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头目巴格达迪死了,恐怖主义土壤就被铲除了吗?

2019-11-05   读懂本星球

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发生了一件大事”,一时间引爆全球舆论场,都在猜测美国人的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第二天,其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头目巴格达迪被美军击毙了,这条消息虽然和很多人预想的不一样,但依然是一颗重磅炸弹,很多人会因为这条消息而彻夜狂欢。

巴格达迪多“厉害”呀,统领“伊斯兰国”搅得全世界都不得安生,现在被美军给毙了,当然也有人说巴格达迪只是美国人的一颗棋子,想啥时候收拾就啥时候收拾,美军叫其三更死,绝对不敢活到五更天,这是后话,今天不讨论。

今天的主角是那些死了全世界都叫好的人物们,巴格达迪当然也位列其中。

就在巴格达迪死了没几天之后,29日,特朗普又宣布“巴格达迪的头号接班人也被美军给打死了”,真是好事成双啊。

巴格达迪死前藏身的住所

再往前推8年,2011年5月1日,美军在巴基斯坦击毙追寻十年之久的恐怖主义“教父”本·拉登,一雪“9·11”事件之耻。

特朗普观看巴格达迪被击毙和当年奥巴马观看击毙本·拉登的行动直播对比

前不久,特朗普宣布“拉登最宠爱的小儿子哈姆扎,‘基地’组织的潜在接班人也被美军给毙了”。

近几十年来,全球有哪些堪比ISIS的恐怖主义组织?他们的头目最终下场如何?人们如何识别恐怖组织?林林总总的恐怖组织,又是怎么孕育产生的?


(一)盘点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头目

重信房子美丽外表的背后潜藏着一颗杀戮之心

重信房子,日本“赤军”头目,曾策划实施了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扫射事件、浅间山庄事件、刺杀天皇事件等一系列恐怖袭击,造成大量无辜百姓死伤和财产损失。2000年11月,重信房子在大阪被捕。2006年2月,重信房子因绑架罪和故意谋杀罪被判处20年监禁。

麻原彰晃,日本“奥姆真理教”头目,曾策划实施了震动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甚至策划在日本国会开幕式上,动用直升机抛洒沙林毒气,毒死天皇、首相、内阁和国会成员等,幸亏被东京警方提前挫败。2018年7月6日,麻原彰晃被执行死刑。

阿布·尼达尔,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其创立的“阿布·尼达尔”组织联合其他恐怖组织,在全世界大搞恐怖袭击近百次,共造成千余无辜百姓死亡,被称为“恐怖皇帝”。2002年8月,阿布·尼达尔在伊拉克被打死。

普拉巴卡兰,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头目,以自杀式爆炸袭击为惯用手段与斯里兰卡政府对峙,谋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该组织内部的精英队伍“黑虎组织”专门从事暗杀、爆炸、绑架等任务,很多外国政要死于他们之手。斯里兰卡政府军为解决这一祸患,打了19年的内战,国家经济萎靡不振。2009年5月18日,斯里兰卡军方宣布:普拉巴卡兰和一众“猛虎”组织骨干成员被击毙。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德国“红军旅”头目,该组织惯用绑架、暗杀、爆炸、纵火等恐怖手段逼迫政府。1977年,为了逼迫德国政府释放关押的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等11名组织骨干,“红军旅”发动了持续数月的血腥恐怖袭击,很多政界、金融界、商界的重要人物被打死,一时之间德国上下笼罩着恐怖的阴云,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德意志之秋”。

德国对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帮派的通缉令

为策应“红军旅”的行动,4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德国汉莎航空的飞机,结果被德国边防第九大队成功实施了武力营救,在狱中的巴德尔得知消息后举枪自尽,而迈因霍夫早在1976年就在狱中上吊自尽。

“德意志之秋”恐怖袭击现场

这些人的结局我们都看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人的死亡绝对是一件拍手称快的事情,因为他们都和一件事有关,那就是恐怖主义,在他们有限的生命中给世界制造了无限的屠戮,大量无辜百姓被打死,到处弥漫着恐怖的氛围,无一幸免。


(二)恐怖组织是怎么孕育产生的?

一个组织到底怎样才算恐怖组织?

因为各种原因,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界定都不一样,甚至出现A国认定的恐怖分子在B国会被当成民族英雄来对待,这也给全球反恐合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虽然各国在法理上对待恐怖主义有分歧,但有三点原则性的东西是一样的,一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二是主要以平民为目标来制造恐慌,三是非政府组织。

那么这么多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恐怖组织,为何近几十年时间不断孕育壮大?反恐怖行动背后,人们更应该研究哪些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

现在全球主要观点都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第一,强权政治是诱发恐怖主义的政治环境。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大力培植代理人进行灰色行动,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能裹挟在两大国的战车上。

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肆意操控干涉别国内政,形成了不合理非正义的国际秩序。身处其中的极端人士为了反抗,最后便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恐怖之路。一些欧洲老牌恐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冷战孕育出来的。例如:德国的“红色旅”、法国的“直接行动”等等。

本拉登在冷战末期被西方媒体吹捧为反苏勇士、和平英雄,十多年后却成了西方人最痛恨的恐怖分子

前苏联情报机关克格勃的叛逃者奥列格·莱林于1971年透露,苏联曾策划在伦敦、华盛顿、巴黎、波恩、罗马和其他西方国家首都实施大规模破坏计划,其中一项计划是向英国政府中枢机构所在的街道运输毒胶囊。

叛逃者的话不一定可信,但说明冷战中带有恐怖主义的行动已经成为一些霸权国家的选择。

第二,文化差异是滋养恐怖主义的肥沃土壤。以极端宗教思想和原教旨主义武装的恐怖分子最为可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虔诚的教徒可以轻易被恐怖分子蛊惑,为了贯彻教义而英勇捐躯奔赴天堂,“ISIS”就是此类组织,其破坏力有多强不用我们多说。

第三,民族矛盾是加剧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一些国家的民族融合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一些国家则利用民族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这些现实原因使得极端民族主义者抬头,采取暴力活动恐吓政府、绑架民意。上面讲到的“猛虎”组织和欧洲“爱尔兰共和军”就是典型代表。

活跃在南亚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成员

第四,经济全球化是恐怖主义蔓延的助推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却占有先天的优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财富和资源不断向发达国家转移。无法改变现状的人们很容易产生极端思想,以暴力来表达诉求。现如今发达的全球人口流动网络,可以很轻松的把恐怖主义思想传播出去,使之蔓延全球。

第五,科技发展是恐怖主义横行的左膀右臂。科技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恐怖分子所盯上,如今在科技产品的加持下,恐怖分子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就制造出巨大的恐慌,恐怖袭击的威力被放大成百上千倍。“9·11”事件发生时,客机撞击世贸大厦的瞬间被新闻媒体全球直播,引发全球性恐慌。

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将孟买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恐怖分子可以在黑市上买到大量先进武器,可以利用新媒体大肆传播恐怖主义思想,可以利用互联网遥控指挥外国人发动“独狼”式恐怖袭击,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时,恐怖分子也没闲着。

第六,发展不平衡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要说到恐怖主义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得说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南北发展的极不平衡和发达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崛起的过程基本都有血腥的殖民史,虽然很多殖民地已经独立,但西方国家对其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消除,而是借着各种合法的外衣实施压迫,长期处于这种格局中的国家很容易滋生极端思想,当普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被洗脑蛊惑太容易了。

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部分人集中,其他郁郁不得志之人、遭社会不公对待之人、遭遇重大变故之人、三观不正之人等等,当极端思想在社会的角落里游荡,这些人就是目标。


(三)恐怖主义的危害不光是死几个人这么简单

恐怖主义之所以可怕,就在于袭击目标的随机性、袭击地点的随机性、袭击时间的随机性、袭击方式的随机性,突然、隐蔽、不可预测、防不胜防。

人们就处于这种恐惧之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恐怖袭击,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2017年,以安全著称的新加坡公布了首份恐怖主义威胁评估报告,称其面临近几年最高的恐怖威胁,这和近几年恐怖主义的全球扩散脱不了干系。

新加坡街头巡逻的反恐武装警察

除了让人提心吊胆外,恐怖主义还危害全球经济。

在恐怖主义的肆虐之下,人们最缺的就是安全稳定。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弥补恐怖袭击造成的损失也需要进行投入,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社会和国家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投入。

以美国为例,美国反恐支出在2008年达到顶峰,达到2600亿美元,随后在2017年降至1750亿美元(约合1.23万亿人民币)。虽然有所降低,但1750亿美元也是一笔很沉重的负担。这笔钱大约是特朗普政府2019的用在卫生、疾病预防、食药品监督等领域预算总和的2.5倍。这笔钱在中国,也相当于浙江和山东两个经济大省同年财政收入总和。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处的恐怖袭击都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发展,这是无法规避的蝴蝶效应。“9·11”事件发生后,除了造成美国交通、运输、旅游、航空、证券等几十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损失达2000亿美元,当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美元。

恐怖主义还让国家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前面讲到,个别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介入热点地区寻求地缘优势,利用宗教差异、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培植代理人,这些代理人最后很多都走上了恐怖主义道路,遭殃的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域外大国,而是当地的普通百姓。

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政府,即使执政能力有限,但好端端的一个国家被别的国家祸害成一锅粥,国内还有别国的代理人,还会去相信域外国家吗?美国自2001年打响反恐战争,但恐怖主义越反越乱、越反越多,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