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在富士康干了十年,变成了什么样子?

2019-10-11   谈文化论教育

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今天,十年以后还真难以预测。拿十年以前的富士康来说,职位晋升还算稳定,薪资待遇也不断“向好”,当然,有所得必有所失,在富士康工作十年的员工,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

十年前以特招大中专学生入厂的,以“干部”为培训对象的,适应了集团的发展方式,还算“顺风顺水”,基本上有了房车,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有位员工告诉小编,“每年都有几个月的心理适应期,如果调整不过来,坚持不下去,就会有挫败感。”像今年连着几个月不让加班,还经常“义务”,好多人就“崩盘”,辞职了。集团内部每年的生产布局,也有其波动的趋势和规律,能在风浪面前“驾轻就熟”,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机遇的掌控和耐力的考验。

从试用员做起的同仁可能感触最多,因为能在富士康待够三年的,就被称为老员工了。而十年的岁月,带给他们的却是不一样的“风霜”。

“在这里工作,除了踏实认真以外,还要有眼力。”同样进厂时间不差几天的员工,十年里的“天壤之别”值得思考。人和人不一样,“眼力劲”决定了职场发展。有人说,进了富士康就“废”了,上完班,身心疲惫,睡一觉起来,又要上班,周而复始,好多斗志和兴趣爱好都磨损不见了。牢骚和抱怨每天充斥着内心,正能量的东西就会视而不见吧?(图文原创)

除了“混”得好的员工,还有一部分靠着钻研和积累经验一步步站稳了脚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富士康的科技看似“深奥”,但分到员工的工作却简单而容易操作,如果有心,你完全可以成为产线的“佼佼者”,写出高质量的改善提案不再话下。当然处理好和主管与同事的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很多负面报道会影响集团的形象,如果不是内部人员,不是十年坚守,对这种“预见性”的话题云淡风轻的看待,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束缚”。

富士康是学校,是熔炉,更是舞台,能有十年的学习、历练与磨合,你也会收获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