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博贺渔港濒临南海,港湾呈狭长形,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0.7公里。渔港码头岸线全长890米,从北至南依次为渡口码头、水产码头、渔政码头、明珠码头、盐坨码头,再往南是综合执法办证中心、防波堤及博贺湾大桥,港外为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放鸡岛。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它从昔日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全国著名的十大渔港之一。
茂名市滨海渔港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渔港建管中心”)副主任肖天葆介绍说,博贺镇现有渔船约1300 艘,总功率约21万千瓦,海洋捕捞年产量约16万吨,产值约14亿元。在这一次的“广东十佳最美渔港”的评选中,博贺渔港是网上投票的第一名,综合评分的第二名,可谓众望所归。
肖天葆介绍说,博贺渔港是拥有千年历史的避风良港,渔港面积、码头长度、渔船数量、单船马力、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卸港量等七项重要指标位居全省前位,先后荣获广东省最大渔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广东省文明渔港、国家二级口岸和广东对台贸易点等称号。
正值休渔期,记者从电城镇坐船过去博贺码头的时候,渔船都整整齐齐地停靠在码头上,井然有序。除了当地的船,港池里还有好几艘深圳牌渔船。博贺海雁渔委会的李孔春告诉记者,原本博贺港都是小中型木制风帆船,现在全部换成了中心海远洋的优质钢质船,博贺镇现有渔船1300艘,总功率约21万千瓦。“博贺是广东省渔船钢铁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渔港,这里渔船木改铁,是渔民通过集资贷款完成,都不花政府一分钱。”
肖天葆介绍,目前,博贺渔港码头上已经有油库3座、制冰厂13间、冷库10间、自来水厂1间、供水船10艘、运冰车30多台、渔业机修厂13间、网具厂3间、修船厂1家、大型海鲜冷藏运输车辆 200 多台以及渔具加工厂16间。
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博贺渔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的步伐,进行渔港沿岸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其中,由当地政府投入建设的博贺湾大桥及连接线正在施工 。“开车从博贺渔港出发到高速路口,现在要一个半小时,等博贺湾大桥建成后,只需半小时,可大大缩短出行时间。”肖天葆表示,博贺湾大桥预计今年十月就能通车。
除此之外,目前,博贺渔港立面改造已部分完成,防波堤正在加固,渔港中心办公楼正在修建、渔港标志及场景雕像在筹备,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及室外显示屏准备安装、博贺渔船逐步钢铁化,博贺中心渔港东岸码头正在规划中,渔港正变得生机勃勃……
已经70岁,自称“土生土长老博贺人”的李孔春表示,博贺渔港当年就是一个小渔村,由于博贺港湾水质优良,无大的河流注入,泥沙来源少,淤积小,条件十分优良。“这里捕捞的优质品种主要是马鲛鱼、带鱼等。未休渔期,码头上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交易,买卖一直要持续到早上的六七点。”
“每天的交易量很大,渔获一上码头,本地就能消化掉,还有四面八方来的渔船来卖鱼,一天下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鱼,都能卖完,甚至是小杂鱼,有多少销多少,从来不‘忧’卖。”老渔民李兴礼说,全国各地来买鱼的商家很多,渔获大多还没到岸就被人订购一空了,交易时码头上十几个泊位全部停满船,每个泊位两条船,妇女在码头上拿着盆子接,每个盆子约装50斤。“码头一天交易几万盆的鱼,太多人来买,导致博贺的鱼价反倒不便宜。”
“虽然近年来高经济价值的渔获少了,但是由于渔港历史久,早已成行成市了,什么规格种类的鱼都能找到买家。”李兴礼分析说,因为博贺一直都是大渔港,水路畅通,路上运输也方便,补给及时,配套设施已经很完善。“一般来说,优质鱼会被大公司收走加工,或者是直接拉到珠三角和湛江去卖,下杂鱼就会被加工成鱼粉。”
据悉,由于博贺渔港地理位置优越,水域宽阔,渔业配套基础设施较齐全,吸引了周边渔港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乃至越南等地区的渔船前来装卸、靠泊、避风、补给、交易。
目前,渔港建管中心主要负责渔港的工程建设管理;渔政部门主要对渔场进行巡视监督,检查渔船执行国家渔业法规的情况、维护渔场生产秩序;渔委会管理人员协助证件办理等,当地有海雁、海鹰、海燕、新港、新海5个渔委会。
说起博贺渔港获得“广东十佳最美渔港”称号,李孔春表示,当地人已习惯经常有记者来博贺采访的场面,“我们是网络投票的第一名,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渔民人数很多,而且都有认同感。”李孔春说,评选活动在网上发起投票时,当地政府发动了群众,渔委会通知到了当地的渔民,大家互相告知,踊跃投票。
“渔船多、码头长,功率大,吞吐量大,都是博贺的优势,码头和街道连起来约900多米,试问广东哪个渔港码头有这么长?”李孔春自豪地说。
历史上,这里曾是重要的避风港、中转站,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渔港周围有斧头山、放鸡岛、冼夫人庙等旅游景点,一年一度的开渔节更是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促进渔港经济区的发展,我认为可以结合休闲渔业,可以把不能出海生产的渔船用来做垂钓。”李孔春对博贺渔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