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东,五千年的风水故事

2020-06-17   许联斌说风水

原标题:大广东,五千年的风水故事

本文叙述了广东5000年风水及历史文化,阅读时间较长,建议先收藏再看。

众所周知,广东省GDP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的富豪也是一提一大箩:李嘉诚、马化腾、霍英东、田家炳等等。

也许你会说,在先秦时期,广东不是“瘴疠之地”吗?广东只是幸运而已,借着改革开放先行者的角色捷足先登罢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广东有个缚娄古国,它在今天的惠州一带。缚娄古国的富庶程度,并不比同时期的中原差。

《吕氏春秋》载:“坜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

青铜鼎

2000年在博罗县罗阳镇挖掘的春秋墓葬群里出土了大批包含青铜鼎、编钟在内的大批精美陶器、瓷器、铜器、玉器、水晶。

编钟

秦汉时期,秦军攻下南越后,由于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闭关称帝,几十万秦军滞留南越。

秦军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南越国一度土豪了90多年,直到被汉武帝所灭。南越国到底有多土豪,建议去广州象岗山,参观一下南越国王赵眜墓,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赵眜墓珍宝

赵佗曾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人来岭南。这50万人除遭贬的官员外,多数是“贾人”。(商人)

在秦朝,商人都是“贱民”,秦始皇大概是痛恨吕不韦这个“奸商”和他娘滚床单,所以抑商重农。

因此,岭南人优秀的经商血统是有历史依据的。

赵佗转眼一看,发现士兵们个个都是单身狗,狗粮严重不足。于是又叫朝廷送3万女子“帮北方士兵补衣服”。

按野史,秦始皇毕竟算是“奸商的后代”,于是他便效仿仲父吕不韦(上文《吕氏春秋》就是他编撰的),顺手打了个骨折,还掺杂了很多次品:1.5万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浩浩荡荡来到岭南开始“补衣服”。

在这个快乐的补衣过程中,补衣女发现士兵们很想念北方面食,可是南方没有小麦,只有大米,怎么办?那就用大米做面吧。

“桂林米粉”就这样欢快地跳上了历史舞台。

桂林米粉

直至清末,有个牛人出生在广州。和他相比,现在的李超人、马爸爸、王叔叔什么的,都是渣渣。

因为,他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总资产约2800万两银元(当时美国最富的人只有700万两),他叫:伍秉鉴。

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

在这六人当中,只有伍秉鉴是纯粹的商人身份。

伍秉鉴曾开一个商行叫怡和行,他到处贴告示宣传,只需吼一句“君眼明亮,怡和伴你”的广告词就能免费医眼疾,通过这个套路,怡和行的名声响遍了整个广州。

当时大批前往医治的人群中,就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为怡和行打广告

今天的企鹅,某宝,前期免费使用,到后期的疯狂压榨收割,跟老伍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伍秉鉴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深谙此道。以此类比,“双马”就是个渣渣。

因此我们看到,广东人优秀的经商血统源远流长。除此以外,广东还兼有耕、猎、渔三者的先天自然优势。故自古以来,广东都是较为富足的,而不是仅限于当下。

广东人凭什么能长期富足?在山水眼中,这根本不是意外,而是顺理成章的事。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真。”

广东大部分山形,有一个最大特征:圆润饱满。

广东山势 | 益福堂摄

看到这个胖嘟嘟的“面包”了吧

饱满的山体圆乎乎的,在风水中也叫金星体、武曲星。金星不仅主管财富,还主管武贵。

广东梅州山体

袁守定《地理啖蔗录》:“金曰储钱,又为仓山,故主富。”

广东卫星图

《益福堂说风水》书中认为:“山饱人富,山饥人贫。”“山饱”指山体饱满、肥厚,代表着山体的圆鼓丰隆。“山饥”指山体单薄、削瘦,代表着山体的纤细薄弱。

广东卫星图(广东人吃面包都吃撑了)

风水中,土为龙肉,石为龙骨,河流为龙的血液,植被为龙的毛发。所以山肥也代表山体的土层厚,山瘦也代表山体的土层薄。

山体饱满 | 益福堂摄于清远

以人来比喻,饱就是圆嘟嘟的人,饥就是瘦骨如柴的人。以植物来比喻,饱就如冬瓜,饥就如万寿果。

除了这个原因,广东的水势也促使了广东人民的富足。

广东的珠江流域是除“江淮河汉”(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外,中国最大的一条流域。

黄河造就了陕西的千年帝都、以及中原(北京、郑州、济南)华夏文明;汉水影响了如汉中、襄阳、武汉等城市,长江则滋润了重庆、长沙、南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淮河则造就了苏杭一带的千年富足。

珠江流域,主要由西江(发自云南,经过广西到广州)、北江(来自北边韶关南下)、东江(来自河源经过惠州、东莞)这三条支流汇聚而成。

珠江水系图

可以看到,西江河的旁边,城市非常多,比如南宁、梧州、肇庆。北江有韶关、清远。东江有河源、惠州和东莞。这三条江水汇成珠江后,又孕育了广州、佛山、中山、深圳、香港等城市。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口口声声地说:“山管人丁水管财”。

其实早在明朝,有一对牛逼的双胞胎。他们早就参透并预言了这一切。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明白罢了。

徐继善、徐继述《地理人子须知》:“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

《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一词来源于此)

得水,是古人认为形成优良居住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我们把理论依据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看:

从珠江流域的水源上来说:西江在整个广西的水势不如广东的珠江大,所以广西自古都没有广东富裕。

从北江来说,韶关市地处北江的源头,水势小。因此在广东,粤北地区一直都较落后。

从东江来看,河源是水源,所以河源一直不如下游的惠州、东莞发达。

珠江流域 | 益福堂原创

这种山水和人的因果关系,并不局限于当下,也不局限于广东,而是上千年以来,放眼天下,一直如此。

看到这,你觉得广东人只是个多金的土豪而已吗?才不是呢。

粤菜精致,这是大家公认的。简单地说,从肉块切的大小程度来区分,就属于小巧精致型。

粤菜其实并不单指广州菜(广府菜),其实还包括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

粤菜的一些经典有:白切鸡、蜜汁叉烧、干炒牛河、广东早茶、老火靓汤、罗汉斋、萝卜牛腩煲、潮州牛肉丸、潮汕鱼丸、潮州打冷、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猪肚包鸡、盆菜等。

蜜汁叉烧

精致,也代表着讲究。但是讲究,有时候也会被外省人看成矫揉造作,显得不够豪气。

比如山东水浒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广东本地人中是极为少见的。

广东人喝茶都用功夫茶那种鼻屎般大小的杯子,你要他用碗喝酒?不存在的。

广东功夫茶

广东人讲究少吃多餐,讲究营养搭配。

有一次,益福堂宴请一位北方朋友吃乳鸽,他眼一瞪,那幺小一只啊,一口气整整吃了20多只。这在广东本地人看来,是很奇葩的。

益福堂是客家人,其实一开始接触广东本地人,去他们家吃饭也感觉挺委屈的,三五个袖珍小碟子盛上菜,菜里的肉都快剁成米粒般大小了。

心想要按自己家的吃法,这桌子菜还不够我一个人下饭,至少应该一口吃一碟才算痛快。(关于广东人喜欢吃野味的争议,后文另述)

精致,有时候也会被人说成小家子气。路边店卖雪糕,一根冰淇淋20块,走过去质疑:“这么贵,金做的?”,能这样问的,很可能就是广东人。

在广东过年的小朋友,就算收上一麻袋的红包(利是)也不足一万块。份子钱也是全国最薄,彩礼更是形同虚设。

所以,精打细算、实用、实在,是大部分广东人的经济观念。

而且,广东人的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做得比较细致的。比如,广东人洗澡是整个中国最勤快的。

我们不应该说,广东气温高所以每天洗澡。同纬度线上的越南和缅甸,为什么就不是天天洗澡?按气温来说,那非洲一天至少该洗三次,但事实上,非洲人根本就不爱洗澡。

江西南昌大学,本地学生两天洗一次澡。

北方同学诧异:原来可以两天洗一次澡啊?

广东同学诧异:就是,还能有这种操作?

两者疑问一致,诧异原因却千差万别。

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大概是投胎的时候跑偏了。好好的一个艺术天才,花鸟画堪称一绝,偏偏就做了个皇帝。

一如他发明的“瘦金体”那么瘦弱,他最后被金人掳走囚禁了9年,被羞辱致死。(水浒传里那个皇帝)

瘦金体

宋徽宗在没做皇帝之前,被封为端王,住在今天的广东肇庆端州区。

我想你也猜到了,这种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奇花异石的皇帝,肯定会到处搜罗和书画有关的东西,比如文房四宝。

端砚就此应运而生。产自广东肇庆的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它石质精致优良,雕刻精美华丽。

端砚

广东的粤绣,也叫潮州刺绣,是潮州地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自明清以来甚为鼎盛,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以上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广东人的精致。

粤绣

清末1841年,广东大埔县出生了一个奇才。他追求极致和精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早年贫寒,后来成为富可敌国的南洋首富,曾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他不仅是中国第一瓶白兰地的制作人,还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他叫张弼士。

1892年,他应邀回国亲赴山东烟台,精心考察烟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并投资300万两白银,开辟3000亩葡萄园,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基地。

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牌。

张裕金奖白兰地

1916年,张弼士在印尼巴达维亚病逝。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途中荷兰及英国殖民当局下半旗致哀,百姓则点香路祭。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悼念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商界奇才。

张弼士故居 | 益福堂摄

益福堂第二次去张弼士故居时,看到他的孙辈退休后在那里居住,山水环境非常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聆听、参观。

张弼士故居|益福堂摄

其实广东人的精致,并非偶然。而是在山水情意的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益福堂有一个朋友,和珠三角一个本地姑娘交往。

姑娘说:“我家在广州郊区,有座好高好大的山哦。”

朋友给了她一串白眼。第二年带她回到湖南老家,姑娘一看湖南的粗山壮峰,惊呼:“比起你们这里的山,我们那的顶多就是个小馒头!”。

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显而易见,人如其山,这才是根本原因。

在广东人口密集区域附近的山体,大部分有个特点:精致圆润。

广东山势 | 益福堂摄

精致,是指山体小巧圆润,山体没有破碎石块露出,也代表风水中“尖、圆、方”的特点。

广东山体的圆润精巧,导致居住在此类山体附近的人富足,精致。

益福堂走过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山水,除韶关丹霞山有一片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外,其他地方的山,大多圆润秀美,特别是珠三角、梅州、粤西一带。(但丹霞山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离韶关和仁化都有一定距离,所以影响的人较少)

广州山势

现在让我们穿过现代,遥望远古年代,看看广东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抿了一口醪糟水,瞟了一眼殿下的王贲。

王贲赶紧出列: 十年间灭六国,凭如此高效的秒杀速度,大王雄才,定能名垂千古!

秦始皇叹了口气:王贲啊,自你灭齐以来,寡人这一天天逛吃逛吃,没事就看着工匠们捏兵马俑,无聊得很。要不你整点啥刺激的玩意儿来乐呵乐呵?

王贲沉吟一会说:大王,我觉得把“百越”秒下来,应该挺好玩的。

百越

战国时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由于这些地方小国众多,所以被统称为“百越”。

南越,大致范围就是现在的广东。越和粤通用,所以广东现在简称为粤。

这个秒杀任务,交给了秦将屠睢。公元前219年,屠睢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征百越。原以为能轻松碾压,结果双方激烈互怼了一年,你来我往又耗了四年,最后屠睢战死。

秦始皇一看,卧槽,这下玩大了。于是赶紧派任嚣接班屠睢。任嚣反手就是一个神补刀,在公元前214年把西南两越征服。

一开始,东越(浙闽)这个脆皮,一年不到就被秦军秒了。

屠睢率军来到广西北部,开始攻打西越,屠睢以为这次和中原掐架套路一样,两方主帅在阵前对喷一番,喷累了再喊个一二三,冲啊,然后双方同时冲锋。

谁知对方首领译吁宋完全听不懂他的中原“鸟语”,这边屠睢正喷得龇牙咧嘴唾沫飞溅,译吁宋二话不说直接甩飞矛、砸鸡蛋。

屠睢口水都来不及擦,赶紧应战。双方就这么来回互怼一通,秦军战死30万,才把两越首领译吁宋斩杀。

这正是:自古喷子多寂寞,唯有赢者留其名。

译吁宋死后,两越又推举新统领桀骏抗秦,这些长期和野兽混居搏杀的土着人,把秦军当成野兽来猎杀,一天到晚搞偷袭,弄得秦军在三年时间里,睡觉时都抱紧兵器。

就算是这样,屠睢还是在一次越军的偷袭中被毒箭射杀。

任嚣接班后,修正了这种“一喷二骂三搏杀”的二逼战术,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先带一批人住下搞建设,稳定后再攻下一个地方。

他还在广西兴安县开凿“灵渠”连通湘江和西江的水路,以解决粮草运输不及时的问题,最终成功补刀,征服两越。

任嚣童鞋在这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补刀,也是要技术的。

灵渠 | 源自新华网

灵渠,比都江堰略晚,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不久后,秦国在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轮番轰炸下,乱成了一锅粥。

同时,南海郡尉任嚣病死,副将赵佗接任。

他吞并了桂林郡(柳州一带)和象郡(北海一带),封断了与中原连接的五岭通道,自此南越和中原隔绝,赵佗建立南越国,史称南越武帝。设首都在今天的广州越秀区(古称番禺县)。

南越建国初期

南越国范围:东至福建南部,西含广西、贵州,南括海南、香港、澳门、越南部分地区。

这是有史以来,广东第一次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上广东的变化性那么强,从山水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真。”

《地理统一全书》:“所贵者活龙活蛇,所恶者死鳅死鳝。山若低小更瘦弱者,死鳅鳝也,若活曲而不反者,活龙蛇也。”

梅州灵动山水 | 益福堂制图

《发微论》:“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与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厌弃不顾之状,虽或暂为矫饰,而真态自然不可掩也。”

灵动的山势,导致了多变的广东。广东山水,不仅山体灵动变化,而且山势也变化万端。

广东清远山体灵动图 I 益福堂摄

广东第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1800米到1000米之间的峰峦共有400座左右,一路错落有致,越跌越低,直到珠三角海拔只有38米。

广州龙势图 I 益福堂制图

这种高落差、层层递减的海拔顿跌,正是《葬书》中“势为难”的“势”。(后文另述)

四会、肇庆一带跌落龙势 I 益福堂制图

那么广东除了“变”,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总体来说,广东人本性纯良,勤劳务实,民风也算不上彪悍。有史以来,广东只出过两个“歪人”。

出生在广东高州的高力士,曾辅佐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一辈子忠心可嘉。但也为人诟病:促成玄宗对杨贵妃的迷恋,对造成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个是有争议的汪精卫,他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籍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祖坟都在浙江,权且算他是半个广东人吧。

汪精卫

他早年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从辛亥革命的英雄,变成遗臭万年的汉奸。

有人说,他是宁可委屈自己,保全大局;更多人说他年青时的满腔热血,不能保证以后不会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

在广东,有位“端坐”千年的大圣人。

他千年不朽的真身在韶关的南华寺,因而也有人误会他是韶关人。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南华寺

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时至今日,他对佛教的影响仍然极其深远。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生于广东新兴县。

惠能所作的这首佛偈,流传盛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大师故里山势 | 益福堂摄

在之后的【益风说】四川篇中,那个逃往四川顺利完成避难任务的唐玄宗,他手下有个丞相,这个人一辈子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

在这位丞相死后,每次面见推荐新宰相的人,唐玄宗总是先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这位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君子,是出生在广东韶关的张九龄。韶关,也因此被誉为“风度之城”。

张九龄

张九龄象棋下得溜,唐玄宗来找他下棋,下不赢又不服输。于是唐玄宗把杨贵妃撂一边,天天缠着九龄陪他玩儿。

九龄心里着急:你不要老婆就算了,江山你也不要是几个意思?

一天,两人下棋。张九龄说:“陛下这样沉迷下棋,老婆都不管不太好。”唐玄宗头也不抬,摆弄着棋子:“不要紧。”九龄又说:“陛下这样只顾下棋,不理朝政不妥。”唐玄宗急着将军:“不要紧。”

这时九龄被将军,他并不起仕救帅,随手上了一步卒。唐玄宗提醒张九龄要保帅。张九龄若无其事的说:“不要紧。”“你不顾将军,吃了帅你就输了,还说不要紧。”

九龄哈哈一笑:“陛下好比象棋的帅,帅都一动不动,其他子怎么动也是废的。”唐玄宗顿时面红耳赤。

杜甫曾想把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张九龄,未能如愿,晚年想起来,深感惋惜。

这在杜甫《八哀诗》中可见: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前些年,益福堂去到梅州大埔县的三河镇,深感山水之气象万千。未曾想到400多年前,曾有个55岁的老头途径这里,也曾称赞此地“山川形胜”,并把自己的墓地选定在此。

在他第三次被朝廷启用为兵部尚书的时候,他已经在这次旅游半途去世, “未闻命而先卒”成为他的人生遗憾。

这个潮汕人,就是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的翁万达。

张居正评价:边臣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翁万达的威望远播异邦,比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翁万达墓前朝山 | 益福堂摄

有位广东人,是个抗清名将。他在和清朝搏斗的过程中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胜利。崇祯帝期间被重新启用,1629年他率兵击退皇太极。

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的余党纷纷对崇祯说:“肯定是他故意把清兵引到京城,好让陛下欣赏他的现场表演,以体现自己如何牛X。”

皇太极也乘机写信给崇祯表示:“对对对,他不仅引我入关,他还说,我跑,你来追,你追上了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崇祯觉得皇太极的话有很强的逻辑性,于是以通敌叛国罪将其凌迟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3543刀”。

他叫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待考)。他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

有位爱国英雄,他出生在今天的广州市海珠区。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他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光绪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他是邓世昌,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表纪念。

邓世昌

有位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他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他是被称为“抗战中歼灭最多鬼子的中国将领”薛岳,他生于广东韶关的乐昌。

韶关端正父母山

所以说,历史上广东虽有一个半“歪人”,但圣贤、忠臣、民族英雄却非常多。因此广东并非我们调侃中的“南蛮之地”,广东人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野蛮。

司马头陀说:“以端方而知其忠,以倾侧而知其佞,柔乱以知淫,卑劣以知贼,粗猛以知恶,瘦薄以知贫。粹美知慈,威武知断。”

广州端正父母山

《益福堂说风水》:“山广人宽,山逼人窄,山端人正,山歪人诡”。广东的山势大部分端端正正,凛然正气,很少歪斜、凶恶的山体。

江门新会区 I 端正父母山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勾勒着广东的肖像,但似乎从未有人真正窥见过广东的灵魂。

广东也有致命的缺陷,也有一些隐藏在山水中的大秘密,它们会是什么呢?

假如,有一天广府人和潮汕人掐架,客家人肯定会出来做“和事佬”:别闹啦,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可要是广府人和客家人掐架,潮汕人会双手一摊:关我屁事,我继续赚我的钱去。

但要是潮汕人和客家人掐架,广府人会出来充当“法官”训话:你不对,他也有不对。

广东人主要分为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其实以前广府人并不称自己为广府人,客家人也不叫自己为客家人。这两个词源自广东兴宁的客家人——罗香林写的《客家源流考》。

这三类人的来历、文化、语言、饮食都差异巨大,有时相互排斥甚至群殴,但有时又相处和谐。而且他们自身内部又非常地团结。这就是有人觉得广东人传统,但又排外的原因。

这么跟你说吧,广东人这些矛盾的特点,正是广东的管辖范围复杂所导致。因为自古以来广东就一直在辗转变迁:

从百越时期的诸多零散部落,到前文所说秦南越,兼并了周边大部分地域。汉武帝灭南越后,设了“十三部”把广东打碎得七零八落。三国吴国,把广东广西分割,广东属交州,至此,“广州”一词形成。

古代广州

西晋,把广东分成74个县。唐宋分岭南西路和岭南东路,这是“广东”一词的来历。明代,雷州半岛、海南和广东合并。清代,设两广总督监管两广,衙门初设肇庆,后来搬迁。

历史上,韶关地区也曾属湖南(长沙郡)管辖。潮州地区也曾属福建管辖。

在中国,管辖范围变更、被打散的省份有不少,但长期被整得一塌糊涂的,唯有广东。

直到今天,还被割出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四个特别区域,海南则另起炉灶。

广东表示蓝瘦香菇

是不是看起来很乱?那就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从广东人的来历说起吧。

广府人,主要以前秦人和百越人融合为主,也含有少部分唐宋等战乱时期的汉人。广府人主要代表的是广东的仕官上流、管理阶层。

客家人,主要是历史各时期中原战乱南迁的汉人,后期和广府人长期通婚交融而成。

潮汕人,总体来说潮汕是由古汉人和福建人,以及少量广府人组成。

潮汕人比较特殊,他们既神秘又复杂,益福堂在这里就多说几句。据综合近30年,历代基因采集结果来看,潮汕人父系Y-DNA中,85%为早期中原汉人特征,7%为苗、瑶、畲特征,2%为百越特征,6%为其他。

潮汕人父系Y-DNA占比

数据归数据,要想得知潮汕人更深层次的特征,益福堂认为,应从他们的历史起源来看,这样也许更有说服力。

位于普宁虎头埔的新石器时期窑群遗址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较高的手工技术。粤东文明与中原文明同步并行。

新石器时期窑群遗址

这就是浮滨文化,它是潮汕文明的一支,也是较大区域性(粤东、闽南)的先古文化。浮滨文化是拥有青铜武器的好战血性的航海文明,富有海盗气质。

缚娄古国,就有浮滨文化特征,但生产力比浮滨人更为发达。

它处在东江流域的惠州博罗,在秦征百越时期,缚娄古国地处广东东边,西边则秦越战乱,缚娄百姓必定会往东边福建方向逃离。

有历史证明,缚娄人的发源地就在广东东北和福建交界一带。因此,缚娄古国极有可能就是远古时期,第一批大量搬迁到潮汕周边居住的群体。

缚娄古国

为什么推断缚娄百姓会东迁到潮汕呢?

一、战争迁徙规律:如历史上每逢中原战乱,百姓都纷纷南迁。如日寇攻下广州,珠三角百姓都逃往粤北,至今有些定居粤北的老人,就是当年“走日本”北上而来的。

二、山水情意原因:东江流域、潮汕区域一直都和广东其他区域存在一定隔阂,这在山水中都有明显原因。详看后期文章。

同时,东越(浙闽)在一年内被秦征服,按战争迁徙规律,这一带闽东的黄土仑人(3300年前闽部落的一支)就极有可能有一部分迁入潮汕周边,被秦统一殖民后相继融入潮汕。

前文说了,前秦时期赵佗曾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人来岭南。这50万人除遭贬的官员外,多数是“贾人”。(在秦朝商人都是“贱民”。大概是秦始皇痛恨吕不韦这个“奸商”和他娘滚床单,所以他抑商重农)

秦始皇

既然是商人是“贱民”,珠三角是仕官阶层,而且人口相对饱和(这也是明清时期发生土客之争的原因),而西边又是被赶迁的百越(西瓯)少数民族。

那么东边韩江流域的潮汕,就是最适合安置这批“贱民”的地方。由此可以断定,最起码有很大一批商人都被管理者逼迁到潮汕一带。

所以,潮汕人优秀的经商血统,可以追溯到前秦时期。

潮汕除了融入了以上四种文明,汉人也在中原战乱时不断涌入潮汕。

早期大部分汉人由福建迁入,先前在福建莆田停顿,后经泉州漳州到潮汕,迁徙基本停止,也有少部分继续迁入今天的中山和雷州等地。

而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据不完全统计,古代莆田共有2482个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所以这些迁徙给潮汕带来了优秀的血统和文化。

后期,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汉人从江西赣州迁徙到梅州,终点为潮汕,这是汉人最后一次大规模迁入潮汕。

潮汕人迁徙历史图 | 益福堂制图

综上所述,潮汕人拥有浮滨人的海盗热血,也有缚娄古国的远古生产力,既有先秦大批的商人基因,又有黄土仑人的野蛮遗传,还具备大量迁入的古汉人血统和文明。

这些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在潮汕人的信仰中就可见一斑,潮汕人信神、信佛、信风水、信命。

潮汕人既拜海神妈祖,又拜土地神,既拜佛祖,也拜灶神,既拜月娘,也拜开漳圣王,既拜财神,也拜城隍,还拜福德神(伯爷)等等。

海神妈祖

而自南宋以后,潮汕的文化、语言、饮食等就基本未受大的影响。所以潮汕人保存了较好的古汉文明。

因为山水环境,因为血统,因为传承,所以潮汕人在中国人中独树一帜,显得非常独特。

其实,潮汕和当今风水的命运何其相似!两者都是历史悠久,一脉残存,有时显得敝帚自珍,被世人所误解和排斥,但又不屈不挠地散发着熠熠光辉。

益福堂常感叹:“我怜惜风水之心,一如我惜潮汕之情。”

当然,现在的广东早就不再是广府、潮汕、客家这三类人的天下了,如今广东至少有几千万人口,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

广东的杂,不仅体现在地域和人群。广东的语言,广府话(粤语)、客家话、潮汕话都自成体系,语言自身内部形成过程复杂,而且三种语言差异巨大,三者之间几乎没有共通性。

广东方言:粤语、客家话、潮州话、肇庆话、南雄话、惠城话

广东的饮食,也较为复杂。广府菜讲究清淡、精细,轻油盐。客家菜讲究香浓、重油盐,以肉类为主。潮汕菜擅长素菜、甜菜,烹制海鲜一流。

潮汕菜:卤水拼盘

广东的地域分割混杂,人群复杂(广东是56个民族齐全的省份),饮食驳杂,语言也呈现多样性。

以常识来说,这是环境的复杂所导致,广东有山地、丘陵、珠江平原、海滩、岛屿等组成。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真。

在中国,龙脉山势集中紧凑的有湖南、四川等地。但广东的山水,总体观之,杂乱无章。

广东山势杂乱

于形势风水中的山水情意来说,是因为广东山势有山地龙、平岗龙、平洋龙、平地龙所有龙势。

水势有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四支河流,以及海水、湖泊水等复杂情况。如此复杂的风水情形,实属中国第一。

比如广州的平岗势,以珠江水横拦。

广州平地势

比如韶关的山地势,北江水夹流。

韶关山地势

比如惠州的平地势,得东江、西湖两水滋润。

惠州平岗势

比如佛山平洋势,得珠江水。比如肇庆得山地势,开平洋龙得西江水、星湖照应。比如深圳、香港得珠江水、南海水相辅等等。

这时我们发现,广东每个城市的山水情意都风格迥异,无一类同。

毫无疑问,正因为广东复杂的山水情意,从而造就了复杂的广东人民。

秦灭六国仅10年,征一个百越却花了6年时间。所以也有史学家认为秦朝之所以那么短命,是和征百越耗了秦的元气有关。

秦军奴役两广后,实际上秦军和百越之间的小争斗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总算以赵佗称帝结束。

广东人大致分为: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百越遗民(少数民族)四个人群。他们内部都很团结,外地人有时很难融入。

在改革开放前,识趣的外地人都知道:粤东(潮汕)和粤西地区的人最好不要招惹,他们的宗族观念特别强。招惹了到时候就不是单挑,而是你一个人单挑几十号人。

关于家族观念,现在看看广东各地祭祖时的盛况就知道。那阵势,全市交警都得出动帮忙指挥交通。

高要数万人规模的邓氏祭祖

他们内部很团结,不仅外地人难以融入,这四类人群相互间也并不融洽。

在清末广东多地都发生的土客械斗,从明末一直到清初持续了好几百年。其中又以清朝最为惨烈。

有个土人领袖叫冯滚,他经常向云乡的客家人打单(类似收保护费),但被一个客家领袖高三拒绝了,并把冯滚派来的马仔杀了。

于是冯滚派兵攻打云乡,但打不过。于是冯滚派人潜入客乡,秘密将高三的小儿子杀害。

高三是个土豪,发誓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组织客家人和土人死磕到底。于是恩平、开平、新宁、高明、高要等地的客家人纷纷加入这场群殴。

土客之争就被这根导火线点燃,而且一燃,就是一个多世纪。其中,洪秀全集团就是在这段时期发展起来的。

客家建筑

清政府一开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但后来发现实在是无法袖手旁观了,因为民间武装力量有事没事就来广州省府闹事。

土客械斗尤以新会(包括江门,当时新会管辖江门)、开平、台山、恩平这“四邑地区”的土客械斗,最为惨烈。

四邑地区在广东西部,从明清开始,粤东的客家人移民到四邑地区,清朝末年,四邑地区本地人和客家人,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大械斗。

这场土客大械斗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都死伤惨重,最后大部分客家人被赶回了粤东原籍地。(“土”指的是四邑本地人,“客”指客家人)

这段时期,广东一些稍有家业的乡绅,都重金养有团练,平时看家护院,械斗一起,全村全县纷纷聚集参与群殴。

在这种处处磨拳赫赫的氛围下,武术就被无形中推崇发展,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人的祖辈,就是在这些械斗重灾区中磨练出来的。

电影《叶问》

因此,自古以来广东都极其包容,但在包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就这样,广东人民一直在冲突、包容,再冲突、再包容之中,持续折腾,从未停止。

后续推出一篇四川系列,我们将会看到四川,就像一大群恣意生长的藤条。

四川山水散漫

但是广东的山势,就像是一大片参天大树。有共同利益时,大家和平相处歌舞升平;一旦有了分歧,便抱团群殴,你争我抢,乱成一团麻。

广东山相斗,水相会。而山代表人,水代表金钱、利益。

广东山势相斗 | 益福堂制图

广东水势相会 | 益福堂制图

综上所述,山水总是那么安静,甚至安静了千年万年。它从未直白地对我们说过什么,但它却用无数的历史事实在警醒世人——它仿佛在朝我们呐喊:“看吧,当你完全忽视我存在的时候,其实我一直都在。”

看山水情意,品世人沉浮,人生乐事,莫过于此;看山水情意,品世人沉浮,亘古不变,不过如此。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以山水的角度,看到这样一个广东:过着富足的日子,吃着精致的美食,有着变通的性格,秉着正派的传统。广东人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南蛮”,而是有着英雄血统的土豪,语言中也蕴藏着古汉人的风骨。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但也有着抱团取暖,互相争斗的往事。

下期看四川~

来源:益风说

作者:许联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