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制版方法的几个误区!(分享一位版师的故事)

2019-11-29     服装纸样师之家

想要更多服装类资料教程,加入服装微学院社群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利用原型制版

原型原本只是用来更形象的了解人体结构而产生的一种平面虚拟结构图形。然而,人的体型本身是个变化的物体,也就是说,每一种体型结构都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同的原型结构图形。当我们只是利用一种原型结构图形来制作不同体型的纸样时,其原型的变化远远达不到人体的频率,那么,当我们利用一种原型来制作服装纸样时,就只能依靠经验与不断的修版来完成理想的服装结构图啦


二,还在利用经验式确定袖窿深,先定袖深再配袖型

目前中国的服装制版原理大多接受于日本文化原型,而日本文化原型就是先定袖窿深再来配袖型,然而随着服装制版技术的不断提高,实践理论不断进步,我们终于发现了这种先定袖窿深再配袖型的制版方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服装制版技术的再提高。先定袖深再配袖型的制版方式就始终停留在不断总结的经验式制版的方式,人体的体型变化,服装风格的变化,这种制版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制版的需要。为什么不先定好袖型,再确定袖窿门深?

三,过分的依赖日本文化原型的衍生

日本文化原型是一个时代的服装制版技术的产物,但随着人们对服装穿着要求的不断提高,服装制版变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频繁,其对应着的是对服装制版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林林总总为了不同于日本文化原型衍生出来的中国式原型其本质还是在借生于日本文化原型,最终荒芜了其它需要研究的服装制版技术

四,对服装制版的研究过分的注重从有到无的过程,而不是从无到有的正常思路。
关于日本文化原型最为关键的的一种理解就是先有省再消除省的过程。然而人体的成长规律是从无省再到有省的过程,那么我们制版的规律是不是也有从无省再到有省的规律来转变呢?

五,关于配袖制版中的几个常识性的错误

1,袖山高与衣身袖窿深没有任何关系,袖山高只与衣身袖窿门宽有关联,在袖斜小于45度时,袖山高越高,袖窿门宽越宽,高于45度时,则反之

2,袖肥与衣身袖窿门宽没有任何关系,当袖山高为零时,袖肥就是衣身袖窿门高,所以,袖肥才是制约衣身袖窿门高的关键因素;

3,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袖山高与胸围没任何关系,当有了袖型后,我们才会依据袖型的需要去确定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也就是说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的建立只是为了满足袖型的需求而产生的几条线而已

六,前于裤子制版

为什么一直在讨论裤窿门宽,而不去将腿与人体臀部分成上下两部分来研究,其实质所谓的裤窿门宽也就是大腿根的直径?

衣服不仅仅是要合身,还得遂心。

今天分享一位版师的故事——石亚军老师,一位专注高级私人定制的老师傅。

石亚军老师是一个很地道的北方汉子,男子气概,铁骨铮铮的模样,而当谈及工作的时候,瞬时的温柔让人觉着,他当真是深深热爱着这项一生的事业。

问到石老师缘何进入服装行业,他说道:“那个年代,生活苦啊,不学一门手艺傍身可咋办?”看似这是个不得不为之的事儿,但是他的表情明显是笑着的,丝毫察觉不出不甘愿。

你说那是不得已,可谁知命中注定的缘分使然,本就是最好的安排。

“但我也是真心的喜欢呢。”石老师如是说。

版师故事:石亚军

认真工作状态下的石亚军老师

#认定自己想做的就去做到

那个年代的人们,不似当代,自由选择职业,来去如风。

在选择之前,他们也许并无其他选择;在选择以后,便是坚如磐石。

但是,倘若没有热爱,又怎能支撑得起这段漫长岁月磨砺身心的苦涩。

“您觉得从事这一行苦么?”石亚军老师爽朗大笑,哪有不苦的坚持?现下看起来的岁月静好,和满满当当的定制单子,积累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这场采访,像是跟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老友攀谈一般。

问到石老师:“您为什么会做‘高级私人定制’呢?”

石老师说,大厂里的制衣基本都是以服装号型国家标准来制定完成,然而人的体型各不相同,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从穿着舒适度的情况上来看,客户无法得到满足,在着装的个人审美情趣上抑或得不到心理满足。正是基于这个,心思细腻的石老师便认定个体化的需求满足,才能真正让人们体会到服装能够赋予的美感与心灵契合。

越是做这一行就越能体会到客户们的需求是什么,倘若服装的美感荡然无存只剩下衣之蔽体的用途,让石老师感到惋惜。“追求细节”、“量尺”、“观察体型”这些字眼,他便愈发看重。

时代发展,陈旧腐朽会被碾压,泯然于众的普适也仍然不能被替代,但是个性的解放越来越多。

“石亚军高级定制样板工作室”字样赫然显目——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多年下来的精湛技艺以及最初被现实烙于心的——那对个性化的需求,石老师按着自己的能力去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同时,石老师也在教着学生,他最喜欢对学生讲的就是,做人必须要有原则,你没有自己的原则,那怎么会做的好衣服。

除却传统制版方法,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制版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最后问了石老师一个问题——“您觉得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传统制版么?”

石老师认为,没有人的思维和能力,这些金属如何动起来?最后靠的还是人呢。

也许智能和高科技可以代替大批量流水线工作,然而独具心意的私人定制是无法被取代的。

毕竟只有人心才真的体味到人需要的是什么,而机器只能分析复制,它们永远代替不了一颗匠心对服装给予每个人不同的美的理解。

对年轻版师的建议

版师和设计本不分家,经常会有学生抱怨,感觉自己像一个“工具人”,其实一名真正优秀的版师在设计领域必然也将拥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将创意具体呈现出来。打版师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同样需要具有灵感。版型设计与款式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款式设计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力求表达设计师独特的思想,而版型设计可以把设计思想精确到每一毫米,是用数据描述出的美丽。对于同一个部位的数据有的版师会是选择2,有的版师会选择3,其中肯定有一个是能让衣服更加好看、更加舒服的。所以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把制版学精,其他领域都能懂才能成为一名成功而优秀的版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SHquW4BMH2_cNUgxK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