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一场输不起的游戏

2019-07-29     中国交通频道安徽

7月已至,蝉鸣绿荫,处处都是盛夏的光景

除了西瓜和空调以外,有趣的水上游戏也是这季节最必不可少的活动

平静的水面看似柔软,但却能快速又轻易的掩盖住所有声音

这是一场与死神相伴的游戏

这几天 因气温过于强势

全国约8亿人都陷入“蒸桑拿”支配的恐惧中


天这么热 大街上随处可见“熟人”

这天气上街不存在的!续命全靠空调

昨天,合肥市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8.8℃,打破了今年以来合肥最高气温记录。昨天下午猛烈的高温炙烤大地,安徽省37个站最高地表温度超过60℃,芜湖市最高地表温度达到69.7度!合肥的长丰位列第二,地表温度最高时出现12:00,达到68.9℃!

明天热度该缓缓了?不,高温并不会收手!

又被高温安排的明明白白,眼睁睁看着自己再次进入热浪“包围圈”,去泳池里、池塘边尽情戏水成了消暑的首选。然而,也成了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淹溺(drowning)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由于罹难者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进而导致死亡。

溺水者往往出现面部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等现象,部分溺水者会因喝水入胃,出现腹部肿胀。多数溺水者因溺水时间过长而导致意识丧失、心跳停止、甚至生命体征消失。

溺水多发生在夏季。游泳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运动,酷热的天气会把更多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吸引到清凉的河边、游泳场所、无人看管的江河、海边等,以致溺水是青少年的“头号安全杀手”。因为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又不懂得如何自救,结果酿成悲剧。

合肥近年发生的溺水事件回顾:

1、2017年7月16日晚间,合肥市奥体中心游泳馆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在此学游泳的8岁女孩刚下水不久便溺水。

随后,孩子被抢救上岸,人们给其进行紧急按压胸口施救,但情况依旧严重。当晚美美被送往安医大二附院进行抢救,不幸的是,女孩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医院医生表示,美美系因溺水,导致口、鼻吸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窒息,最后导致死亡。

2、2018年5月17日傍晚,合肥市蓬莱路与方兴大道路口西南侧一池塘发生溺水事件,2名17岁少年不幸双双溺亡。

事发水域是一处较为偏僻的池塘,因为天气炎热,几人决定下水洗澡。目前也搞不清楚学生是否都下水游泳了,但当有人上岸后,却发现少了2名同学。当天夜间展开救援,两名溺水者相继被打捞上岸,均已无生命体征。

3、2018年4月26日16时许,合肥市庐江县一婴幼儿游泳馆,一3岁女童游泳时溺水身亡,一旁的工作人员和家长均未发现。

2018年11月,工作人员因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4、2019年7月20日傍晚6点前后,合肥市肥东县一家室内游泳馆内,一名8岁女童在游泳时突然溺水,女童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女童目前仍住在合肥市二院重症监护室,因送医时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经过医院全力抢救后,女童的生命体征目前仍不平稳,生命仍面临很大风险。

5、7月26日下午1时左右,合肥市肥西县派出所接到辖区市民求助热线称,高店乡淠河总干渠147乡道有一名23岁男子不慎溺水。

当日下午2时40分,民警和蓝天救援队队员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炎炎夏日,救援人员们一遍遍地在河道中排查。历经3小时,在民警和蓝天队队员以及热心市民的合力搜寻下,下午5时左右,救援人员在落水点东100米处发现溺水者,民警立刻驱车将其带至派出所并联系当地120热线救援。

炎热的天气

让许多人难免有些烦躁不安

游泳

或许是户外唯一降温的方式

一些沿海城市海边的夏季

是非常热闹的

人们从外地三五成群

或是一家多口的到海边旅游

吃海鲜哈啤酒

在广阔的大海里戏水玩耍


内陆城市呢?

也喜欢去泳池里、池塘边

尽情戏水

...

开心之余

很多人却忽视身边的危险

溺水

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每年都有不少因溺水死亡的报道


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次发生事故时

旁边刚好有“超人英雄”

所以更应该做好预防

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儿童溺水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实

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不同年龄组儿童

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也不同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1-4岁孩子容易在脸盆、浴盆(浴缸)、室内水缸溺水;5-9岁孩子溺水的高危地点主要是水渠、池塘、水库;10岁以上则可能在池塘、江河、湖泊发生溺水。

溺水的危害更是致命的,当儿童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为何儿童溺水防不胜防?

溺水的孩子真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大声呼喊?NO!!!

在人们的想象或影视剧中中,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双手扑腾,大声呼救。实际上,真正的溺水是没有声音的,更多地是安静、无声地在水中站着不动,或者仿佛在水中爬梯子,头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在水平面左右一上一下漂浮。

如下图所示,很容易被人忽视。

溺水者的5大典型表现

这5大典型表现为:

  1. 面朝岸边;
  2. 嘴巴处于水平面;
  3. 头部向后倾斜;
  4. 身体在水中保持直立;
  5. 做出仿佛在爬梯子的动作。

而绝对不是人们熟知的影视剧作中随意扑腾、大声呼救!

在这个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据统计,

每年有近二万名儿童死于溺水事故,

而这些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校外,

幼儿太年幼无法自救,

因此家长做好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冷静;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5、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者。



会游泳的人抽筋了,怎么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2、要是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游了,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3、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此时可以选择仰面飘在水上。

被水草等缠住怎么办?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得更紧。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让身体能浮出水面。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

如果没有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缠在腿脚上的水草,然后赶紧出来。

如何施救溺水者

1岸上救援

把周围任何可以用的漂浮物(如救生圈、长杆或长绳子的一端)递(抛)给落水的人,拉上岸。这种办法比较适合不会游泳的施救者,或者虽然会游泳但没有水下救援经验的人。

2水中救援

可以从被救者后方靠近,再从后面或侧面拖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仰泳前进,带上岸;也可以从被救者的后方靠近,一只手从他的腋窝穿过,抱住胸部,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侧泳前进。

注意事项:水中救援法仅适用于接受过水中救生专业训练的施救者。

溺水者岸上如何急救

有一部分溺水的人这时已陷入昏迷,严重溺水者甚至没有呼吸和心跳,所以把他们救上岸后,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同时保持呼吸顺畅,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对于没有心跳的人,要立即拨打120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

如果溺水者有心跳,但无呼吸,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首先判断溺水者有无颈椎损伤,将手掌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然后轻轻将头部向后倾斜,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前托起下巴,打开气道;

1、将患者鼻孔捏紧,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完全包住患者口唇,防止漏气;

2、至少给予2次以上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确保看到胸廓起伏。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快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气囊进行人工通气。

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除了进行人工呼吸外,还要加以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处,或胸骨正中与两乳头的连线中点;

按压姿势:将一只手的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正中央,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面,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压;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尽量避免按压停顿,避免过度通气,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

生命可贵,警钟常鸣!

对于溺水

每一秒钟都很重要

学习这些基础的自救和他救方法

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d72PWwB8g2yegNDE7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