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盛郭家学:绝望时曾想自杀的亿万富豪

2020-01-11     鲲鹏资本论道

6月27日,东盛科技董事长郭家学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咸宁,出现在2014年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的会场上。这个已年近六旬的男人脸上,看不出半点旅途劳顿留下的倦态,他似乎永远能在最短时间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或许,正是骨子里的这股韧劲和创业的激情,让一个白手起家的无名小卒,迅速成为医药界的一匹大黑马;也让他在事业巅峰跌落最低谷时,永不言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当日下午在咸宁科技学院,郭家学面对台下坐着的数百名青春学子,分享他的,鼓励们“不负青春,勇敢地把握这个创业的最好年代,看准项目,大胆去做”。

   从某些方面看,郭家学不像传说中的大腕,在商界驰骋多年,仍然乡音不改,谦逊温和。当天会后,他对于大学生们合影的请求“来者不拒”。闷热的天里,他的额头沁出了汗,却仍然保持着微笑,配合地摆出pose,并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有同学直接找他要名片,他毫不犹豫地从衬衣口袋里掏出来,递到对方手上,没有一点大腕的架子。

   事实上,在创业圈里,郭家学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他曾是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1999年,他借壳上市成立“东盛科技”,随后五年内大手笔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湖北潜江制药,以平均每年并购一个企业的速度疯狂扩张;他曾创造了国内感冒药“白加黑”领导品牌;更在2004年力克华源、华润、复星等业内大腕入主云药集团,将东盛打造成为当时仅次于国药集团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成为业界最耀眼的“明星”。东盛最高市值曾达到100亿。

   站在人生的巅峰,这个从陕西农村走出去的草根创业者雄心勃勃,欲将东盛打造成一个全球500强企业。

   但幻梦如吹大了的肥皂泡般,很快破灭。大跃进中的东盛在收购云药之后的2006年遭遇滑铁卢,2006年10月31日又被证监会查封股权,从盛极处跌落,负债32亿。

   最痛苦的时候,郭家学想过自杀。但最终,倔强的他拒绝破产的选择,忍痛割腕,出售大部分品牌资产,用了6年时间还清了32亿巨额债务。最终,东盛起死回生。如今,他对东盛的定位不再“贪大”,而是要做成“一家重新具有蓬勃生机的小而美、精而美的集团公司”。

   书生下海

   1987年,在陕西省一家师范学院工作两年之后,郭家学选择了下海创业。

   在当年,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说,砸掉寒窗苦读10载才换回来的铁饭碗,需要莫大的勇气。谈及创业初衷时,郭家学提到了一首经典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每每他听到这首歌时,浑身的青春热血沸腾,想做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同时也改善生存环境。

   郭家学的创业启动资金仅170元钱,几乎是全部的家底了,他怀揣着满腔激情和梦想投入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他的第一个遭到乡亲们的嘲笑——养猪!不过,郭家学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当年我是在陕西第一个搞科学养猪的人,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当时外边没有任何饲料,但是养猪一定要科学配方。我就自己配饲料,然后再进行浇水,发酵,每天给猪喂六次饲料,四个小时一次,从凌晨4点到晚上12点,最后一次投完料再睡觉,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当时我们村一个老人骂孩子时就说,你个逆子,你对老子还不如郭家学对猪好。”

   更令郭家学难忘的是,他用科学喂养的方法,6个月就能把猪养到200斤,这在当时很不易。郭家学的体重只有120斤,还没有猪重。卖猪时,要把猪捆到门板上,把门板再捆到背上,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走,经常被浇一身的猪屎猪尿。乡亲们都觉得郭家学肯定是疯了,好好的老师不当,回来当猪倌,一辈子的前途毁了!

   乡亲们同情的眼光更激发了郭家学的斗志。他养猪大约养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最多养了30头猪,就想搞规模养殖,但畜牧站的领导的话很快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们那儿不通公路,养10头、100头猪都可以背到供销社,但是养一千头,一万头猪你能背出去吗?”

   那一刻,郭家学几乎崩溃,他第一次感觉到前路迷茫。不久,县里有一个中草药种植场承包,郭家学决定接下来,但那时他已经一无所有。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开明的母亲,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把祖屋卖了2700元钱,支持儿子创业。

   冰天雪地“种植”希望

   事实上,郭家学经营中草药种植场还算成功,他不仅种植中草药,还玩起了“新花样”:在椴木上种植和。木耳香菇是每年二三月份种植,但要提前把木材砍下来。一进入11月,郭家学就带着30多个农民在冰天雪地里伐木,每天早上他都比其他人提前一小时起来,给这些农民煮玉米糊糊,然后大家踩着雪伐木,一会儿满头就是冰碴子。干了半个多月,农民们闹起了罢工,“我们当农民这多年都没有吃过这些苦,干吗要在这儿卖命?”

   为了稳定军心,身为老板的郭家学亲自为大家做饭,烤被冰雪淋湿的衣服,还组织大家一起唱花鼓戏。最终,他们一起干了一个半月,把木都伐完了,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顺利种上了木耳。眼看着事业渐渐稳定,郭家学却在一次西安之行后,选择放弃经营中草药种植场。

   那是1988年,手里有了一点钱后,郭家学到西安去考察项目。他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大家看着他红肿的双手,说:“你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搞成这样?还是留在西安吧,大城市发展机会更多。”

   最终,郭家学决定留下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进了一家叫华欣的公司,主要做贸易。谈及那段经历,郭家学记忆犹新,“我在那个公司最大的收获就是开了眼界,大家整天谈的都是大生意,比如弄几车皮苹果卖到北京,把新疆的棉花弄15个专列卖到上海去……唯独我没有关系,谈不了大生意。但是,虽然我没有关系,那一年下来,公司收回的第一笔现金就是我赚的。当时,我在安康的一个朋友也要创业,正好我们公司有一个固体胶水生产技术,我把这个技术转给他,为公司赚了5万元钱。事实上,我后来发现,那些谈大生意的,几乎没有做成一笔生意。今天看来,忽悠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还是需要脚踏实地。”


   “泡”交易会捕捉新

   1990年,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后,郭家学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医疗器械。

   在那个年代,一没有背景,二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郭家学唯有靠更多的努力行走在创业路上。没有客户资源,他就格外留意报纸新闻,哪里开医疗器械交易会,他就立刻赶过去。精明的郭家学并未局限于在交易会上“守株待兔”碰客户,他细心观察,在交易会上找好的项目,希望从中发现新的商机。

   不久,在一个医疗器械交易会上,郭家学还真发现了一个机会,“当时我看见了一个应用数模转换技术的医疗电脑产品,只需要25万元,我感觉这个产品肯定有很大的市场。但那时的我,连这25万元也拿不出来。我游说厂家把样品借给我,我拿回西北地区做总代理。”事实上,郭家学还是耍了点心眼的,他把产品拿回西安后,就找到几个工程师,日以继夜地分拆仪器,最后,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自己的同类产品,在西北地区卖得很红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此后,郭家学又开发了一些医疗设备,设计了一系列医疗软件,到1994年,他的公司已经成为陕西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一派繁华景象之下,郭家学却敏锐地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1992年起,下海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实业的人也多了,我觉得单纯靠简单的贸易,或是简单的加工,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难以走长远。所以,我就想着转型”。

   为世界500强梦想疯狂扩张

   1996年,已具备一定实力的郭家学又遇到了一个发展机遇。

   当时,陕西国有企业卫东制药厂经营不善,虽然有核心产品,却找不到市场,每年收入仅30多万元。郭家学又“异想天开”,想“吃”下这家国有企业,经过谈判,最终,他接下这家企业,改造成陕西东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陕西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先河。卫东制药厂建厂时花了1500多万,到郭家学进入时,厂里账面上只有不到30万,资不抵债。

   依托自己此前建立起的面向全国的销售网络,郭家学当年就将公司的销售额做到了3000多万,增长了100倍。第二年,公司的销售额逾亿元。

   创业路越走越顺,郭家学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感觉医药行业机会多,想将企业上市。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了几家公司进行重组,希望借壳上市。东盛挑中的第一个就是青海的同仁铝业,1999年底,郭家学把同仁铝业变成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集团的医药业务置换成上市公司,从此资本市场多了一个叫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忆起那段辉煌岁月,郭家学不胜唏嘘,“现在你们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有财务的,有投资银行的,有律师的,有公关的,但我收购第一家上市公司时没有聘请一个中介机构。1998年《公司法》正式出台,法规很多,我把所有的法规都背下来,光材料都做了厚厚几撂,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确实人有时候只要你多想一想,多跑一步,多说一句话,你可能就是离成功近一步”。

   收购完同仁铝业,郭家学雄心勃勃,他梦想着在最短时间内,用市场化手段将东盛打造成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为此,他加快了在资本市场的扩张步伐,短短几年间,东盛陆续收购了中国医药工业集团,云南医药集团和云南白药等业内知名公司。到了2005年,东盛的收入已超过百亿。公司旗下拥有46家药厂,在全国26个省设有药厂。

   一夜崩盘 绝望时曾想自杀

   但天堂和地狱只在咫尺之间。

   东盛辉煌的背后,暗波汹涌。在咸宁举行的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的会场上,郭家学面对台下众多企业家,颇为动情,“创业就是一场冒险,成功和失败仅一线之隔。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给担保的两家企业几乎一夜之间全部破产,东盛所有的账号被查封,事实上,我当时给他们的担保额只有两个多亿,而整个东盛集团的资产达上百亿。如果给我时间,那两个多亿的债务我能全部承担,但是给我贷款的银行都不干了,所有银行都比赛谁能先收回贷款。当时,也有人劝我干脆申请破产吧。每一次我都会断然拒绝:如果东盛破产了,我今后就没办法在创业圈里混了。”

   从40岁到48岁,一个男人事业的黄金期,但郭家学形容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8年里,我的一头黑发几乎全急白了,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我却什么也干不了,一事无成。绝望的时候,我甚至想过自杀解脱。史玉柱当年有两亿多的债务,可以说我当年面临的困难、环境确实比他复杂很多,我所有的股权都被查封,我13个月没有给员工发过一分钱工资,每一个副总都从家里拿过钱,甚至抵押自家的房子帮助公司共渡难关。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才没倒下。”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

   站在悬崖边上,郭家学最终选择了断臂求生,他先是把白加黑以12.64亿元卖给了德国拜耳,“一个跨国公司开出如此高价收购一个中国的品牌,此前绝无仅有”。此后,他又陆续以1.7亿元卖掉了丽珠股份,以7.5亿卖掉了所持的云南白药67%的股份。

   到2012年底,郭家学终于把欠银行的32亿债务全部还清了。谈到这一点,郭家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家也知道,在2013年初的时候,整个东盛的市值大约只有十几亿,我们估价东盛的股价为6.8元,但几个月后,股价就飙升至25元,最高的时候34元。现在,我们的市值已达60多亿。公司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看好的就是东盛的诚信和担当”。

   眼下,郭家学正致力打造一个小而美的企业,“重头戏”就是山西一家已经有470多年历史的中药品牌,“一次欧洲考察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在德国法兰克福发现了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餐馆,从老祖宗到现在都是他的家族在传承。我看了之后心生崇敬,我开始反思自己:我觉得自己以前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手上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全球只有500个人有机会最后登上世界500强的殿堂。但是,六十亿分之五百,人人都要做这个梦想吗?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果有精力,有实力,有资源做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很精彩,很伟大,也很有意义。但是,我建议咱们创业者更多想一想能不能做一家小而美、精而美的企业,能不能做一家对历史有价值、能够有传承价值的企业?”

   2011年,以前曾热衷于做“加法”,疯狂扩张将企业做大的郭家学,开始改做“减法”,走向创建小而美、精而美的企业这条道路。他希望将已有近500年历史的广誉远打造成一家千年企业。

   郭家学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10年计划”:希望通过10年的努力,将东盛打造成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市值超千亿的公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rPVmG8BxtCz63RLOV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