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写作初体验:21天16万字,我究竟“说”了些什么?

2019-09-02   发愤的米米

其实我一直对语音写作充满兴趣,原因之一是它在朋友圈的火爆,原因二是它输出效率之高。一个小时输出一万字(甚至更多),是我接触语音写作之前想象不到的,所以当小鸦姐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语音写作故事——近一年的时间内输出250万字,从怀疑到持续输出,将我对语音写作的兴趣提到顶点。与此同时”起航号“社群内瞬间组起一个语音写作小分队,说瞬间是因为十个名额”秒没“,要不是我眼疾手快可能就与这次语音写作初体验擦肩而过了。

如何开始语音输出?拿出手机——下载“讯飞语记”——打开“讯飞语记”——按一下那个“话筒”图标——说话。

就是这样简单,却也不仅这样简单。

语音输出之前的顾虑:

1、语音输出错别字很多怎么办?

2、语音输出有那么多可说的吗?

3、语音输出无法达到打卡要求怎么办?

其实想这么多,不如去行动,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那里。

8.12日,第一次正式语音写作,35分钟,3036字,当时最大的感受是神奇!拿出手机,做好准备,开始自言自语,语音通过app的转化变成满屏的文字,大概瞄了一眼,虽然有”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我的思绪和想法,开口的那一刻是真的可以感觉到情绪的流动,那种感觉就像平静海面下的波涛汹涌,原来情绪和思想的流动比语言快得多,深得多,却是一直被我忽视的”冰山一角“。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继续利用语音输出记录和孩子们的亲子时光,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一些引发情绪的工作……那几天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被倾听”了,特别的舒服与自我接纳,看似无意义的记录,开启了自己与自己最真诚的交流。

最真诚的交流,即记忆与感受的真诚,脑海中开始浮现许多我以为被遗忘的人与事,原来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情绪,如果不去看见,不去梳理,它永远会占住你心里的一角,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而却不自知。而这个最真诚的交流带来的发现:

我是一个害怕承认错误的人,做了错事,我害怕面对,不知如何面对,做法通常是逃避,把事情弄得更糟,当避无可避时,只好硬着头皮承担后果,我也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只会不停的自责,不停的内耗,而内耗会让我产生挫败感,沮丧,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无法一下子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我的潜意识里似乎有一套特别自以为是的原则,当别人给我提意见或者建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可是我的行为却在改变。我不喜欢自己这样“人格分裂”的行为模式。

我每天看似忙碌可是没有成果出来,内心焦虑;我想要的太多,又反而得到的很少很少;我的梦想很大,不知如何实现;这些都让我对自己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不自知。

遇到事情憋着不说,不寻求帮助。

咖啡总是倒太满,一不小心洒出来再费力气擦。

熬粥喜欢米多水少,熬得稠稠的……

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的重复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有因。

原来这就是最真实的我,只有看见,才能接纳,才能改变,才能成为更好地自己。

经过这21天的记录、梳理,在语音输出中一次次地对自己澄清,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可以做的是什么;

在这21天里我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天逆袭计划”,每天静下心来阅读、摘抄、写作;

在这21天里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看到,分析,进而找到解决办法;

其实21天的收获远不仅于此,还有很多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和收获。

打卡结束,还要语音输出吗?答案是肯定的,坚持下去,一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1天后再来记录我的感受和成长。

感谢小鸦姐、感谢大葵、感谢语音写作小组的小伙伴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