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被溺毙,暖男得永生!狗血三角恋与欧洲神话的奇妙互文

2020-04-24     这胖子爱看电影

​片长仅仅90分钟,故事乍看之下不过是痴男怨女的狗血多角恋,但却被德国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拍出了现代神话寓言的诗意与浪漫。

《温蒂妮》(Undine)被誉为今年柏林电影节上最美的一部电影。作为德国“柏林学派”的领军人物,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已经为影迷们带来了“高压时期的爱情三部曲”,《芭芭拉》《不死鸟》《过境》。

这些作品带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叙事手法和影像元素不仅仅致敬经典,还喜欢将既有的类型模式打碎、剥离,再重构,从而呈现出独属于其个人风格的镜头、节奏和氛围,令佩措尔德的作品超越了常规审美认知。

《温蒂妮》是佩措尔德完成“高压时期的爱情三部曲”后,计划打造的欧洲民间神话,统称为“元素精灵三部曲”。而《温蒂妮》便是关于水之精灵的神话故事的现代化演绎。

佩措尔德关注德国历史与社会变迁,并试图揭开社会伤痕。前作《过境》,将难民主题与今日的马赛错置交融,利用时空错位呈现奇幻惘然,荒谬却又自然的味道。

而《温蒂妮》则把神话传说搬演到了现代都市柏林,女主角温蒂妮化身成为一所博物馆的讲解员,开始了一段生死之恋。

柏林的曾经与当下交融,神话传说与都市爱情交汇,献上了一部美妙悬疑、温柔动人的奇幻爱情小品。《温蒂妮》无疑一部让影迷惊喜的新作,它会带你走入欧洲电影的全新道路,让你感叹电影文本的丰富层次感对于叙事与主题的“再造”能力。

表层文本:爱情的神话

影片第一幕就是“分手戏”和“一见钟情”。两段戏都强调空间与位置,特别是那场“一见钟情”令人印象深刻,为影片的奇幻风格奠定了基础。

分手戏里,咖啡馆、街道、博物馆先后出现,温蒂妮对宣布分手、即将离开自己的男友说,“你说了爱我,就是永远。如果你离开了我,我会杀了你”。

而后,为了工作,她从博物馆二楼的窗户看向街道旁的咖啡馆,男友焦躁地打着电话,跃跃欲试地想要离开,她的心坠入谷底。急匆匆地完成了主题解说,她回到咖啡馆时,男友已经离开。她不死心地去到咖啡馆内厅,奇妙浪漫的一幕点燃了爱情,巨大的鱼缸突然破裂。

被她的解说吸引而来的男子为保护她飞扑过去,两人被巨大的水流灌晕,两人睁开眼的一刻,已看到对方炽热的心,被水蒸腾至湿漉漉的欲望。

两人躺在顺着水缸流出的水草中,温蒂妮的白衬衣上露出被碎玻璃扎伤的红色血滴,那是爱情的颜色、契约的印记、爱情与神话的交融。

《温蒂妮》为我们奉献了近年来最为戏剧性、充满神话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相遇戏。虽然托罗在《水形物语》中也借用水隐喻了爱情和欲望,但他的影像符号系统充斥着他的暗黑与怪兽元素的形象叠加,而佩措尔德的《温蒂妮》则化繁为简,象征物与文本之间的关系纯粹且自然,没有多少炫技,讲究准确和原生态。

《温蒂妮》的故事不算复杂,故事围绕温蒂妮与前后两位男友的纠葛,转折点来自她与现男友在街上碰到了前男友,因为“心跳漏拍”而露馅,导致感情再次经历波澜。

直到结尾,她做出了选择,兑现了爱情的诅咒,也付出了“永失我爱”的代价。渣男被溺毙,而暖男得到了“永生”。

故事设置在当下的德国柏林,在现代时空内延续了古典内核,是用现代爱情故事重新演绎古典神话。用现代语境书写神话故事,这将是佩措尔德“元素精灵三部曲”的重要表现手法。

《温蒂妮》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水”。欧洲古典神话中,“温蒂妮”为水之女神。她掌控着世间的水元素,生活在江河湖海的附近。美丽脆弱的温蒂妮只有与凡人发生真爱才能获得灵魂,虽然多次尝试但却难以善始善终。当男人抛弃或背叛她时,她会施咒让他死亡,并重新回到水中。

水精灵们的命运离不开在生存与爱情、水里与陆地之间做出“二选一”。温蒂妮给出了一个浪漫且伤感的结局,即当她回到水中时,心中依然带着爱。

她送出了相遇的“爱情信物”,在水中目视爱人带着新的爱人离开,精灵与人类彼此把真爱留在心底,让“爱而不可得”的神话延续至永恒。

中层文本:城市的伤痕

爱情的幻灭,神话与现代的交融,其实只是影片故事的表层文本。将女主角温蒂妮塑造为一位历史学家,城市规划解说员,且出现了多场文本信息量极大的解说和背诵场景,可见城市元素在影片的重要地位。

借温蒂妮之口,佩措尔德镜头下的柏林,其丰富的历史部分正渐渐被抹去,城市在经历着拆解和重建。被摧毁的过去正逐渐变成神话,而今天也终将变成过去。

影片的一部分解释了柏林的起源是一片沼泽之地。柏林城根部是一片沼泽,是水与土,浪漫与现实的混合体。城市之上,规划在革新,建筑在堆起,古老的神话被遗忘,忘了“根源”与“过去”的现代人变得迷茫。

温蒂妮说,“现代都市景观是现实幻想的截肢”,因为古老的建筑不断让位新的城市规划,过去随着建筑被掩埋,就连意义非凡的市政大厅也变成了现在的博物馆,仅仅被人瞻仰,在类似温蒂妮这样的解说员口中得以“苟延残喘”。

有关城市的一场场解说不断与柏林的各个关键转型时期发生关系,同时推进着温蒂妮与两位男友的关系。

所以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与温蒂妮的自身联系起来,两性间的关系本就是一个聚合拆散,不断翻新、承受遗忘的过程,一个男人的背叛与另一个男人的到来,以同样的方式,周而复始上演着精灵与人类难以圆满的悲剧。

温蒂妮性格中的传统性(水精灵)与现代性(解说员)相互冲突交融,正如影片中多种意象被打破重组,雕像、水箱、涡轮机,特别是城市柏林本身,都带着传统惯性下、不可违抗宿命,同时也有现代性打破旧有枷锁的觉醒之力。拆解和重塑、解构与建构,赋予了佩措尔德的影片可以反复讨论的文本缝隙与主题空间。

深层文本:历史的显形

故事从爱情到建筑的文本递进,最终想要抵达的都是历史的过往。《温蒂妮》选择用欧洲神话讲述现代爱情、将柏林城市的变迁史作为重要的支线和文本,都是在力图使历史的幽灵得以显形。

《温蒂妮》完全可以看作是《过境》的“变奏”。《过境》是两个时代之间,能指与所指的互换,但奇妙的是,时空的转变却没有改变人性的贪婪与暴力的基因。战争和纳粹随时会卷土重来,现代明晃晃的日光下往日的幽魂并未溜走。

《过境》带着历史的遗产,移情今天,让二战的疑云,纳粹的恐怖穿越时空来到了现在。而《温蒂妮》正好相反,它把古典和过去融入到女主角和男欢女爱之中。通过两段男女感情的不同表现,以及感情的结局呈现,佩措尔德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对传统逝去的遗憾。

三层文本,信息量丰富,结构均衡,层层契合,让神话经典再获活力,如同流淌于现代都市中的一次古典呼吸,令暗藏在每一颗灵魂深处的执念神性得以复苏。神话原型经受得住时光的抛光磨洗,当“加工者”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二次传播时,我们依然是聆听者,其实也是经历者,并能够成为其信念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rAVsHEBnkjnB-0z_c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