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油】你知道“加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2020-06-10   荼然笑了

原标题:【中国加油】你知道“加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疫情期间,我们会在微博上写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我们在看拳击比赛的时候,会为自己的偶像打气,大呼“加油”;

学生时代坐在看台上看学长们打篮球,也会花痴一般的喊着“加油”;

进入考场前,心中会默念“加油,我能行”。

“加油”这个词不仅仅是给机动车补充油料那么单一,它成了一种补充能量和加强信念的咒语,给别人,或自己。

那你知道“加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必须先说一下一个晚清名臣张之洞,1889年11月25日,张之洞抵达武昌司门口,从此开启了他督鄂的19年之旅,武汉的命运也从此改写。

张之洞在武汉开办了远东第一座钢铁企业,此举为武汉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张之洞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

张之洞在武汉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汉阳造”曾经是最著名的中国本土武器。

与此同时,他还大修堤防,使武汉拥有今天这样的城市规模。

大办教育使得武昌的办学之风兴起,他创办的自强学堂就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就是张之洞创办的农学堂。

张之洞在武汉做了那么多意义重大的事情,因此有人把他成为“武汉城市之父”。

中教数据库(投稿·写作·订阅)相关文献:

《试论张之洞在秀英炮台修建中的作用》

《张之洞与武汉近代教育》

《张之洞与近代武汉教育思想的转变》

如此优秀的人,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其家庭教育,接下来我们开始说一下张之洞的父亲,张瑛。

张瑛是清朝道光年间贵州省兴义府的知府,上任后,张瑛从自己的工资(俸禄)中挤出一部分钱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我想,张之洞之所以大兴教育,是受到其父的影响吧。

自掏腰包发展当地的教育,这无疑是对当时年轻人读书的鼓励,他还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派出差役,带着油桶四处巡查,如果发现有读书人正在挑灯夜读,就给他的油灯里面添上一勺油,并且要喊上一句“知府大人给相公加油~”。

大家看到了吗?“加油”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当我们喊“某某加油”的时候,大家应该知道,这个词是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的父亲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