丹军牧场接收下来”的指示,还接收了青海省贵德军牧场。同年,清镇种马场、嵩明种马牧场、贵南军马场、河曲军马场亦被接收。

毛泽东要求接收山丹马场的指示。资料图。

1951年,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成立,统管全国军马场;1955年,改称为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下设太原、重庆、白城、青藏共四大办事处。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军马场管理局又移交政府,各地军马场主责农牧物资生产,战备之需的军马养殖数量大减。

1960年前后,国际关系剧变,中苏交恶,中印交恶。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将移交地方管理的各地军马场收回,设立军马部,并扩大军马场规模。

在新疆,伊吾军马场、昭苏军马场、尼勒克军马场、特克斯军马场等举足轻重,红山军马场、英德军马场等一大批新的军马场落成,军马场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据《炎黄春秋》相关文章披露,其时,军马场数量发展至50余个,从事军马事业的人员超过百万人,为国家培育军马、民马一千多万匹。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是军马的重要来源地。

其间,军马场的创业故事俯拾皆是,令人动容。

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到时称“北大荒”的山东东营黄河口的军马场劳动锻炼,做咸菜,扛麻袋,度过了近4年的知青时光。

再如,在“养马要像养人一样”的备战方针指引下,山丹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尼勒克军马场等成立了女子放牧班,姑娘们“摔死为革命,不死再上马”,谱写了激励亿万人民不畏前行的赞歌。尤其是牡丹江军马场的“十姐妹放牧班”,其英雄事迹在60年代末70年代广为流传,被誉为“葵花山下向阳花”,班长李月荣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随着形势的发展,1974年底,中央要求调整军马生产规模,改变马场管理体制,军马场陆续移交地方。2001年,除内蒙古红山军马场外,所有军马场全部移交了地方。

内蒙古锡林郭勒,红山军马场是目前仅存的军马场。

红山军马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是目前全军惟一仅存的有部队编制的军马场,自成立以来,向部队输送了20000余匹军马。目前,其主要担负边防部队的军马供应保障任务,每年要向部队供应数百匹优质的蒙古马。

辉煌已成历史,但历史,将永远铭记军马场的不朽功勋和一代代开拓者的筚路蓝缕。

让我们永远记住,内蒙、东北的军马场为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让我们永远记住,西北、西南的军马场为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的卓越贡献。据相关统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仅从嵩明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征募的战马就达上万匹。

让我们永远记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代代军马人牧马戍边,献身祖国,他们的精神是时下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现在,重达75吨的“军马魂”纪念石,傲然矗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白银库伦军马场旧址上,接受世人的尊崇。

军马魂,永远在!

新疆喀什,边防战士骑马巡逻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9PozGwBJleJMoPM5Y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