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农业项目第一完成人谢骏:原创水产养殖模式比美国模式效果好

2020-03-30   海洋与渔业

29日上午,广州市举行第59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省科学技术奖专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主任谢骏介绍了获奖项目“淡水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与尾水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情况。

  谢骏介绍,民以食先,国以农为本。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为保障优质蛋白供给和渔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美丽水域环境的需求,本项目团队以广州为重要的试验区域,持续研究十余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改进,取得了技术突破。

  谢骏说,在水产环境修复技术方面,起初引进了以色列先进的“生物絮团技术”,但是很快发现“生物絮团技术”是利用游动型的微生物技术,养殖户难以掌控,且该技术仅适用于单品种集约化养殖,根据广东省(广州)水产多品种养殖特征,他们发明了强化型生物膜技术,这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解决了以色列技术在水质修复上的不足。再结合不同鱼类品种的搭配,将鱼塘的食物链延长,大大提高了池塘养殖效率,减少了养殖水外排的压力。

  在水产养殖设施方面,发明了“太阳能上下水层交换机”,该机器利用太阳能实现了养殖水体水层交换,达到了解决水产养殖污染和提高养殖效果的目的,一举二得。《科学美国人》对此评价为“一台小设备解决池塘养殖大问题”。

  在养殖模式方面,美国大豆协会一直在中国推广跑道养殖模式,然而这套模式集污效率远远达不到广东省水产养殖的需求,该团队原创性地发明了“气提-气推双式”混合定向流技术模式,相比美国大豆协会模式集污效果提升20%以上,同时节约能耗20%。

  在广州水产养殖经验基础上,该团队创建了池塘尾水人工湿地、高效增氧、人工智能化三种绿色养殖减排模式,提供了整套可行的池塘尾水达标排放工艺方法。为落实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及美丽乡村、美丽海湾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谢骏表示,广州模式引领了广东乃至全国的水产环境修复工作,将成果能转化为切实可见的生产力。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他们还利用发明成果编制了《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该指南由农业农村部向全国发布,助推水产产业复工复产,贡献了水产科技力量。

  据悉,2020年3月25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淡水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与尾水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广东省技术发明奖类唯一的农业项目。


原标题:要养鱼也要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