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不遗余力反华,借疫情抹黑污蔑还不够,想在南极对抗中国

2020-04-29     大国前沿

在南极问题上,中方一直倡导合同协作、利益共享的大国方针,并得到了欧盟、南美等国的支持。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西方反华势力的崛起,这一和平的交往准则,正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澳大利亚就是这一势力的典型代表。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于4月27日发布了一份名为“睁大眼睛:管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南极关系”的“涉华”报告。该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指责中方,但字里行间对中国的蔑视、诋毁之意溢于言表。

ASPI指出,中方试图利用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实现在南极的扩张,并以此建立符合自己的战略目标。中方对南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期望得到包括澳大利亚的响应。至于是什么样的响应,ASPI没有明说,但明眼人清楚,这只是一般性的技术支持,澳方或有意的曲解。即在南极事务上,中方需要与各方共同协作,以期更好的开发南极,保护南极,为人类造福。

但就是这种共同开发的善意,竟被澳方误解,并以此作为“武器”,反用来制约中方。我们不禁要问了:南极作为事实上的“无主之地”,施行先发现,先开发的方针有何过错。况且中方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并建立长城考察站以来,并未对南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开发,何来与他国争利一说?澳大利亚这边般心积虑,恐怕背后隐藏着深意。

按照媒体的评述,澳大利亚作为“五眼联盟”的成员,或又打出了一张针对中国的王炸。对于澳方而言,在亚洲区域和中方叫板无果之后,开始转战南极,凭借自身有利的地缘优势,间接的抵消中方的影响力也无可厚非。换言之,西方组织已经不满足在家门口堵截中方了,欲在遥远的南极断中方的后路。

但是西方忽略了一个事实:中方虽然进入南极较晚,但凭借多年的扎实运作,已经在该区域建立了稳定的存在。简单的说,中方已经建立了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内的4个考察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在信号交换、保护鲸鱼等项目。反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受困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困扰,在南极少有建树。

需要注意的是,中方在南极问题上一直反对大型商业项目的介入。2014年,在澳大利亚闭幕的南极洲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CAMLR)会议上,中方和俄罗斯就投了美欧在南极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反对票。中方的意思很明确,南极不能成为人类新的主战场,南极作为人类最后的处女地,断不能被亵渎。

从这个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对中方“倒打一把”,颇有瑕疵必报的嫌疑。不过话说回来,在南极进行角力,符合西方一贯的对华思维。抛却地缘政治利益不谈,如何在南极对中方反手,恐怕是欧美等国日思夜想的事情。此次澳大利亚首先发难,就凸显了欧美打压中国,分化中方的险恶用心。

针对此我们必须有所防范。已知的是,中方已经就南极开发事宜,牵头多国,订立了多项守则展开协作。毫无疑问,澳大利亚的出手或稍显迟滞,其破坏中方在南极构建“命运体”的做法不得人心,也终将无果。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某些国家通过对外争端,转嫁内部矛盾的想法愈发的强烈。澳大利亚在这个节点,应该思考如何有效的进行内部防疫,而非简单的向中方“泼脏水”。毕竟南极事关全人类的利益,岂非澳大利亚一方聒噪就可以改变事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myJxnEBfwtFQPkd0c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