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分到。每年这个时候,人间万物复苏,和风吹来,杨柳依依,人们迎着暖日走向山间田野踏青。燕子来了,蝶舞花间,草长莺飞,好一派春光灿烂。而在这一天,古代的诗人们好像也都不会闲着。
在这一天,欧阳修看着雨霁风光,却相思成灾,写下了“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在这一天元稹看着山间的春雨,写下了“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在他眼里梁上的燕子都在春分时变得多情起来;在这一天,杜牧来到农家村庄,写下了“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主人家的热情招待让他心里暖暖的。
欧阳修、元稹、杜牧笔下的春分之景,都是春意盎然,就算是在春风里伤春怀人也令人赏心悦目。但偏偏咱们的苏大学士在春分之日,却遇上了一场大雪,这就有些扫兴了。一场大雪浇息了人间的暖意,也让踏青的人们没了兴致,但苏轼却诗兴大发挥笔写了首七律,诗名《癸丑春分后雪》。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充满了大智慧,让我们来品一品: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全诗看似写雪,看似云淡风轻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苏轼21岁中进士,想当年他和19岁中进士的弟弟苏辙在京城是何等风光,但起点很高的人生却总是充满磨难。从“乌台诗案”开始,他便被一贬再贬。在这首诗里,这场扫了人们兴致的大雪就似人生中的磨难,它的突然出现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于是人们埋怨、牢骚。但苏轼不一样,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颓废,他用一生的豁达之气将不得意的人生活成了一场生命的盛宴,这就是他与其他文人不一样的地方。
诗的首联其实已经说明了这场雪的与众不同,春分下雪本就是少见的事,但下起来却“霸道”得很。“半开桃李不胜威”,是指本来已经开了一半的桃花和李花,被这大雪之威给吓着了,都没了往昔的光彩。次联,引入梅花的意象,寒梅是战胜过寒雪的坚韧之花,所以诗人说大雪再霸道看见梅花也该自惭形愧,还有什么脸向柳絮一样漫天飞舞。
颈联和尾联,则充满了人生哲理。掌管春天的东君,调皮地得很,为了为难人们所以才在这个时候下了一场雪,这看似调侃的语句,却道出了人生境遇的不可预测。最后7个字,是诗人的心声,正因为世事难料,所以哪怕天气再暖,咱们都不会忘记了给自己留一件冬衣御寒。这其实是在说,哪怕人生再得意时,也要做好面对逆境的准备。
全诗看似句句写雪,但却句句写人生,苏轼将人生的大智慧浓缩进这56个字中。面对不确定的人生,我们既要有寒梅般坚强的品质,也要随时给自己备着一件冬衣,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活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式的豁达。这首七律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