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能逆天到啥地步?美国炸弹狂人恐袭16年,他一席话破案

2019-12-22     快哉风

  文/快哉风

  那一天,纽约警察终于想起了被炸弹狂人支配的恐惧。 

  1940年11月16日,纽约曼哈顿的爱迪生能源公司在窗台上发现了一枚小型的管制炸弹,附带的纸条上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这是给你们的。”署名是“F·P”。

图:40年代的纽约


  炸弹并未爆炸,警方调查了几个可能对公司不满的员工,然后撤案。一年后的1941年9月,又发现了第二枚未爆炸的炸弹,构造和第一枚几乎一样。

图:“F·P”投放的部分炸弹


  这年的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了二战。这时,纽约警察总部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在战争期间,我将不再安放炸弹——出自我的爱国心。但之后,爱迪生公司将为他们卑鄙的行为还债。”署名依然是“F·P”。

图:“F·P”给警察的信


  纽约警察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知道他们错了。

  从1950年3月开始的6年里,纽约被恐怖袭击支配了:一系列炸弹被投放纽约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如派拉蒙剧场、中央车站、宾夕法尼亚州车站、无线电城音乐厅、纽约公共图书馆、港口管理局巴士总站和纽约市地铁,警方发现共有33枚由金属管、黑火药和手表部件组成的自制炸弹,被随机放置在电话亭、储物柜和洗手间中,其中22枚爆炸,造成15人轻重伤,幸运的是没人死亡。

图:50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州车站


  这期间,被媒体称为“炸弹狂人”的“F·P”写信给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报纸,宣布下一枚炸弹将放在什么地方。纽约市被震惊了,市民惶恐不安,而纽约警察局则几乎发疯了,几年来组织了无数次的大规模搜查,包括指纹专家、笔迹专家和炸弹调查部门全部出动,并发布了26000美元的高额悬赏,却毫无进展,连“炸弹狂人”的毛都没摸到。

图:纽约炸弹专家在清除“F·P”的炸弹


  纽约警察局的一个队长灵机一动,找到了他的朋友、犯罪学心理医生布鲁塞尔帮忙。

  布鲁塞尔在警察的办公室里,仔细检查了相关的照片、信件和物证,最后给出了一个细致到令人发指的“犯罪者肖像”。如下:

图: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


  1、男性(历史上大多数炸弹客都是男性),偏执狂(根据精神病院患者的研究,以及持续16年炸弹恐吓的事实),40至50岁(偏执症发展缓慢)。

  2、中等身高,不胖不瘦,受过良好教育,穿着整洁,准时且举止优雅(根据干净的信纸和工整字迹)。

  3、非纯粹美国人(使用老式英语语法),可能是斯拉夫裔(东欧人喜欢使用炸弹),天主教徒(大多数斯拉夫人信奉天主教),可能住在康涅狄格州(因为该州的斯拉夫人集中度很高)。

  4、性格孤独,没有朋友,有礼貌但不友好。未婚,对女人的兴趣不大,可能是处男,可能和一个年龄较大的女性亲戚一起生活(根据弗洛伊德分析论,迫害妄想症的偏执狂大多源于俄狄浦斯情结)。

图:纽约警察查找“F·P”炸弹


  最画龙点睛的一个细节,是布鲁塞尔临走时补充了一句:“对了,当你们抓住他时,我毫不怀疑他会穿着双排扣西服(传统的老式西服)。”

  警察对于心理医生神乎其神的推测半信半疑,但还是在报纸上公布了嫌疑犯的特征。

  很快,有了新线索:1957年1月,爱迪生公司的一个女职员在查阅旧档案时,翻到一个名为乔治·梅特斯基的人事档案。他是爱迪生分公司的前员工,1931年因工伤带薪休假,却遭公司开除。梅特斯基认为工伤导致他患上肺结核,多次向爱迪生公司索赔无果。

图:破案后的报纸报道


  警察进一步调查后,惊奇发现此人的资料与布鲁塞尔的描述几乎百分百吻合:波兰裔,天主教徒,家住康涅狄格州。54岁,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未婚,和两个姐姐住在一栋独立的住宅里。没有犯罪纪录,邻居说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但是与人很少往来。

图:梅特斯基的入狱照

  1月21日晚上11点,警察敲开了梅特斯基的房门,一个穿着睡衣的中年男子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在这里。”警察随即找到了他储藏室里的炸弹零件和各种工具。


  警察宣布他被捕了,让他穿好衣服出门——他脱掉了睡衣,换上了一套双排扣西服。

图:梅特斯基被警察押解,注意他的双排扣西服


  梅特斯基对犯罪供认不讳,称“F·P”是“FairPlay”(公平处理)的缩写。精神病学专家判定他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无法接受审判。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直到1973年获释,晚年死于家中。

图:拘捕期的梅特斯基


  今天,通过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推测他们的性格、生活方式和作案手法,已经是警方的例行手段,但70年前,布鲁塞尔能对罪犯的行为个性精确到“处男+双排扣”,让当时的报纸惊叹为“沙发上的福尔摩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dwPMm8BMH2_cNUgz3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