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医生离奇死亡:这个不为人知的杀人的病,正在残害中国人

2019-10-21     小道经方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玩笑话,可最近,它切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高苏麟,今年29岁,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今年7月份的某天,高医生曾说自己“牙疼”,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发多器官衰竭。

他的突然病重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院的医护人员自发捐款并全力抢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没挽留住高医生的生命,在8月4日凌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对高医生的家人来说,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甚至可以说是毫无预兆。正值壮年的高医生,不仅是家里人的骄傲,还曾是“感动南京2012年度人物”。

原来,在他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实习医生。那个时候他曾在路边遇到了“紧急情况”,当机立断便跟心内科医生陈红武组成了“临时抢救小组”。就这样,在路边挽救了一位突然发病老人的生命。而这一幕,正好被路人拍了下来,传到了网上。媒体报道后,网友们纷纷称赞他们是“最美医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又优秀的医生,却被“牙痛”击倒,“马路天使”的生命在最美的年华戛然而止,实在令人扼腕。在遗憾的同时,我们是否有思考过,一个小小的牙痛?为什么会变成败血症夺走了高医生的生命呢?其实,所谓的牙痛,是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的。有口腔专家曾说明过,在我们的口腔周围、肌肉和肌肉之间,有结构比较疏松的区域,临床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牙齿发炎后若不及时控制,大量繁殖的细菌找不到出口,只好往牙槽骨侵蚀,到达间隙,引起间隙感染形成脓腔。

人体口腔颌面部的各个间隙是相通的,面部血供非常丰富,这等于给了细菌四处扩散的“通道”。当脓腔向上扩散,可以导致颅内感染;当脓腔向下扩散,可以导致肿胀到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当浓腔往血管扩散,则可以引起败血症,导致多脏器衰竭,最后产生生命危险。高医生的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其实就是感染的最典型特征,而这些症状的程度就是感染严重的程度。牙痛看似是小病,但一个不经意,也有可能会威胁到你的生命!

你以为的“小毛病”,其实随时随地都能变成威胁你健康的“隐形炸弹”。这些年,因为牙痛而丢掉性命的新闻已经不再是少数了。

扬州就曾有一名男子,因为一颗蛀牙出现了问题,疼痛得非常厉害。开始他以为疼几天就好了,没想到4天后,牙疼变得越来越严重。疼痛牙齿周边开始红肿,有些发炎。懒得去医院的他,自己在家里吃了几粒止疼药想勉强应付过去。万万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牙疼及牙龈的肿胀程度愈加严重,后来还发起高烧,害怕的他随即到医院牙科检查。

此时距离开始牙疼已有一周时间。经过牙科医生的治疗,虽然局部缓解了牙疼,但还是高烧不退。医生当机立断转到心胸外科治疗,发现纵隔里有积液,并且已经严重发炎——高烧不退的原因正是严重纵隔炎!发现病情后,医院马上安排了清理积液和抢救。但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最后医生们都无力回天。又一条年轻的生命,因为小小的“牙痛”而离开了人世。医生说,直接造成其死亡的是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而酿出这一病情的罪魁祸首就是那颗病牙。而牙源性纵隔炎,就是口腔里的细菌跑到了纵隔里。

因为皮肤和肌肉间有个“筋膜间隙”,所以细菌可以很容易地沿着疏松的地方扩散。纵隔在胸骨后面、两肺之间的区域,这里有气管、食管、大血管、心脏、结缔组织、神经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纵隔一旦被细菌感染,形成化脓性炎症,就可能感染到这里的器官,从而导致生命危险!不止是如此,“牙痛”引发的并发症也“潜伏”在各个角落,等待着偷袭被牙痛所折磨的人们。其他的牙源性疾病还有很多,比如骨髓炎、败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可谓是数不胜数。

一个小小的牙痛,就这么轻易酿成了一桩桩血案。而患者误了最佳的就诊时间,无疑是掐灭了最后一丝生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牙齿遇到这些问题千万别大意:一、遇到冰冷就会痛如果痛感持续5到10秒就不见,说明需要使用脱敏牙膏。如果痛感一直持续,就可能是牙龈出了问题。二、牙龈又肿又痛牙龈肿痛长时间无法自行缓解,可能是牙龈里存留了异物或是发炎,建议就医。

三、一嚼东西就疼咀嚼时牙痛可能是牙齿出现裂缝,不可轻视,建议去看牙医。别再以为“牙疼不是病了”,当你牙疼难忍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心。牙疼,作为一种小毛病,在不知不觉中几乎已经渗透了中国所有的年轻人。

年纪轻轻,牙齿却掉了一半,对于中国牙科医生来说,一点都不稀奇。因为中国人的口腔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亟需重视的地步。据 《第三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全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7.6%,成年人牙齿不健康比例更高,达到口腔健康标准的仅有0.22%。2017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4%的中国人,连每天刷两次牙这种基本的口腔清洁措施都做不到

所以,曾有医学专家说,中国人最有可能患上的疾病,不是癌症、不是心脑血管疾病、不是糖尿病,而是口腔类疾病。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人群中,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九个口腔不健康,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因为过于普遍,“牙疼”就这样变成了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大多数人都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随着天气的变凉,秋意愈发浓厚,我发现来找医生问诊的牙疼患者也越来越多了。秋季牙疼高发,这又是因为什么呢?秋季干燥,身体津液不足,经脉巡行不畅,这个时候就容易有牙疼的毛病。《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说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入上齿中。”

身体津液不足,濡养不好经络,就会有虚热。胃里的虚热上扰也就导致了口干口渴甚至上牙疼的情况。“大肠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入下齿中。”同样的道理,津液不足无法濡养好大肠经,虚热上扰就导致了下牙疼。而且大肠经有虚热另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痔疮!所以“有痔”青年们不妨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入秋了也容易牙疼呢?再从五行上说,秋主金,肺属金。

我们都知道肺是娇脏,秋天肺的肃降功能不好,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在肺的影响下,下牙也容易不舒服。“牙疼”不仅代表着你的牙齿出现了问题,也代表着你身体已经在向你拉起“警报”。如果到了秋季你经常牙疼,那你就要注意你的健康状况了。千万别把牙疼不当回事,你要明白,身体即使是只窜起一点小火苗,都有可能随时变成大病的“导火索”。

中国有句俗语:“牙不好,疾病满身跑。”这句老话虽然看似夸大其词,但绝非空穴来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护好自己的牙齿,才能免遭“牙痛”折磨:

按摩合谷穴:除了每天早晚认真刷牙以外,首选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别名虎口,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

中成药推荐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清虚热,同时补水。牙疼、牙龈肿痛等情况可以暂时服用知柏地黄丸,但是清热药寒凉伤胃,最好同时配合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服用。参考剂量知柏地黄丸一次两粒,附子理中丸一次一粒,一天两次。金匮肾气丸恢复肾气,对于牙齿发黄,没有光泽等牙齿问题,可以使用。参考剂量一次一粒,一天两次。

叩齿吞津保健法相传源于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他年过八旬 ,齿紧完好 ,身体健壮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 ,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 ,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 ,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方法:晨起后,先不说话,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

可按摩齿龈,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另外如果坚持使用这个方法,不仅对牙齿好,还有缓解口腔溃疡的作用。口腔是一个有菌环境,在免疫力低下、清洁不到位等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感染如牙龈炎、牙周炎等,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一时的忽视,很有可能就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为牙疼这个小问题而失去最重要的一切,这也太不值当。善待自己,养护好身体的每个部位,才能给自己的健康留下一个最有保障的“缓冲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u-NAG4BMH2_cNUgLV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