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被软禁。早在1930年,张学良初到南京时,就被“俘虏”过了。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完成了国民党名义下的“国家统一”,对时年27岁的张学良异常感激,任命其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部队听编不听调,张学良依然拥有东北的千里江山。东北军在当时民国各派系中装备精良,实力不可小视。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三个实力集团联合起来反蒋,“倒蒋阵营”空前宏大,不仅联合了全国主要地方实力派,兵力达到百万人的规模。一时间,文武毕至,声势浩大,实力超过拥有中央政权的蒋介石。
张学良的东北军成为双方力争的对象。张学良审时度势,决定最后站到老蒋一边,于9月18日通电,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反蒋联盟随即土崩瓦解,蒋介石获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1930年10月9日,蒋介石授予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并诚邀张学良到南京会晤。11月7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弟弟张学铭及各部门官员、卫兵100余人前往南京。在天津短暂停留后,于11月11日晨,乘专列由天津起程向南京驶去。
一路上,张学良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由天津以南,大小车站都张贴了各式标语,上面写道:“张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张副司令是国家统一的表率!”等。
11月12日,专列驶抵浦口。张群、宋子文、何应钦等政府要员率700余名高级官员,早已恭候多时。张学良下车,换乘专轮渡江。此时,狮子山炮台鸣炮19响。从中山码头登陆后,张学良转乘轿车,沿中山大道直抵国民政府官邸。车子刚刚停稳,张学良走下车,满身戎装的蒋介石即趋步向前,打破常规,行西式见面礼节,与之热情拥抱。此礼在历来国民政府接待贵宾的仪式中,实属首例。
当晚,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及陆海空总司令的身份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蒋介石和张学良各自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之后,舞会开始,宋美龄邀请张学良翩然起舞,一时传为佳话。
最令张学良深感受宠若惊的,是蒋介石始终以对等的身份,对他竭诚欢迎,两人并肩偕行。此前与蒋介石结拜的李宗仁、冯玉祥,都已经与蒋反目,但蒋介石却仍然坚持要与张学良义结金兰,并让宋美龄、于凤至结为金兰姊妹。“兄弟”并驾前行,姐妹形影左右,好不风光。
蒋介石还专聘“六华春”京苏大菜名厨师至陵园官邸烹制菜肴,宴请张学良。张学良对六华春当时的“头菜”一品官燕盏很是喜爱,以后在宁宴请宾客时,必上这道菜肴。
此后,张学良还在金陵春中西餐馆预订“燕翅双烤席”,宴请吴稚晖、邵力子、于右任等元老,主要菜肴有一品燕菜、黄闷排翅、金陵烤鸭、麒麟鳜鱼、菊蟹盒、蜜制山药等。张学良对南京菜十分满意,尤其对烤鸭赞不绝口。
看来这位来自东北的将军已成为南京美食的俘虏了。(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