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现场 我在脱贫攻坚一线】调村村脱贫路上的引路人

2019-07-25   龙圩在线

广平镇调村村是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共有贫困人口1100人。2018年3月,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选派姬延钊到广平镇调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以来,姬延钊书记扎根扶贫一线,以村为家,以贫困户为友,积极带领调村村民及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成为了调村村脱贫路上的引路人。

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情,姬书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251户贫困户。通过入户走访、会议座谈,听取村干及群众意见建议,“一户一策”制定脱贫计划。渐渐地,这位自治区来的姬书记成为了村民家里的“常客”,也成为了最受村民欢迎的“村里人”。

调村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的村落,村内的大革命时期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旧址保存较为完整。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为村民谋福利。姬延钊与驻村工作组积极参与调村村红色历史资料、文献等收集整理,多方争取整合资金1000万元打造调村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基地,并积极申报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项目,村里建起了停车场、凉亭、戏台、上山步道、公共厕所等,一批惠民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调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7月1日,“大革命时期梧州农民运动陈列馆”正式揭牌,不到半个月,已累计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1000多人次。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姬延钊通过调研及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明确了在调村发展百香果和黄皮果种植的产业扶贫思路,还争取到后盾单位13.5万元资金及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通过村民合作社带头示范种植了10.5亩百香果和20亩黄皮果,示范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产业致富。目前,百香果、黄皮果长势良好,预计至2020年,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000元以上。

为了鼓励更多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姬延钊还为发展温氏肉鸡养殖产业的马蹄组贫困户马东明等户争取资金修通了进冲800米的水泥路;指导成立龙圩区福邦种养专业合作社,鼓励经济能人发展稻螺综合种养,推动建成福邦稻螺养殖基地128亩,覆盖贫困户21户,下一步将协调争取修建光廊桥及进冲道路硬化项目,为调村村稻螺产业架起“绿色通道”。

梧州市龙圩区福邦农民合作社社长 邓子贵

以前这里全是荒地,在第一书记和村委的帮助下,我们把这一片荒地成功租下来了,打造成了稻螺养殖基地,目前(产业)正在稳定发展中,(下一步)希望可以申请(到)资金修好这一条产业路,(更好的)方便村民(出行)。

调村村马蹄组温氏养殖户 马东朋

这个路是去年姬书记帮我们修建起来的,原来是泥路,在去年8月份搞好了,这条路让我们出货和出行方便很多。

调村村第一书记 姬延钊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村委的示范作用,来带动我们整村形成一个特色化、规模化产业。下一步,我们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继续发展壮大我们的黄皮果和百香果产业,打造我们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从自治区机关干部到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姬延钊做到了真正扑下身子,扎根群众,做村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和贴心人。近年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及驻村队员的引领带动,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调村村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5万元,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65%。

龙圩在线

记者 :

张世康 李捷(实习)

编辑:李捷(实习)

审核:盘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