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而相对应的,有英雄就必定存在庸才,蜀汉的后主刘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甚至于亡国之后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成为千古笑柄。
这样的一个人,似乎是个低能儿,然而这位看似低能的人,却做了四十余年的皇帝,蜀汉政权也没有出现皇族之间的斗争,刘禅真的像演义之中所说,是个声色犬马的纨绔之徒,乃至于低能吗?
事实上,说刘禅是个庸君,大体上是可以的,但说刘禅是个低能儿,就多少有些贬低人的味道在里面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刘禅并不像演义之中所说的那么无能。
大家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看人的眼光是很毒的(马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作为刘禅的父亲,刘老板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德行,然而最后还是把江山交给了刘禅,即使有自己的私心,但刘备应该有一定把握,刘禅能够坐稳皇帝的位置。
有人可能说,因为当时诸葛亮在位,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只是控制蜀国中枢七年便去世了,剩余的三十余年,刘禅基本上掌握大权,如果只是酒肉纨绔的低能儿,有可能压服众人吗?
事实上,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已经开始着手削弱丞相的权力,比如将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二,以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使得两人彼此牵制,刘禅能够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帝王心术的,想想刘老板脑袋精的冒烟,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儿子两招,所以作为一个皇帝的基本素养,刘禅还是合格的。
至于乐不思蜀的典故,以笔者看来,多数原因是为了自保,毕竟那时候刘禅在司马昭的控制之下,亡国之君,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灭顶之灾,装傻充愣的刘禅反而在晋国活得滋润无比,这是刘禅的明哲保身之道。
与之相反,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在亡国之后与司马炎针锋相对,结果三年之后就"被病逝"了,可见刘禅韬晦自保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