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全力推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2019-10-09     当代广西

“我们结合村庄基础和工作实际,选择村庄基础好、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群众意愿高的村庄做示范点,带动同类或周边的村庄自主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每个行政村选定了一个自然村作为试点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街道层面选取了牛杞塘、马弓塘村两个自然村作为精品村进行重点打造,目前,这两个村已完成‘三微四景’整治29处共计80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钦州市灵山县灵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高钊说。

这是灵山县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全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灵山县切实按照“生态宜居·美丽壮乡”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总体方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层级联动,迅速部署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灵山县委、县政府开展深入调研,边学边改,迅速与各镇(街道)签订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责任状,明确要求各镇(街道)要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灵山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截至2019年9月,全县共召开乡村风貌提升动员及工作部署会议5次,累计参会人数超过1000人次;组织开展县级乡村风貌提升培训会3次,培训对象包括县乡村风貌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骨干,各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乡村风貌服务队骨干、农民工匠、村民代表等一线工作人员,累计培训1200多人;多次组织乡村风貌提升一线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优秀县区的先进经验,累计组织外出学习700多人次。

规划先行,示范引领

找准落脚点,说干就干。灵山县启动了1个县域村庄规划,2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目前,已经完成20个村庄规划编制。同时,紧紧围绕“园景”打造的思路,积极打造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示范片区,通过“县有示范带、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全面推进全县乡村风貌提升行动。2019年,灵山县重点打造龙武乡村振兴荔枝特色农业示范片区、邓家萍塘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示范片区、白水梓崇乡村振兴农旅示范片区三大片区,目前三个片区的建设方案已经通过审议,并印发实施。

萍塘村是全县著名的革命老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1月,该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邓家萍塘传统文化片区在该县荔枝小镇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精品示范村落地衔接。据悉,精品示范村项目配套设施工方案设计已通过审批,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在筹备当中。白水梓崇片区规划正在编制当中,乡村风貌提升精品示范村牛杞塘村、马弓塘村已于8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10底完成相关配套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清三拆”,重拳出击

灵山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超过550个村屯开展环境整治,累计清理村庄垃圾2万吨;清理乱堆乱放3000多处;清理池塘260个,累计清理淤泥2600多吨;清理沟渠650多条,累计清理淤泥600多吨,累计长度30多公里;清理村庄黑臭水体630多处;拆除乱搭乱盖、违法违章建筑600处(栋),累计1.5万平方米;拆除广告、招牌1200多块;拆除农村危房550多栋,累计9000平方米;拆除废弃猪牛栏及简易露天茅厕250多个;拆除废弃建筑700多处,累计3万多平方米。实施景观改造100多处;开展公共空间整治200多处,累计1万多平方米;打造“三微四景”200多处,累计1.5万平方米。全县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风貌有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组建两级服务队,工作有条不紊

灵山县针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成立了县镇两级乡村风貌提升服务队。各镇(街道)服务队由“四站”专业人员、本土能工巧匠、有建设设计才能的热心人士等组成,负责为本辖区开展风貌提升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提供农房设计、村庄整治、风貌引导等服务。县乡村风貌提升综合服务队采用办班培训、参观学习、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等形式做好各镇(街道)服务队的培训指导,为各镇(街道)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提供综合服务保证。目前,全县组织服务队综合业务培训3次,累计培训400多人次,各镇(街道)服务队累计指导村庄开展风貌改造100多次,累计节省设计、服务费100多万元。(通讯员 韦耕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lwPsm0BMH2_cNUgex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