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大棚黄瓜病害怎么防治

2019-11-19     农药助手

眼下北方的温度已经降下来了,这个时候大棚黄瓜的病害也就开始多发起来,从病菌角度来分,其实大棚黄瓜的病害就那么几种,但是具体到田间,因为这些病害处于不同的时期,症状不同,大家有时候难以辨别,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棚黄瓜地上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之后会给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综合防治。

一、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相对来说比较好识别,就是叶片正面有一层白粉,开始的时候这一个斑,那一个点的,是白色的。逐渐发展,就聚集到一起了,后期由于菌丝的老熟(菌丝年龄大了),会感觉病斑上的粉状物有点发灰,再后期就是灰色的菌丝下面会密布一些小黑点。

白粉病不是一个难防治的病害,但是,好多种植户就觉得这个病无所谓,不会造成太多损失前期有点就不打药,结果到了后期就控制不住了,这里要强调一下的,白粉病一定要打,它属于一个隐性减产的病害,因为白粉菌不仅会大量的吸收黄瓜叶片的营养(擦掉白粉病斑后病斑下黄瓜叶片发黄),而且还会覆盖叶片,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针对白粉病的防治其实随着预防靶斑病、灰霉病,把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这样的药剂打上去就可以了。

白粉病前期症状,白粉菌丝吸收黄瓜营养导致叶片发黄。

白粉病后期菌丝老熟呈现灰色,下面长有小黑点。

二、灰霉病

灰霉病这块就是发生后可以说谁都认识,可是大家知道灰霉病是什么时候来的吗?其实只要小黄瓜坐住以后,那个花托上就感染灰霉病了,而此时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这个时候灰霉病的病菌只是在等湿度,湿度一达标,或者花器一掉就开始发病,而一旦发病,说实话打不绝,对于灰霉病来说,保护剂可以选用百菌清,专一性的药剂可以选用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等。

只要黄瓜长到这么大,花托上基本上都有灰霉病孢子,不信你看下图。

上图放大40倍,可见花托上有许多灰色的点,那就是灰霉病的孢子。

三、靶斑病

这个病害可以说是目前大家最头疼的病害了,不仅不好打,而且有时候还不好诊断,其实靶斑病典型症状就是有眼状的斑点,前期一般是圆形的,另外仔细看,其实从背面可以看到它是长有一层灰白色或者近粉色的致密的圆形霉层的(这个需要更正一下,去年公开课讲的时候对比黄瓜霜霉病我说靶斑病没有霉层,那个讲错了),针对靶斑病咪鲜胺、异菌脲以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的部分杀菌剂有较好的防效,大家根据情况选择就行。

典型的靶斑病症状,眼状斑,注意和霜霉病区分。

靶斑病的致密的灰白色霉层。

靶斑病最开始发生的症状,你是否能注意到。

四、霜霉病

霜霉病典型症状是叶正面多角形霉层,叶背面紫黑色霉层,但是好多品种现在抗霜霉病再加上有时候用药,所以叶片正面看着有时候是类似圆形的一块黄斑,但是它背面一定是黑色或者紫黑色的霉层,这个可以跟靶斑病区分下,霜霉病的话多位点的药剂可以选用铜制剂,单位点的可以选用烯酰吗啉、氰霜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以及目前比较火的氟噻唑吡乙酮等。

黄瓜霜霉病的正面表现,现在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多角形病斑了,但是背面一定和下图一样。

无论霜霉病叶片正面是什么样,背面一定是紫黑色的霉层。

以上就是这几种病害症状的简单识别,希望大家能够准确的判断,啰嗦几句就是从用药的角度大家可以发现这几个病其实从用药的角度是有某些重合的,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建议大家在打药的时候,可以使用铜制剂/百菌清+异菌脲/啶酰菌胺+()括号里的药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之所以这么用是因为铜制剂和百菌清同属多作用位点,铜制剂对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效果,百菌清对白粉病、霜霉病、靶斑病、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异菌脲对灰霉病和靶斑病具有预防效果,这样一来就可以确定用药主体线路,比如感觉霜霉病有点就在以上的基础上加一个烯酰吗啉/氰霜唑等,感觉靶斑病要发生,可以把咪鲜胺及其他药剂加上,灰霉病比较多,那就得把百菌清量再多加一点,具体情况就具体分析吧。

本文来源:191农资人,作者:谷雨小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dSThW4BMH2_cNUgk5hG.html