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我身边有两类中年失业人群,一类是被动失业,也就是被公司辞退的中年人,另一类是主动辞职,开启人生的下半场,当然这类人不算真正的失业,只不过我们老同事会称他们“待业中年”。
第一类被动失业的中年人自然非常惨了,他们通常上有老下有小,既然是被公司裁员的,那就表示竞争力不高,毕竟已经35岁多,这个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公司要生存,不可能养一堆工资高还没什么战斗力的中年人。所以,对于这种被辞退的中年人他们过得不会很好,都沦落到被辞退,那就表示之前的职业生涯一直普普通通,想必积蓄也不多,加上家庭负担重,肯定过得不会好。
公司的老李就是这样的,他之前是部门年纪最大的员工,每天早上最晚一个到,晚上一下班就没了踪影,而且在公司的群里从来不说话,非工作时间更不可能实时在线处理客户问题。他可能一直以为自己资格比较老,他也没有什么职场野心,觉得就做好份内工作,把公司当养老院就行了。结果,新上任的主管第一时间就把他裁掉了。新主管的原话就是公司不是老干部俱乐部,情愿赔偿也要让这些老油条离开。
老李在一线城市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没有公司会招一个40多岁的基层员工,所以老李的结局可能就是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然后在老家做个小生意,想再找个养老型的岗位可能性微乎其微。后来大家也没有了他的消息,他属于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可能他也不好意思跟老同事有什么联系吧。
老李的情况在职场中非常常见,很多人根本没有职场危机感,还一直以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比年轻人更有价值更好找工作。其实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在现代职场有时候已经成了累赘,你会发现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5年工作经验,最多8年,而且要年龄35周岁以下。没有竞争力的中年人,在职场中已经没有什么生存空间。
第二类主动辞职的中年人则有很大不同,他们通常在原先的行业里已经小有成就,就算没有财务自由也算是有不错经济实力,主动辞职只是要换个方式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当自由职业者,有的是自己开工作室。他们是为了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想在太多有束缚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他们看上去也是失业状态,标准的说法叫灵活就业者,他们这种灵活就业的状态虽然可能收入不稳定,但是也无所谓。
我有一个同事Allen就是在拿了去年的年终奖之后辞职当了一名自由者,主要是做自媒体,每天在公众号上发文章。跟消失在微信和朋友圈的老李不同,Allen是每发一篇文章必定要到各个群里去宣传的,转发朋友圈、微博也是必然的。“失业”后的Allen反而更加活跃,平时不仅要经营自媒体,还会各种旅游、健身,这样的状态令很多要996上班的同事艳羡不已。
Allen本来在行业里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再通过自媒体扩大了影响,所以有公司会邀请他去做培训,有业界论坛让他做嘉宾,还有出版社让他出书等等。虽然从收入上可能不如他之前做全职工作,但是获得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对工作和生活有更加掌控感。
Allen属于那种虽然从事自由职业但是相当于基于自己原来的专业和行业进行的延伸,但是另一位同事老张则不同,他是自己辞职后直接当了一名保险经纪人。老张本来就有很强大的人脉,人缘也不错,所以当保险经纪人就有了非常大的客户资源。他之前在上班时就已经开始研究各种保险,专业知识比那些刚从事保险行业的年轻人还要多。
老张现在的生活主要就是跟踪市面上各种性价比高的保险,在朋友圈里传播保险知识,给大家做各种保险产品的优劣分析。他不主动找熟人去推销保险,但是找他买保险的人络绎不绝,再加上朋友的朋友推荐,他反而收获了比上班时更多的收入。
从上面两个主动辞职开启人生下半场的两名中年同事可以看出,你如果原先本身就有不错的职业发展,即使转换赛道依然能闯出新的一片天。许多生活都是一种选择,并不是选择比努力重要,而是选择跟努力一样重要。
你工作十几年没有努力,人到中年时就没有了选择,但是如果刚开始工作就十分努力,等到中年小有所成后选择反而会多了起来。不懂得奋斗前置的人只能老大徒伤悲。
作者简介:简书、今日头条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者,随手记等各大财经类平台特邀理财作者。已出版个人理财书籍《理财要趁早》、《轻松做财女》、《理财趁年轻——愿你过上想要的生活》,职场励志书籍《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职场精进之路——从巨婴到大咖》、《毕业五年,拼什么成为5%的人》等。微信公众号: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