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翻拍靳东和胡歌入选扮演许文强候选人?说好的痞气呢?

2019-11-24     飞天传书人

《上海滩》作为港片经典之作,首播于1985年,

一经播出,发哥版许文强,赵雅芝版冯程程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银屏形象。

1990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八十年代十大电视剧集"评选,《上海滩》名列第一位。

直至今天豆瓣评分9.0。

2005年,《上海滩》第一次被翻拍,由黄晓明扮演许文强,由孙俪扮演冯程程,

该剧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许文强,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认可,但在稍年长一些的观众心目中,

黄晓明无论从形象到演技,都无法和发哥版的许文强媲美。

该片豆瓣评分6.9。

十四年过去了,最近关于翻拍《上海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同时代的人难以丢弃对于经典的美好回忆,现在的电视剧缺乏好剧本,很多作品经不起推敲,

使人们更加无限怀念经典老剧,新一代的年轻观众又无法接受老剧的服化道以及画质,

许多影视工作者翻拍经典剧在保证收视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经典的怀念,同时传承经典,

经典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让不同时代的人去了解。

其实翻拍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能让经典得到传承,但往往因为翻拍的时间线离得太近,

经典剧中的很多形象和画面早已固化在一代人的心中,而且任何人对于经典的美好印象,

并不仅限于经典本身,更因为往往经典承载着自己人生的某些回忆。

对于《上海滩》的翻拍,网友更是从现有的当红明星中提名了很多自己认为适合许文强的人选,

而在所有的提名当中,靳东和胡歌的呼声更高。

但乔治以为这俩位演员不说别的,首先年龄就不合适。

《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于学生运动中被捕,且坐了两年牢,

他当时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五六岁,但靳东已是四张的中年演员,胡歌也有37岁了,

就算是有化妆和演技的加持,靳东也难演出许文强刚出狱时青涩又少年老成的感觉。

胡歌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胡歌总是给人的感觉太亲和了,没有疏离和冷漠感。

而发哥在演《上海滩》时刚刚25岁,与剧中的许文强年龄刚合适。

当然,既然是翻拍作品,可以通过改编剧情使剧中人物的形象更贴合于演员,

剧本为了与演员贴合而适当的进行修改的情况早已是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即使如此,靳东和胡歌也很难演出许文强这个人物的灵魂来。

先拿靳东来说,靳东身上有许文强的强大气场,派头也有,深情也有,

但他不具备许文强身上最显著的特点:痞气。

许文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他有很深家国情怀,

在他的内心,本是忧国忧民的爱国青年,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青年,

但无情的现实使他的理想破灭,在为国为民的战斗中,

他失去了自己大学时代的女友蔡小冬,并且背负牢狱之灾,

他的理想被现实彻底击垮,他的心理被理想和现实来回撕扯到有些扭曲,

他试图通过与冯程程的爱情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像丁力一般彻底屈服于上海滩灯红酒绿的浮华,

但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无法屈从于名利,他在善恶之间来回游走,

许文强温柔又冷酷,深情而又危险,沉静而又潇洒,善良又狠辣,

没有人能看清他的内心,甚至他自己。

如果将许文强称为”斯文败类“似乎有些贬低他的品性,但如果称他为人中豪杰,

似乎又有些过誉,三十多年来,对于许文强最恰当的评价莫过于”流氓英雄“这四个字,

流氓英雄,也就成为许文强最典型的气质特征。

靳东有着大哥大的气质,也有着上等人的绅士感觉,更不乏沉稳睿智的气度,

但他最缺少的就是许文强身上有时如恶魔附体的狠辣气息和以暴制暴的流氓痞气。

分析完许文强这个人物,就不难看出胡歌是否适合许文强了。

胡歌斯文有余,狠辣不足,温柔有余残酷不足,胡歌太暖,也太温和,江湖气不足。

胡歌优雅绅士,颜值足够,演技也没问题,但他看起来太温暖,太善良。

他并不适合许文强,他可能更适合鲁秋白(与枷位无关,粉丝们别急,就角色而言)。

如果在靳东和胡歌两个人当中非要选出一位来,乔治以为,靳东更适合。

但如果总体来说,他们俩个都不太适合。这张剧照,

总是让我想起许文强和冯程程那让人心醉的拥抱。

如果从娱乐圈里找一位最贴近于许文强气质的演员,乔治感觉张鲁一比较符合,

张鲁一反派演的比较多,或许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样亦正亦邪的角色。

如果从稍微年轻一些的演员里如果挑一位演技好又成熟贴近许文强的男演员来,

乔治感觉朱亚文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他看起来既成熟又稳重,但又有年轻人狂傲,

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如果有演技加持,应该能演出一个新的许文强出来。

唯一缺憾的是,朱亚文的颜值稍差了一丢丢。

各花入各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如果抛开新上滩这个命题,

我心目中最好的许文强,唯有周润发,发哥就是许文强。

你们认为谁更适合呢?请在评论区留言,为你心目中的许文强投上一票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PzPoG4BMH2_cNUgof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