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人生记忆可以用美食来诠释和表达,有时美食也可显世态炎凉

2019-12-07   新锐散文


本人不喜烟酒,酷爱美食,只是想来人生的记忆符号可以用美食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所以美食亦显世态炎凉。

小时候在老家农村,曾见过街道拐角一卖煤球(蜂窝煤)的老者,蜷缩于一角,身上背一酒壶,想来是刚把一天的货物卖完,享受一下片刻的休闲。只见他喝了一口酒,拿出了一颗煮鸡蛋,用沾满煤屑、干枯黑瘦的手轻轻剥下鸡蛋皮,虽然鸡蛋上不免留下黑色手印,但那颗被剥皮后的鸡蛋在阳光下依然晶莹亮白,剔透如玉。在食物特有的鲜香笼罩中,在老人黑黢皱褶的脸庞对比下,慢慢送进老人微微张开嘴巴,我听见了美妙的的咀嚼声,如天籁之音。小时候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美食的震撼,生活的惬意。

高中住校时期,因为厌倦了学校食堂的饭菜。每到周末,我们舍友几人就会溜出校门,到西北餐厅凑份子点上一笼小笼包,刚蒸熟的包子端上来,也不嫌烫,每人两个,伸手抓了,一口一个,干脆利落如梁山好汉。食罢大踏步出门,相视一笑,快意人生。连续两天也不舍得刷牙,就想让包子的美味多停留一会儿。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那么稀有。

九十年代初,刚上班,每月工资才100块钱,拼命省着花还是不够,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班长那时候也年轻,每月组织大家开一次荤。饭店里的每一道菜都是我的最爱,怎么吃也吃不够,每次都要拼命吃到咽不下去,还想吃。从饭店出来,撑的我自行车都跨不上去,只能挺胸推着走。年轻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样都想抓住,舍不得放弃。

2008年在面粉厂做工时期,有一天因为中午没来得及回家,就在厂房锅灶上和农民工兄弟一起共进午餐。一个年轻的汉子,刚刚卸完三百袋面粉,光着膀子进了厨房,手里拿一铝制洗脸盆,从大锅里挑面条,挑满一盆,目测足有四五斤,撒一把葱末,抓过酱油瓶,醋瓶,香油瓶一通狂倒,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独头大蒜,嘎巴一声,开吃,风卷残云,山呼海啸,世间美味,莫过于此。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简单的人生最容易满足。

现在,我是一名采油工,在井场吃午餐成了常态。几个人席地而坐,围成一圈,边吃边聊。那天老书记讲起自己的往事:有一次送饭车陷在沙窝里出不来,我们带的东西都吃完了,在井上饿了一天,第二天实在受不了,就去捡附近的西瓜皮,把皮削一削,瓤子刮一刮,切成片,用油盐炒一炒,吃了一天,第三天送饭车才开进来。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人生不多劫,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瞬间。

三年前,我家搬到了建业小区,经常会想起老区的人和事,想得多了,就集中到从前小区门口的粉条饼。那日散步,踱到了小摊前。环境还是原来的环境,老板依旧笑脸春风,只是感慨你以后吃饼就不方便了吧,我说可不是吗,就想这一口。寒暄毕,饼子端上来,味道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心情还是期望中的满足。只是本人临走时一摸口袋,瞬间汗出:钱包、手机都忘家里了。如果照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站起来走人就是,可是现在……我说:“我回去给你手机微信转账行不行?”老板低头摔打着手上的面团,面露为难之色,“要不你再好好找找,大票的也行,我能找的开。”

无比尴尬间,幸好有熟人路过,慷慨解囊,解了我燃眉之急。感叹自己在此小区混迹多年,也不知算不算白混。此刻我和老板十五年友谊瞬间崩塌,匆匆别过,誓不回还。

作者简介:王鹏,河南濮阳市人,干过多种职业,打工跑过很多地方,现任印刷厂小老板。闲暇之余喜欢附庸风雅,写毛笔字,写诗歌散文,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