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取得一点进步就松懈?警惕“道德许可效应”,纵容自己不可取

2019-09-20   小歆妈妈

文|小歆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

  • “我今天运动了,吃一块小蛋糕没事吧?”
  • “我这个星期背了500个单词,歇几天再继续也行吧?”

或是给自己不正当的行为找“正当的理由”:

  • “我平时都很省吃俭用的,今天高兴奢侈一把怎么了?”
  • “我平时都遵守交通规则,今天不过是赶时间才闯一回红灯。”

这种取得一点进步就允许自己松懈,或是因为平时做了很多好事,就允许自己做坏事的情况,其实是因为缺乏自控力,才让所谓的“道德”允许你做坏事。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提出了“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一词。

他认为,当一个人对自己感觉良好时,他会更容易按自己的冲动行事。因为当一个人做善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可以按心中的道德标准行事。然而这时候他的道德冲动就会允许你做坏事。

这种“道德许可”成年人都很难避免,所以才会出现许多打着公益旗号敛财的人。而孩子的自控力在没有得到很好引导的情况下,道德冲动也会允许他们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例如“我考好了就可以玩一整天电脑了。”或是误把责任当权力,例如“我做班长容易吗我,拿点班费奖励自己不为过吧?”


“道德许可效应”

好人也会“做坏事”?

心理学家曾对一些自诩道德高尚的人进行调查,他们均认为自己在做决定的时候,都能自控而没有失控。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反而为自己辩解:“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

“道德许可效应”最大的特点是:人们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会叛逆?“好孩子”平时规规矩矩惯了,一旦缺乏自控,冲动就使得他们容易向诱惑低头,即体验一番“坏孩子”的生活。

把进步当放松的借口

芝加哥大学的教授阿耶莱特·费什巴赫和耶鲁大学的教授拉维·多尔经实验证明,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

人们通常喜欢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去一个个完成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个情况叫做“目标漂移”。这是因为当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有的人会为这点进步而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从而忘记了自己实际要达到的大目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的好习惯很难养成?形成一个好习惯可不止21天,需要长久坚持不懈地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不可能让孩形成好习惯。更何谈完成远大目标过程中,难以克服那些阻碍自己再往前进一步的“自我满足”。


“道德许可效应”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让孩子无视规则,常常利用自己良好的形象犯一些错误。

现在家中都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一般都是最宠爱的。每当孩子做一些好事的时候家长会经常的夸赞他,夸赞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善良、有爱心、好孩子这样的词语。但是这样的夸赞经常会给孩子造成一些误导,让他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就可以不遵守那些规定。这些孩子也常常会说服自己:“平时做了那么多好事,偶尔做一次坏事也没关系。”

只对一样事情付出很多,所以会放松其他方面的自控力。

有些孩子学习很好,所以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但是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对好孩子这个定义,让孩子完全的理解。而且孩子学习好,家长一般都不会对他其他方面管束很严。常常会造成孩子只专注于学习,但是在生活道德方面或者其他自控能力,对自己要求很低,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导致严重的后果产生。

有“道德许可效应”的孩子,常常会说服自己是个好孩子,做一些坏事家人也不会发现。有些孩子还会认为:“自己学习都那么努力了,偷偷拿家长的钱也没什么。”这样的错误观点,往往会导致孩子错误行为的产生。

教育孩子应该注重他的自控力的培养,让他知道做好事是最基本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做人就应该经常做好事,这样才是正确的,有自控力的孩子一般都会管好自己不去做坏事。


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不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

磊磊是一个机灵聪慧的小男孩儿,在家非常听父母的话,但是磊磊有一个小缺点就是自控力比较差。不过磊磊是一个很善良的小男孩儿,经常会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但是父母从来不因为他做这些事而过分的夸奖他,只是说他这样做是对的,以后继续努力。

父母看他自控力太差就培养他热爱运动的毅力,父母坚持每一天都和他一起出去跑步。而且在家的时候,还会和磊磊立一些规矩。只要超越界限的事情根本就不可以做,不管奶奶怎么哭闹,父母都不会同意。

张磊磊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父母也会对他说:“如果你可以在玩儿那个旧玩具坚持两个星期,我就给你买新的。”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磊磊的自控力越来越好了,能够每天坚持自己写作业,也不用父母督促了。不过即便是磊磊进步了,父母也不会对他降低要求。

教育孩子还是应该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就是好孩子,就是善良的孩子,当然做一件坏事也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我们只能根据事情去判断孩子做的对错,并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件好事,就永远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教给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道德许可效应”的产生。

​今日话题:

你在家里是如何教育孩子形成自控力的呢?当孩子取得一点成就骄傲的时候,你是如何教育他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和我们交流一下哦。

————————

我是小歆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儿师,每天分享育儿相关知识。

在育儿过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难题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能够给你们有效的建议。

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