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认为古人早就洞悉了宇宙深处的奥秘,比如古人早就有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说法,就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膨胀效应差不多,好像验证了古人的预言。
那么当真是古人早就洞悉天机了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有利于弄清楚什么是神话什么是科学,省得很多人一直沉浸在庄周梦蝶得意境里,不知今夕是何年。
既然说到庄周梦蝶,就借此机会简单说一说这个典故。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他以一个短小浪漫的故事,通过一个人梦中化蝶,醒来复人的事例,探讨人生的真实与虚幻,到底醒来是真实的还是梦中才是真实的呢?人本来就是蝴蝶化出还是蝴蝶为人化出呢?
这千古一问弄得许多文人骚客大发感慨,如李商隐《锦瑟》中的千古佳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陆游《连夕熟睡戏书》中“蝶入三更枕,龟搘八尺床”;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等等。
这种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至今还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就是到了如今,也还有不少人有这种认识,最典型的就是虚拟世界论,认为我们都有可能存在于一个虚拟世界,或许我们都是”缸中大脑“,是一群被高级文明豢养的实验品。
但这一切并没有任何依据和证据,完全是被科幻带到沟里的臆想。
庄周梦蝶的故事说明古人真的很聪明,对人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这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但哲学毕竟只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能代表具体事物和自然科学。
如果我们把这类哲学思想或者传说当作实实在在的生活来对待,或者当作科学道理来说,就会把人引入歧途,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比如你天天认为自己是蝴蝶变的,何必为生存和责任忙忙碌碌呢?反正到了晚上又会变成蝴蝶。由此这种人就可能变成一个好吃懒做颓废的废人。
在古代一些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天上人间的差距和时间变化也是一种畅想和向往,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和证据。
关于天上人间差别的故事说法很多,如有的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还有天上一日地上百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山中(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等等。
但这些说法在神话故事里矛盾百出,比如《西游记》中,那个唐僧老被妖魔抓住,大闹天空时几乎无敌的孙悟空后来就老打不赢妖怪,要上天或者到仙境去搬救兵,来去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虽然达不到光速,也算是高速参照系,会有时间膨胀效应吧?
而且一来一去在天上仙境总花了不少时辰吧,有时还要在天宫向上级汇报陈述许久,可回到人间,唐僧的时间并没有过去很久,当天还是当天,与孙悟空的时间几乎同步。
那个观音菩萨一年当中,下了无数次凡,救苦救难了无数次,难道她就没有回到天庭或者仙境去开个会、汇个报?办个公处理处理其辖区的事务,莲台打坐一两个晚上?
这位观音大士来来往往的在天上人间的走动,年复一年,人间似乎比没有什么时间剧变。
所以,过去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或千年,只是在故事剧情需要时才”穿越“一下,没有任何严谨的数据依据,不需要时就天上人间同享一个时间线。
那么这些传说的根据是怎么来的呢?时空通讯认为,这里面既有人们对天宫神仙的向往和想象,又有古代不同人群之间的一些感受抒发。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很多神仙传说几乎都是在奇山怪洞或海燕孤岛中修行,实际上是一些道人、佛陀、隐士的夸张和变形。
这些道人、佛陀、隐士与世隔绝,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过着孤独而简朴的生活,他们或坐禅或闭关,苦思冥想着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现象的”真谛“,日复一日日子过得很快,周边环境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某一天突然下山到了人间,发现人间完全变了,自己离开人间就像昨天的事情。
这样就萌发了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他们把这些感受写入自己的著述中,流传下来传来传去,就成了人间与神仙的时间差。
这或许就是过去天上一日,世上千年的来历吧。时空通讯对这些并没有详细考证,不足为据,欢迎讨论。但至少可以说,古代关于天上人间时间不同的传说,没有任何理论和证据的支撑,而且矛盾百出。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在不同的速度和重力系统中,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已经有严密的实验能证明。因此,这是一个精准的现代科学理论。
时间的尺缩钟慢效应体现在速度和重力场不同的坐标系,速度越快,时间流速越慢,重力场越大,时间流速越慢。
时间在低速参照系中的变化及其微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随着速度的提升,这种变化就越来越明显,在现代航天活动中,这种变化必须考虑进去,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万万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PS导航系统对于时间膨胀效应的调校。
GPS卫星在20000公里高空受到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四分之一,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理论,时间就会走的慢一些,经过计算,那个高度的时间比地表会快一千亿分之五十三,这样卫星上的时间每年就会快千分之十七秒;
GPS卫星以每秒约4公里的速度运行,根据狭义相对论,速度越快,时间就会越慢,虽然这个速度时间膨胀不明显,但影响是存在的,这个影响就是卫星时间比地表时间慢了一千亿分之八,一年就会慢千分之三秒。
这样,科学家们就要制作一个修正程序,使卫星时钟与地球时间能够同步,消除时间膨胀对导航定位的影响。这个程序会根据重力不同导致的时间变快和速度导致的时间变慢之差,将卫星时钟跳动频率调整成比地球慢千亿分之四十五,这样就消除了导航定位出现的误差。
别小看这一点极微小的时间误差调校,如果任由卫星按地球时钟频率一样流逝时间,每秒钟地球定位长度就会误差11.4千米,过了几天,这个导航就把你导到爪哇国里去了。
从GPS卫星的时间膨胀调校,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关于时间膨胀理论的实践运用,科学家们已经多次在空间站等航天器上用原子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精准的验证,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和精准。
GPS的例子只是低速小重力影响下的效应,由于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具备检验极大重力和接近光速条件下的时间膨胀效应,但理论上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效应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可以实现的。
经计算,当速度达到光速一半时,时间膨胀效应可以达到1.1545倍,也就是说在一个移动速度为15万千米/秒的飞船里,乘员过去了1天,地球观测者就过去了1.1545天;飞船里的人过了一年(365.25天),地球人就过了421.7天。
越接近光速,这种效应就越明显,达到光速的99.99%时,这种效应可以达到70倍;达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时,这种效应就达到707万倍,也就是说飞船里的人感觉才一天,地球上的人已经过了707万天,也就是19356.6年,这可比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还要厉害多了。
如果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将停止,空间距离变成零。当然狭义相对论已经封死了这个想法,这个世界不可能存在有静质量能达到光速的物质。
同理,在重力场越大的地方,时间过的越慢。如果在黑洞中,引力场极大,连光也无法逃逸,时间就将停止甚至倒流。
但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没到黑洞里面,一切物质都将被巨大的引力潮汐撕扯成基本粒子。就像速度的时间效应一样,这个理论只能说明越接近极端的引力场,时间膨胀效应就越明显,理论上可以实现巨大重力场中待一天,低重力场观测系的人类已过千年甚至万年的效应。
这种效应已经在行星探测器运行导航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卡西尼号等,在它们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引力场导致的相对论时间延迟效应进行精准的测算和调整,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万里了。
总而言之,古代的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没有任何根据;而今天的时间膨胀效应是一种有理论有实践验证的科学存在,或许未来真的能够实现”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话故事呢。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