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糊涂的儿子,一生与皇权背道而驰,却保全了子孙的荣华富贵

2019-08-02     小妹学历史

雍正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虽然在位只有13年,但他在“康乾盛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选择继承人时更是慧眼如炬,成就了乾隆这位“十全老人”。但雍正还有一位最糊涂的儿子,一生与皇权背道而驰,却保全了子孙的荣华富贵,他是哪位王爷呢?

雍正并不像他的皇帝老子康熙那样“高产”,他即位的时候已经是44岁,儿子们中成年的没几个,再加上他素日节俭,即位后也没有大量的充斥后宫,因此,在他临终前活下来的儿子只有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而弘曕当时只有2岁。

而弘历自幼就被康熙爷喜爱而被养育在宫中,《清史稿》记载:“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这样的精心教养弘历,让雍正也跟着沾光不少。

在雍正八年时,便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𫔎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在雍正死后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五子弘昼则被封为“硕和亲王”,他也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糊涂”王爷,他与弘历的聪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本身就“糊涂”呢?

弘昼与弘历是同年生人,比弘历年纪小三个月,却同岁不同命,他是唯一一个乾隆的兄弟,虽然还有个六弟弘曕,但后来被过继给了果恭郡王一脉为子嗣,只剩下这个同龄的弘昼与乾隆为“伴”。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弘昼自然是知晓这个道理,尤其他们的父皇是上任“九子夺嫡”的冠军,但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和雍正即位后对那些兄弟的贬斥、圈禁、发配,让这弘历、弘昼历历在目。

当乾隆皇帝弘历即位后,仍然还有“九子夺嫡”的余波再现,弘昼作为乾隆皇帝的唯一竞争者,他的处境是极为尴尬而又危险的,随时会受到“九子夺嫡”的余波影响。

乾隆即位后是十分善待这个弟弟的,不但把父皇的雍亲王府赐给了弘昼,更让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等事务,让他参与议政,这是也是极大的“特权”。

面对如此的“善待”,弘昼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仗着乾隆的“善待”,更加助长了自己的脾气,傲慢成性,恣意妄为,君前失礼更是不在话下。

一次上朝时,弘昼与朝廷一品大员“讷亲”发生了争执,不顾形象地在朝堂上、乾隆皇帝的面前痛打“讷亲”,乾隆没有出言制止和怪罪,反而成为了一个“旁观者”看热闹,从此以后,朝廷上的官员无人敢惹弘昼。

除了殴打朝廷官员之外,弘昼还出言顶撞乾隆,一次乾隆在殿试八旗子弟时,弘昼请乾隆退朝吃饭,被乾隆拒绝,弘昼便说“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意思是说“你怀疑我收买了他们办事吗?”如此大逆之举,却在弘昼第二天认错之后,乾隆待之如初。

弘昼的“糊涂”不仅仅与皇权背道而驰,而且还给自己办丧礼,坐在庭院里亲自指挥丧仪,看别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以此为趣。

然而,弘昼的“糊涂”之举其实是伪装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明哲保身,从雍正时期被派往苗疆事务处与弘历一起办理政事,可以看出他本是聪明能干之人。“雍正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见《清史稿》。

只不过在乾隆即位后,他为了减少乾隆对他的猜忌和怀疑,故意做出一些糊涂、荒唐之举,为自己留下“后路”,使自己一生得到善终,更保全了子孙的荣华富贵。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wV86GwBJleJMoPMVs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