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周末,出去逛街的时候遇到一个熟人带着她女儿,这小孩子平时在外人的眼中也是乖巧又有礼貌,在能力方面也很优秀,不仅学习好,还会画画和弹古筝。
而在一起逛街的过程中,这个孩子也是很安静的状态,也不用一直牵着手,很自觉的就跟在母亲身边,期间我家孩子闹着要买小黄鸭玩具,便无奈驻足。我在等孩子自己选喜欢的小鸭子玩具时,看到她家孩子站在芭比娃娃的柜台前,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那绚丽多彩的精美芭比玩偶。
每个女孩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芭比梦,我忍不住带着微笑开口对她说:"喜欢芭比嘛,挑一个,阿姨送你当礼物。"小女儿听到这句话,首先是惊讶的瞪大双眼,好像在问我"真的么?"
我笑了笑,正准备继续开口说话,孩子的妈妈却站了出来,一边把孩子拉到身边,一遍带着歉意的说:"不用不用,孩子家里有玩具呢,快谢谢阿姨,说不用了。"
孩子眼里的光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低着头小声的按照母亲的意愿说:"阿姨谢谢你,不用啦。"
看着孩子这样,我的心不知怎么就很难受,但也不好再继续纠缠什么,就在这个时候身边刚好有一个顾客听到我们这边的对话,笑着说:"这女娃子真听话真懂事啊。"
听到别人这么说,女孩的妈妈脸上瞬间就被愉悦得意的神情所覆盖,表扬性的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孩子却全然没有半分开心的表情,只是恢复成平淡的神情。
昨天逛街回来后,晚上我哄好孩子睡觉,写日记的时候想到白天的经历,尤其是孩子那落寞的神情,总是感觉心里很堵。
"你家孩子真懂事!"这句话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可能曾经说过或者被接受过这样的评价,而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
但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么?不见得,有的时候,太懂事其实是孩子过早成人化的表现,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想说给各位家长,孩子过早成人化,牺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乐。
在从事孩童教育心理学专栏笔者的过去时间中,我听到过了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就爱孩子不懂事,很叛逆,我该怎么办?"
我想说,孩子年龄小,好动不易静等情况,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没有家长的刻意引导和要求下,自主展露出安静且懂事的表现,那才能说是奇了怪了,这样的孩子先不说比较特殊怪异的情况,都极有可能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而孩子的好动和注意力难以集中非常正常的,同样,我们站在独立型人格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从根本上是一个独立个体存在,他的思想是不会受到外界绝对性掌控的,而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能力的提升,他们会更加依赖于按照自己的需求展开行动,去探索这个世界中自己所好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原理。
但这在很多具有着"控制欲"的家长来看,就是叛逆的行为,由此对孩子打上了"不懂事""不听话"的标签。
网络综艺辩论性节目《奇葩说》,其中一期节目的辩论题是——"懂事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嘉宾肖骁对这个问题说过自己的理解,当时听过后还觉得有些好笑,现在想来只觉得让人发人深省:"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要懂事。"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随着父母对于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孩子都会过早的变得非常的懂事与听话,这当然离不开父母从小的"教育"了。
一位儿童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孩子的懂事来自于环境压迫,他们别无选择。"
在我看来,懂事从来都不是一个非常确切性质的褒义词,站在孩童教育经验和心理学分析中,懂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束缚性心理障碍。
网上对于懂事有过一句经典的定义:过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而忽视了自身意愿,从而丧失了这个年龄段放肆、任性的权利。
人都是有欲望的,就像开篇那个小女儿,她对芭比娃娃的喜爱就是欲望,在他那个年龄来说这就是非常正常的一个需求心理,但是却因为家长的"懂事评判"而被遭压制。
在现在的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家长越来越活的像个孩子,而且也同时在努力的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大人。
有家长对此解释说:"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他们把事情都学会了,以后自己生活了就不会手足无措,以利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人格啊!"
这么一听,理直气壮的还真的觉得挺有道理,但是真的看到现实,家长们却是做起了甩手掌柜,把自己的需求强行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并且以"尽孝"为理由对孩子进行了道德绑架。
你不听话,你就是叛逆;你不懂事,你就是坏孩子。
我想说,这样"懂事"的孩子,太可悲了。
孩子过早的成人化都有哪些表现呢?其实也很好辨认,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 孩子不敢对大人提出人性的要求
· 孩子不敢对大人做出撒娇的亲密举动
· 孩子从来都不会抗拒大人的选择
· 孩子总是表现出一种无欲无求的超然物外感
还有一个特征,过早成人化的孩子,脸上总是很少见到笑容。
这是因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一直被遭压抑,长时间的这种生活经历让他们对自我产生极大的质疑,从而出现了自卑心理。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充满压力,对生活充满恐惧,他们总是习惯让步,就像软柿子一样任人揉捏,他们没有创造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性选择依赖…
过早成人化的孩子在家长眼中是"懂事的""听话的",但是孩子未来的发展却没有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独立优秀,相反过度的自卑和无主见会导致他们被社会淘汰。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成人化,而是不认同过早成人化,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阶段,在正常的成长规律下孩子应该展露出天真烂漫的孩童真实性情,他们也有权利享受展露自身的需求。家长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可以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适当的成人化可以让孩子具备常人所不能及的本领,但要注意适度。
所以在这里给家长们提出这几点建议:
· 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让他们掌握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适当进行更高层次的能力开发和锻炼。
· 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 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举动,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 通过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共同制定成长计划和规则,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说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 尊重孩子,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尤其是关于孩子的决定时,家长要了解孩子想法和选择,在合理的情况下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
幸福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一个童年,让这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