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甚至赴日旅游不一定比去三亚或者东北雪乡贵。2017年仅仅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就达到约730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5%,超过韩国的714万人,成为日本最大的客源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游客总数也接近700万。未来只要中日关系不发生严重对立,中国赴日游客破千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假设没有福岛核事故发生,我想现在可能就破千万了。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现在越来越有钱了,欧美澳太远,新马泰去过,文化相近、旅游资源丰富的日本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很多游客都是回头客。客观地说,日本是大多数中国游客“来了都说好” 、“来了还想来”的国家。几乎所有第一次来日本的中国游客都惊叹日本的整洁有序,风景优美,轨道交通发达,服务童叟无欺(实际上有很多跟团游在日本购物被宰,属于中国人骗中国人)。我的很多朋友第一次来日本都是赞不绝口,认为国内和日本差距很大。
先来几张图片认识一下
新宿御苑
台场海滨公园
东京某建筑工地,看起来比较整洁井然
幼儿园运动会
北海道大螃蟹
确实这些都是事实,在一个中国游客眼里日本几乎是完美的,从我在日本生活几年的感受来说,日本也是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局部,日本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是普通游客难以发现的,也不像网络上很多吹捧日本的文章那样“无敌”。先来说说日本现阶段较之国内的“先进之处”。后面讲一讲日本的死穴在哪。既要承认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
国内游客来到日本,第一印象就是日本街头干净整洁,路边连个垃圾桶都找不到。一个月不用搽皮鞋不是段子而是真实存在的。人到了一个特别干净有序的环境大都也变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朋友就出于不给祖国丢脸的想法而特别留意在日本言行举止有哪些禁忌,例如注意日本的垃圾回收分类方法等。我们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也大都能够按照日本的垃圾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周一、周四早上扔可然垃圾,周五扔瓶瓶罐罐等资源垃圾,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繁琐,习惯成自然。
下图为东京街头的可燃垃圾回收点。
实际上国内很多城市人们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纵向比较我们是有不小的进步的,但日本这方面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长远来看,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不能再依靠捡垃圾收破烂的群体来完成初级分拣,应该试点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让垃圾真正变废为宝。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颁布了洋垃圾禁令,原来包括日本等国的很多洋垃圾是作为可再生资源被进口到中国的,现在是中国充分消化本国垃圾的时候了。
很多游客玩够了日本的都市景点之后,向往日本的乡村游,网上也能看到一些赞美日本的农村如天堂一般的文章。日本确实是城乡差距极小的国家,乡村甚至比城市还要干净整洁。
北海道农村VS富士山下农村
日本农民的地位和收入也都不低,在很多地方手握选票的农民成为政党争相讨好的对象,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一直极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因此日本农村被认为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但即使风景如画的日本农村,也留不住日本年轻人,日本人口向三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一直无法逆转,很多农村地区愈发凋敝。日本政府为了避免首都一极集中,计划禁止东京核心的23个区的大学增加招生名额,并新设补助金项目支持其他地方大学。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反对。
日本农业由于自然环境所限,经营比较分散,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的农业保护政策让日本的农产品价格特别的高,在冬季气候不好的时候,一棵大白菜竟能卖到800日元(约合46元人民币)。所以在日本超市里白菜基本上是切成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卖的。夏天超市里的西瓜大约1500至2000日元一个(约90元人民币至120元人民币),再加上城市里很多单身者,所以西瓜也有切成丫卖的,一般一丫卖2、30元人民币。在日本能吃上低廉的中国进口西瓜成为不少在日华人的一个心愿。其他的日本国产蔬菜水果等也都较贵,大米5公斤一袋约2000日元(约120元人民币),黄瓜、土豆、胡萝卜通常需要3元人民币一个。
在国内通常进口产品比较贵,但是在日本却相反,进口货(豪车奢侈品除外)却相对便宜,因此日本商家常常以“国产”为卖点。例如日本较便宜的水果是从菲律宾进口的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平均一个香蕉只一两块钱,一个大菠萝也仅要20多元人民币。肉类也是进口的便宜,比如巴西鸡肉、澳洲牛肉、美国猪肉、智利水产品等。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售价也远低于日本同类产品,例如一个日本蒜头的价格能够买好几个中国产蒜头。中国产花生价格也远低于日本国产花生。
但日本人普遍对中国产品缺乏信任,10年前的毒饺子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食品的信誉,加上日本媒体常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不少日本人对中国食品敬而远之。但是据中国商务部的报告,2017年1-5月,中国对日出口食品金额约为35.5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不少,但在超市购物中感觉实际接触到的中国食品并不太多,原因主要在“业务店”里,也就是消费中国食品的主要是日本的餐饮业,因为日本个人购物比较拒绝中国食品。
说到物价就要说到日本人的收入,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约42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男性平均收入(521万日元)约为女性(276万日元)的2倍。而且正社员和派遣员工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东京的平均年收入较高,达到约600万日元(约合35万元人民币)。日本人的收入通常跟年龄资历挂钩,一般刚毕业的学生年收入不到300万日元,30多岁的人平均收入在400多万日元,50多岁的人平均收入超过500万日元。相较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来说,这个收入并不低。
老龄化少子化是日本社会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最直观的感受是,在日本老头老太太满街跑,孕妇难得看到一个。去年日本出生人口仅有94万,还不如总人口8000多万的四川省。虽然日本政府多年来极为重视,却难见成效。
日本是健康长寿大国,2016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80.98岁,女性为87.14岁。相比上一年,男性的平均寿命增加了0.23岁,女性增加了0.15岁,均创下最高纪录。日本男女的平均寿命均紧随中国香港排名世界第二。日本光是百岁以上老人就超过250万人,养老产业成为日本的一大产业,就连索尼、松下这样的企业都大举进军养老产业,经营养老院,并视其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松下开设的养老院
总体来说,我们体现的人文和细节还是缺失的,日本好的,我们可以学习改进,毕竟中国人口众多,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直接变好,每一个细节,从我们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