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报,肖贤友的遗体捐给了国家,他最关心的老婆呢?

2020-02-22   边城码头青年

早起一睁眼,习惯性地刷微博。看到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叫肖贤友的男人。他得了新冠肺炎,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写下一份遗书,其实叫遗言更准确,因为只有区区11个字。

“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又翻看了一下微博,看到他和他老婆的微信记录时,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这段话,仓促,深情,不舍,看一次,哭一次。

我一个大男人,大清早的,被弄得眼泪汪汪。

肖贤友是多么不舍得离开,是多么挂念亲人,挂念这个又美好又残酷的世界,但是他没有办法再留下来,再也不能和老婆一起慢慢变老,再也看不到儿子娶妻生子。

这些,我都知道。

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难过。

肖贤友是谁?

他是个小商人。从原单位下岗后,卖起了二手车。生意不好,有一单没一单。

他是个好父亲。儿子上大三,学费不菲,他要供。

他是个好丈夫。妻子爱了他一辈子,还想跟他厮守更多年。

他是个好朋友。朋友急需用钱,找他借,他咬咬牙,把8万块积蓄借了出去,没考虑对方还不还得上。

他是个好公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把妻子自费买的丙球蛋白让给更需要的人用。愿意去世后把遗体献给国家,以供研究或使用。

他应该还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好邻居……

他看过你看过的云,吹过你吹过的风。他跋涉在我们跋涉的地方,他忧虑着我们忧虑的事情。

他哭过,他笑过。他跟我们有一样的灵魂,他跟我们有一样的真情。

就这样,他活了47年。

山川河流,不会为他含悲。草木花鸟,依旧葱茏鸣叫。

肖贤友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肖贤友。

关于肖贤友,已找不到更多的描述。

他的照片,也只找到两张。

一张是躺在病床上,戴着呼吸机,闭着眼睛,奄奄一息。


一张是在江轮上拍的,身体健壮,面带微笑,后面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擦干眼泪,我想怼人。

这个故事,是武汉的长江日报首发。我应该谢谢长江日报的记者和编辑,感谢他们挖掘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信他们也被打动。但我也想批评编辑,你们不如再狠狠心,把下面的四个字裁掉,这样我们也不用这么难过。

可是,既然没裁掉,那你们的标题为什么只提前面的七个字?是只有七个字吗?请你们把标题改了!


遗体捐给国家,当然伟大,这是肖贤友生命最后一刻迸发出的高光,我们应该铭记感恩。

但“我老婆呢”,却让这种伟大更真实可信。

你泪奔的是歪歪扭扭的“7字遗书”,不好意思,让我哭泣的却是那更加歪歪扭扭的“我老婆呢”。

前7个字,各路大型媒体,经过解读,已经升华。但后四个字,却语焉不详。如果光看标题,有人可能以为肖贤友只说了前面七个字。

难道,平凡的人被高放在祭台上时,连儿女情长都不配被歌颂?

他捐献遗体,拒绝注射丙球蛋白,把希望留给别人。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灾难中,不多见。他值得被记录,值得泪崩。

他知道去日无多,难舍人间尘世,难舍夫妻情义,却又不得不舍。这才是最残忍最难受的。

这种挣扎,才更让人泪崩。

媒体自有报道标准,我能理解。但是为了主题,对真实的材料选择性地放大呈现,如此品质和用心,让人无语。

这次灾难报道中,有些媒体的冷漠、懦弱、卑劣,让人心寒。

就算是宣传吧,手法也可以更高明点吧?

家国情怀,有家才有国。脸谱化口号化的表达,已经不能再轻易打动人。真实呈现人性人情,才能让人铭刻于心,痛恨灾难,避免灾难。

好吧,既然你们不屑歌颂,那我来为他唱一首歌。

兄弟,走好!


当我死去,

亲爱的,

请不要唱挽歌,

我的魂终归平静,

比山泉更纯,比月光更白;

当我死去,

亲爱的,请抬望碧空,

飞鹰已冲破樊篱,

不再有啼血的呻吟;

当我死去,

亲爱的,

请把微笑带给黎明,

日出是我的缤纷美丽,

白露是我的喜极而泣;

不要哭泣,

亲爱的,

你看这世间,

每一条河流,

都有我的呼吸,

每一缕风,

都捎来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